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现代中国美学
[91]成仿吾:《文艺批评杂论:(1926年3月19日),《成仿吾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03页。
[92]成仿吾:《艺术之社会的意义》(1924年3月),《成仿吾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93]郭沫若:《艺术家和革命家》(1923年9月9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1—192页。
[94]蔡仪:《新美学》,《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40一241页。
[95]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5页。
[96]较为重要的如叶秀山:《论美学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外国美学》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马新国:《康德美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一一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曹俊峰《康德美学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劳承万等《康德美学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等。
[97]蔡元培:《在康德诞生二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词》(1924年4月21日),《蔡元培全集》第5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70一271页。
[98]蔡元培:《简易哲学纲要》(1924年3月15日),《蔡元培全集》第5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6页。
[99][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1997),陆扬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注3。
[100]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08页。
[101][英]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1983),刘峰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26页。
[102][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1980),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1页。
[103]参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序。
[104][美]鲁道夫A.马克瑞安:《论崇高、天才及其对康德审美观念的阐释》,载[英]安东尼·卢弗等著:《西方哲学讲演集》,李超杰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4页。
[105][美]林赛·沃特斯:《美学权威主义批判》(1998),昂智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106]参见[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1988),罗国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787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