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新冷战
2.逐渐不友好的美国媒体
美国传媒是美国社会特别是美国政治的一面镜子。[10]美国著名记者马文·卡尔布称:美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媒体-政治”时代。美国政治风向的变化无疑会反映到媒体上来,并对政治产生反向影响,进而在美国政治中扮演了一个关键性角色。
大政府变革及新冷战背景下,政府更加关注媒体报道的效用,在不干预媒体的同时尝试着加强对媒体的影响程度,奥巴马上台之初白宫与福克斯新闻网的争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政府政策遭受福克斯新闻网猛烈抨击后,白宫指责其“将观点当新闻”,而福克斯新闻网则指责政府试图干预媒体。但大部分媒体都明白,与政府的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其市场地位,在此背景下,美国主流媒体一方面更加迎合反华人士的口味,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发行量;一方面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深入发掘乃至夸大中国的负面新闻以讨好政府。以近期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一条新闻为例可以对此加以说明。该条新闻的名称是:“中国工人加薪,美国消费者买单?”内容大致是说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即将来临,美国人发现今年的各种圣诞消费品的价格都在上涨,而这与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有很大关系。[11]看似客观的分析背后却堆积着一个判断,是中国人又从美国人腰包里多掏了美元。
3.对华环境政策的变化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美国的遏制政策也变换着方式方法,打环境牌、用绿色枷锁抑制中国发展,成了新的路径选择。2011年德班会议上,美国仍然声称,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考虑强制减排。事实上,美国是目前唯一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美国早在2001年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就拒绝履行减排义务。现在的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制定了事实上的“零减排”策略,另一方面则紧盯中国和印度等“基础四国”,声言必须以“中国加入”为其履行义务的前提,意图在气候秩序构建上对我国挤压、牵制。[12]
总之,在新冷战思维和大政府管理变革的共同趋势下,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将更加清晰,针对性更强,上述政策将会和所谓“海空一体化”军事政策一起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显著影响,这也是所谓“奥巴马主义”的核心内容,必将会给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新冷战,并不遥远,而奥巴马政府推动的大政府变革无疑将会加快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谭中.“奥巴马现象”初释[N].联合早报,2009-03-09.
[2]蓝志勇,陈国权.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述评[J].公共管理学报,2007(4).
[3][4]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64-65、94.
[5]李剑鸣.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J].美国研究,1992(2).
[6][9]Hugh White.The Obama Doctrine[J/OL].华尔街日报网络版,2011,[2011.12.18].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4452104577057660524758198.html
[7]奥巴马谴责共和党:相较中国各国更指望美国.[J/OL]凤凰新闻网,2011,[2011年11月23日].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1_11/23/10843016_0.shtml
[8]时寒冰.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赵文荟.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给中国新闻管理的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5).
[11]中国工人加薪美国消费者买单?[J/OL].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1,[2011年12月15日].http://cn.wsj.com/gb/20111215/bch121839.asp?source=whatnews
[12]程磊.日媒称中国掌握德班气候大会主动权[J/OL].法制晚报[2011年12月09日],22版.
来源:《理论界》
进入专题: 新冷战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