李石:穿透装置的屡屡阳光:中国当代艺术与政治观念

——以向阳的装置艺术作品为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5 次 更新时间:2015-01-21 11:12

进入专题: 概念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向阳  

李石  


摘要:本文在讨论「装置艺术」与「观念」间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旅美艺术家向阳的装置艺术作品;并且阐释了向阳的「丝线系列」、「对话系列」等艺术作品所包含的政治意义。

关键字:概念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向阳


「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我们一旦看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

「观念艺术不是关于形式或材料,而是关于理念和意义的艺术。它不是用任何媒介或形式来界定,而是借着质问什么是艺术的本质来界定的。特别的是,观念艺术物品被视为对独特的、可收藏、可卖出的传统情况挑战。由于观念艺术作品并不以传统形式出现,他要求观赏者更活跃的反应,因此我们实在可以辩称,观念艺术的作品只存在观赏者心灵的参与中。这种艺术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日常生活物品、照片、地图、录影、图片、以及文字。经常看到的是上述各种形式的某种组合。」--摘自英国艺评家葛富雷(Tony Godfrey)1998年出版的《观念艺术》一书的绪论第4页

(一)

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看来,我们的世界原本就分为「可知的」和「可见的」两个部分。对于人类来说,理性就是人们在「可知世界」中的眼睛。人们用眼睛在「可见世界」中观察各种各样的现象,而这些现象都是「可知世界」中各种理念(idea)的倒影。因此,只有应用理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可知世界」中认识事物的理念。理念就像光源一样,使眼睛能看到各种事物的现象。而这一切理念最终的源泉,就是「善的理念」(idea of good),它像太阳一样,是一切理念的决定性来源。人们的眼睛太脆弱,无法直视明亮的太阳,只有通过「可见世界」中的折射和倒影来感受太阳的光芒,领悟「善的理念」。

柏拉图关于知识和现象的理念论似乎暗合了当代观念艺术(Conceptual or Idea Art)的意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兴起了观念艺术的热潮。这一艺术流派可以追溯到法国艺术家杜尚在1917年的惊人之举:1917年杜尚将自己的名字R. MUTT刻在小便器上,将其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并以《泉》来命名。杜尚的艺术创作使西方的艺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追求不断变化再现的视觉形式,而开始将观念和思想作为艺术的基本材料--「表达一种思想,传递一种意义」,成为了艺术最核心的目的。

20世纪是西方艺术急速发展的时期--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各种先锋艺术流派层出不穷。然而,这些艺术派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这被称作是纯视网膜艺术。观念艺术对这种纯视网膜的艺术进行了反抗和颠覆。观念艺术家认为艺术应该是直指心智的,是理念和思想的传递,而不是玩弄形式的变换和欣赏。这一点就像柏拉图所理解的「理念」和「现象」的关系,人们应该应用自己的理性通过现象认识到「理念」,而不是被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迷惑。至于以什么样的形式能够使艺术欣赏者领悟到艺术家想要传递的思想和观念,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或者说,只要能够将观念和思想传递给艺术欣赏者,使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应该被允许。由此,当代的观念艺术呈现出了非常丰富的形式。这些观念艺术或者是通过人的行为和肢体来表达艺术观念,这被称为行为艺术;或是将艺术创作移到室外,借助自然界的材料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这被称作大地艺术;又或者是利用现有的装置和设施构造艺术作品,这被称作装置艺术。总之,观念艺术不被限定为任何固定的媒介或风格,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向观众传递观念和思想。

除了形式上的丰富性之外,正像葛富雷所阐述的那样,观念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观众更加积极地参与艺术创作。观众不再是被动地视觉欣赏者,而是要参与到艺术家的思考中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对话。这一点对于装置艺术来说尤其如此。装置艺术通常会营造一个使观众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观众完全沉浸于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思考,而不受其他信息源的干扰。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欣赏转换成主动的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积极思维甚至还需要肢体的介入。

