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四)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治理方式、手段与治理理念、体制的适配。坚持政治引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增强法治保障,加强国家安全、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法律制定与修订,依托信息化加大社会治理领域执法监管,打击执法缺位、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等行为。注重德治教化,依托公共文化服务挖掘与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教育,建设信用中国,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基层自治,明确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深入推进国家向基层的分权赋能减负增效,营造公共空间,释放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强化“智治”支撑,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加强技术创新与民主协商,构建社会“智治”共同体。
(五)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于现代社会治理机制与社会形态发展需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高度重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口老龄化、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等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的风险,加强研究、监测和谋划,提升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增强应急法规预案的操作性,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部门跨平台的社会治理数据动态采集、规范提取和有效追溯机制,保护信息安全和数据产权,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总结各地村(居)民议事创新经验,大力发展人民调解和社会调解,加强面向群众的民主协商、理性沟通技能培训,提升公众民主协商能力。
(注:文中图片有删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课题顾问:张来明
课题负责人:李建伟
执笔人:李建伟 王伟进
文章刊发:李建伟、王伟进:《社会治理的演变规律与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世界》,2022年第9期,第1~15、62页。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