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25]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吴光等编校,第25页。
[26]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65—66页。
[27]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66页。
[28]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70—71页。
[29] 王守仁:《与道通书》,《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二,吴光等编校,第1329页。
[30] 程颐的说法见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卷九,《二程集》,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09页。原文:“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观其所见如何耳。”
[31]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吴光等编校,第36页。
[32]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72—73页。
[33]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72页。
[34]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71页。
[35] 参见温海明:《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第52—58页。
[36] 王守仁:《读易》,《王阳明全集》卷十九,吴光等编校,第747页。
[37] 王守仁:《五经臆说十三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吴光等编校,第1079页。
[38] 王守仁:《五经臆说十三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吴光等编校,第1078—1079页。
[39]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全集》卷七,吴光等编校,第284页。
[40]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传习录下》,《王阳明全集》卷三,吴光等编校,第133页)
[41]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71页。
[42] 王阳明:《传习录注疏》,邓艾民注,第235页。
[43] 王守仁:《五经臆说十三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吴光等编校,第1077页。
[44]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吴光等编校,第20页。
[45]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十七,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653页。
[46]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吴光等编校,第20页。
[47]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吴光等编校,第71页。
[48] 王守仁:《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卷一,吴光等编校,第37页。
[49] 王守仁:《读易》,《王阳明全集》卷十九,吴光等编校,第747页。
[50] 王守仁:《玩易窝记》,《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三,吴光等编校,第989页。
[51] 温海明:《周易明意:周易哲学新探》,第1页。
[52] 王守仁:《传习录下》,《王阳明全集》卷三,吴光等编校,第133页。
[53] 王守仁:《传习录下》,《王阳明全集》卷三,吴光等编校,第141页。
[54] 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三,吴光等编校,第53—54页。
[55] 王守仁:《读易》,《王阳明全集》卷十九,吴光等编校,第747页。
[56] 周月亮:《王阳明传》,第297页。
[57] 王守仁:《读易》,《王阳明全集》卷十九,吴光等编校,第747页。
[58] 嘉靖四年(1525)四月,阳明54岁所作《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该文阐述了“经学即心学”的思想。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王阳明全集》卷七,吴光等编校,第283页。
[59] 王守仁:《五经臆说十三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吴光等编校,第1079页。
[60] 王守仁:《五经臆说十三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吴光等编校,第1079页。
温海明,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福建三明人,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著有《周易明意》《道德经明意》《比较境遇与中国哲学》《儒家实意伦理学》、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Chinese Philosophy等著作;主编《易经明解》等。
来源:《孔学堂》2022年第2期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