装置艺术为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传递设置了途径,然而由于观众的参与性体验,艺术作品本身并不一定会原封不动、丝毫不差地反映艺术作者最开始的想法。有一些思想和意向并不是艺术家所设计的,而是通过观众的领悟或「误读」而被反映出来。这就像在现象界中有许多「假象」一样,光线通过水会产生折射的现象,使我们误认为水变浅了;沙漠里会出现海市蜃楼美景;……这让我们看到,通过大自然这一装置,柏拉图所理解的理念世界并不能准确无误地被它的欣赏者--人类--所感知。或许,这恰恰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捉摸不定,也正是装置艺术的丰富性和有趣之处。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o强森(Anthony Janson)对后现代主义时期装置艺术的这一特征给予了准确的评价:『世界就是「文本」(text),装置艺术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艺术的意向,就连创作他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因此,「读者」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装置艺术家创造了另外一个世界,它是一个自我的宇宙,既陌生,又似曾相识。观众不得不自己寻找走出这微缩的宇宙的途径。……就装置本身而言,它们仅仅是容器而已,他们能容纳任何「作者」和「读者」希望放入的内容。因此,装置艺术可以作为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个人的内容。』

(二)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85年美国艺术家罗伯特o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在中国美术馆的一次现代艺术展览。劳申伯格对现成品装置的娴熟运用对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装置艺术的热情,这其中就有中国旅美艺术家向阳。

向阳1967年出生于贵州铜仁,上世纪90年代求学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美院研究生班。1998年赴美求学,1999年开始在美国举办个人艺术展,曾先后在纽约艺术与设计美术馆、迈阿密Scope、费城Painted Bride艺术中心、费城艺术联盟、圣o路易光体艺术中心、费城新德门创作画廊,等等,美国各大美术馆与艺术机构展出观念艺术作品。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艺术展,向阳的装置艺术逐渐得到了美国同行的认可,向阳也通过独特的艺术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美国社会、中西文化、政治现实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相对关系:2010。木板,钢,彩色纤维。艺术家收藏。

《相对关系》是向阳的「丝线装置」(threads installations)系列中的代表作品,也是向阳远赴美国求学十二年之后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个人艺术展览的标题。这次展览于2010年7月17日至9月19日在北京798艺术专区的「圣之空间」艺术馆举行。「相对关系」这一作品用几万根五彩的丝线将两个不锈钢质料的巨大地图垂直连接起来。悬挂在空中四米高的是美国地图,在靠近地面半米处的是中国地图;五彩缤纷的丝线似乎象征着两个世界大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充满了张力,又处处体现了相互的依存关系。两幅地图相对的一面都是水银镜面,因此从美国地图中能看到缩小的中国地图,而从中国地图中又能看到缩小的美国地图;这就如同人们从美国的叙述中能了解到一个遥远而古老的东方国度,而从中国人的眼里又能看到对大洋彼岸的「美丽国家」的憧憬。作为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一些铁块制成的地区地图散落在巨大垂直作品的地面上,有海南、台湾、和阿拉斯加,这一安排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逼真。特别有趣的是,欣赏「相对空间」这一艺术作品的观众还可以站立到悬挂在下方的巨大的中国地图上,感受摇晃的、遥望天花板上的美国地形的感觉。这似乎是一种遥望陌生文化的眩晕。

也许跨越东西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艺术家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考,在向阳的个人网站上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叙述,「我体验了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的感觉。我是东方文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观察者,而且,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变革中,我自己也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可以说,《相对关系》这一作品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和变革中所形成的新的艺术形态。


