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要做好“外循环”,我认为有六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点,要做到出口目的国的多元化。企业在出口时,不要把目标老是瞄准欧美成熟市场。的确,这些市场的规则比较完整,所以中国企业的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会比较容易做,但目前中美关系日趋复杂,把欧美作为主要出口目的国不再合适,企业更应该未雨绸缪,多与新兴工业国家做贸易。尽管一开始要打入这些国家的市场,或者保住一定的市场份额有困难,但是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去做,应该像敲牛皮糖一样,一块一块地敲,持之以恒。
第二点,要扩大进口。进口已经成为中国贸易增长的重要部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经开了四届,还有今年第130届广交会都特别强调扩大进口。扩大进口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扩大进口高质量的消费品,会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第二方面是进口第二类中间品,关税下降带来中间品进口增加,会使企业降低其进口成本,利润会上升,有利于企业可持续的发展;第三方面是进口最终品,比如汽车,短期内自然会使国内的竞争更加激烈,但长期来看可以使企业变压力为动力,通过优胜劣汰来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水平。
第三点,服务贸易多样化、数字化。中国的服务贸易跟商品贸易相比,表现出总量不足、逆差的态势。我对服务贸易的建议是九个字:“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首先,要扩大服务贸易的总量,现在只有6000亿,太少了。然后,调结构,在运输、旅游、教育、医疗这四大产业要发力,目前都是逆差的,不太有利于中国这些产业的发展。通过重点领域发力,其他很多事情,特别是软实力方面的事情比如改善营商环境,都可以更好地落地,实现服务贸易质量的提升。第三树特色,要打造拳头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韩国的美容医疗行业。
服务贸易数字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表现形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数字化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数字贸易,即数字的商品贸易,比如电子商务化;第二个是数字的服务贸易,比如软件外包业务;第三是数据贸易,比如华为云、阿里云等这些直接的数据贸易。服务贸易数字化应该是一个发展大方向。
第四点,对外投资的多样化。中国在2020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达到了1350亿美元。说到对外投资,要强调不只是要“走出去”,关键是要“走进去”,也就是说到不同的国家去投资,要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特征,更多融入到当地社会中。企业通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来提升当地各方面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这样更加有利于长期发展。
第五点,一带一路的差异化。要两条腿走路,既发展陆上丝绸之路,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但是应该有所差异。陆上丝绸之路涉及到的国家,地缘政策普遍太复杂,中国企业跟它们的贸易还是以简单的经贸合作形式比如进口或出口来实现比较好。如果到这些国家去投资,可能还面临更多地缘政策方面的限制。而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国家不一样,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远高于陆上丝绸之路。所以跟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不只限于简单的进出口,还可以鼓励企业走出去到这些国家投资。
第六点,地区经贸合作递进化。中国同15个国家已经签署了RCEP,这样一来中国跟东盟国家的经贸联系更为紧密。在这之后,现在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中国跟欧盟签署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另外一个是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已经积极表态要加入CPTPP,陆续跟另外11个国家进行谈判。CPTPP相对RCEP来说,其特征是更加强调规则的一体化,灵活性较少。也就是说,要想加入CPTPP,会对中国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对CPTPP的态度是积极响应,相关谈判还需要时间。
我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优先推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落实。尽管这个协定目前处于暂时搁浅的状态,但是不用太久的时间,欧盟区就会发现,其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能够给欧盟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觉得中欧投资协定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两边有可能更好地推进落地。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看到,在疫情之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IMF在10月份刚刚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今年增速有望达到8%,而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目标是6%。不管是6%还是8%,都确定无疑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这是需要记住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依然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用“双循环”作为推手来构建新发展格局。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
整理:文展春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30360.html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