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合作治理
18苟欢: 《合作治理:社会治理变革的新探索》,载《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7年第1期。
19谭爽、胡象明:《中国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悖论及其生成机理——基于对B市A垃圾焚烧厂反建事件的扎根分析》,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20卢文刚、黎舒菡:《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垃圾焚烧项目为例》,载《新视野》2016年第4期;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载《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第1期;叶岚、陈奇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政策分析与路径选择——以上海实践为例》,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张莉萍、张中华:《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中居民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克服》,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212014年6月A市通过了《A市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宣传发动“万人行”工作方案》,活动主题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创建国家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从方案公布之日起到2014年7月4日,A市计划组织1.1万人,分14批次赴生活垃圾填埋场和资源热力电厂进行参观。
22《A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汇报》。
23资料来源于2014年1月14日在B区城管局举行的座谈会,与谈对象包括B区城管局领导、城管科负责人、街道工作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环卫站工作人员等。
24同上。
25资料来源自2014年1月4日在A市城管委召开的座谈会,与谈对象包括市城管委部分领导、各区城管局代表、公咨委委员、城市管理研究联盟成员单位的教师代表。
26同上。
27A市某市领导的工作报告发言。
28访谈时间:2014年1月14日;访谈对象:Y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29访谈时间:2014年3月20日;访谈对象:H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30访谈时间:2014年3月26日;访谈对象:Y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31访谈时间:2014年6月23日;访谈对象:X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32访谈时间:2014年3月20日;访谈对象:H街道环监所工作人员。
33包括和市民一道参观垃圾分类示范点、垃圾压缩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设施30余次;陪同媒体参观40余次;陪同参加市领导调研、垃圾分类检查考评、垃圾分类联席会议等各项活动40余次;参加包括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各种会议或座谈会20余次;参与城管委的考察活动,2次前往澳门地区,1次前往台湾地区。
34公咨委换届后,委员整体构成不变,“在19名公众代表中,上一届留任委员10名、新进委员9名,其中市民代表10名、利益相关方代表5名、市人大代表2名、市政协委员2名,他们之中除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还有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管理专家代表、网民代表、律师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媒体代表等组成”,见《A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的汇报》。
35《公咨委的尴尬》,载《羊城晚报》2013年12月26日。
36同上。
37同注30。
38同上。
39同注25。
40访谈时间:2014年6月19日;访谈对象:市城管委工作人员。
【作者简介】 徐岩: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Xu Yan, School of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Sun Yan-sen University)
陈那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Chen Nabo,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pulation Studies, Remin University of China)
进入专题: 合作治理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6787.html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