对话:2009。 丝网,不锈钢,丝线。艺术家收藏。



向阳的「丝线系列」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五彩的丝线将两个二维的画面连接起来或者是从一个二维的平面延伸出去形成一个立体的形象。艺术家对这一点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一个平面的图像是二维的空间艺术,而通过丝线的延伸,在空间中扭曲转变,就会在另一个平面上展现出不同的画面。这似乎暗合了佛教「轮回」的意义,此生的生命穿过那些未知的空间,在另一个世界中以不同的方式展现,而此生的所有一切都通过那些神秘的丝线而与另一个世界的生命相连。这样的理解同样象征着生命在不同文化间的穿越,承载着本土文化的生命,跨越千山万水,在异国他乡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却又免不了带有原初文化的烙印。


向阳的「对话系列」作品同样充分利用了五彩丝线在不同平面间穿越的构思,这些作品被艺术家称作「刺绣」作品(embroidery works)。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框架中,五彩的丝线将两个人物的形象连接起来。这其中蕴含政治意义的作品有将已故教皇保罗二世的形象和基地组织头目本o拉登的形象联系起来的作品。在艺术家看来,这两个形象代表着当今的两大宗教势力,他们似乎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当中,无法相互理解和沟通。那么,通过这些五彩的丝线,穿越未知的时空,他们的思想是否有可能进行交流,不同的宗教之间是否有对话的可能呢?「对话系列」作品寄托了艺术家希望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社会之间能够相互宽容,加强交流的美好愿望。「对话系列」作品中还有将不同的政治人物联接起来的作品,比如将萨达姆与小布什的形象用丝线联接起来,表达了艺术家企盼西方自由主义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之间对话的可能性。但遗憾的是,艺术家并没有将一些对当代中国政治具有关键意义的人物或事件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例如邓小平、毛泽东……这些对中国政治具有巨大意义的形象的缺失,使向阳的对话作品少了一些政治的革命性和艺术的锋芒。


《帝国的阴影》是向阳在费城福克斯波谱力美术馆展出中的一个作品,展室当中一个竖立着一面自制的墙,墙的外观是一个巨大的画架(103"x76"x200"),在灯光的照射下,画架的背面形成了巨大的阴影,阴影用黑色颜料漆成;阴影中是数以千计的黑色小人模型,而画架的墙面上刻着美国地图,刻下来的墙屑以及碎片在地面上被艺术家拼成了一片巨大的影子,影子的形状是中国地图。当我问及该作品的寓意时,艺术家解释说,「这就是我在美国的感受」。数不胜数的中国移民抱着希望和梦想来到美国,然而他们的生活却似乎被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美国梦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是一个易碎的、用玻璃拼接成的幻想。


帝国的影子:2007。灰板,木,漆,玩具,小兵,沥青。艺术家收藏。

《和谐之塔》是向阳参加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展览的作品。此作品以「梦想与实践」为主题,展现了艺术家对未来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谐之塔》高达七米,材料主要采用了彩色丝线和不锈钢,同样是「丝线装置」系列的作品。作品的主体是一个用五彩的丝线拉伸出的抽象的龙的形象,据艺术家介绍,这来自中国最早的龙形象--红山文化中的玉龙。与丝线相互穿插,英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西班牙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字图形被巧妙地融合到丝线拉伸出的龙的形象当中,象征着汉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交流。这一作品充分展现了了艺术家对未来城市文化的构想,那必然是一个继承传统的、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多元相互融合的现代城市。

和谐塔: 2010年。彩色纤维,钢,现存世博会博物馆。

两千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创造了理念论,将「善的理念」看作是其他一切美和正义的决定者。而「善的理念」所关涉的正是正义、美德等等与政治和社会相关的问题。也许正是由于这些潜藏着的关联,向阳的装置艺术作品体现的也是艺术家对于人类社会中各种政治问题的相关思考。我们透过这些各式各样的精巧美丽的装置设计和五彩的丝线,似乎领悟到一个播散着阳光的「理念」世界,这是两千年前古希腊哲人的睿智,也是当代中国装置艺术家的希冀。


作者系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进入专题: 概念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向阳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艺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292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