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结 论
以上四位思想家都看到了物化的形而上学根源在于主客体分离,但是在对物化进行批判的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角度。卢卡奇在试图弥合主客体分离的同时过度强调了主体意识,强调主体自我生产、自我发展。他认为,物化现象是工人自己产生出来的,可以通过无产阶级意识来消除。但是,这个无产阶级意识是通过辩证法在无产阶级自身之中产生的,只注重主体精神而缺乏客体,最后只能发展成绝对精神。所以,卢卡奇在批判物化时虽然使用了辩证法但却走向了观念论,这种思想依然是物化的。哈贝马斯倒是强调了客体的作用,同时看出物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图景,在这点上超越了卢卡奇。但是,哈贝马斯缺乏辩证法,他认为主体间通过遵循契约就可以解决主客体对立,解决物化问题。然而,这种契约实际上是合理化制度的延伸,主体被限制在客观化体系中。这个客观化体系是对物化的重构。从海德格尔的角度来看,这些路径采用的都是合理性的思维方式,合理性思维是同一性思维,同一性思维仍然是物化的,所以这些路径都无法实现对物化的超越。他认为,对物化的批判必须要站在合理性之外,直观把握主客体对立之外的东西——非理性的东西。他直接消解合理性思维,直接消解主客体对立。这种路径缺乏辩证法,过度强调主客体统一而忽视了两者的对立,在解决方案上使用非理性的方法,将存在状态作为直接超越主客体的东西加以接受,最后仍然走向同一性思维,无法消除物化。只有阿多诺既看到了物化在经济领域的合理性,又看到了物化对人类生活世界的扭曲和戕害,强调对物化的批判要坚持主客体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立场。如果只强调主客体对立而看不到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就会漠视人类对生存的领会,就会陷入固化的同一性思维中;而如果只强调主客体的统一看不到两者的对立,就会脱离现实,陷入理想的乌托邦。阿多诺的启示在于,我们要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从主客体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去解决物化,要集前人理论之所长为我所用。这就是,既从具体的现实角度出发关注到社会物质基础,又要有超越维度,从人类生存命运出发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将现实批判和哲学思考结合起来,既批判物化又要承認物化的必要性,从而进行合理、科学的物化批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6824.html 文章来源:求是学刊 202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