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戈:《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第六章 撰写当代的超常规范(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6 次 更新时间:2018-03-07 14:09:49

进入专题: 文史资料   编辑   官方野史   权力   规范   话语体系  

雷戈 (进入专栏)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所著《民间记忆的体制建构----文史制度与征集实践》(西安出版社 2013年5月)的第六章。本文将出版时删节的词句用粗体标明。注释在文末。

  

   八、制订《建国后文史资料征编选题参考大纲》

  

   按照1989年北戴河会议确定的建国后史料征编出版工作的思路,“建国初期前7年的政权建设、剿匪反霸、减租减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的史料大幅度增加并趋向深化。同时,史料的时限向后继续拓展,一批反映五十年代后期,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初期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史料首次问世。”[1]

   但文史官员普遍反映,征集建国后的资料,内容上要有所侧重,最好是“详细列出应征集资料的条目”,有些资料如军事、外交可以明确不予征集。[2]这样操作起来才有章法可循,也能有的放矢,避免触雷。1991年,华北地区第7次文史协作会上,全国文史委高官对征集建国后史料的相关内容做了初步规划。(1)“解放初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史料。”(2)“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实践经验,如三大改造等。”(3)“经济建设,包括各个重大建设项目的经验和挫折,如大庆油田等史料。”(4)“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医药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成就等史料。”(5)“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格局,这方面的史料可以更好地反映新时期统一战线法宝的作用。”(6)“团结、平等、互助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少数民族繁荣进步的史料。”(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如包产到户、多种经营等。”(8)“各条战线英雄人物事迹。”(9)“海外人士爱国、爱家、支援国内建设的事迹。”(10)“新旧思想、新旧风俗斗争的史料。”[3]

   1992年3月4日,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集中讨论了征集出版建国后文史资料的问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高沂就印发《关于征集出版建国后文史资料若干问题的意见》作了说明。有文史委员提出,当代中国研究所已经成立,文史部门在开展建国后史料的征集时,应该与他们多联系和交流。[4]也有文史高官强调,征集建国后史料还需要“继续主动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党史、国史研究部门的指导、支持”。较之其他史料,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出版显然具有更大的参政议政作用。[5]

   按照全国文史委的设想,征集建国后史料“可以试搞一个全国性的协作,请各地先摸底,把本地重要的题目拟定出来,加紧征集,征集了就先在本地区出版”,然后在此基础上搞一个“全国性的建国以来重大事件的资料”。[6]

   1995年全国政协召开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决定把文史资料征编的重点转到“新中国时期”。[7]1996年,全国文史委召开了建国后史料专题协作会,制定了《建国后文史资料征编选题参考大纲》。经过几轮反复,这份《大纲》才最后敲定下来。办公室人员按照建国后的历史进程,“并参考一些地方政协的建国后史料征集提纲,先提出初稿,之后分别在中南、西北等大区协作会和津、京闽等省市文史工作会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又将讨论稿分送文史委员。再一次修改后,充实为7个方面78个选题,并把《大纲》草案印发各地政协。”直到会前,反馈上来的信息显示,“各地政协上报已征集和拟征集的建国后史料选题共800多个。”[8]比如,上海报上来的建国后史料征集的选题有,“解放前和解放初上海同香港的经济联系,建国初期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状况,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民中出现的几股有典型意义的社会思潮。”[9]另外,上海还搞了个《解放初上海的廉政建设和新时期反腐败的斗争》选题。[10]

   根据全国文史委的计划安排,征集建国后史料分三期进行。第一是近期规划,“确定10个左右具有一定基础的专题,抓紧征编,”力争在建国50周年之际推出一批优秀的史料图书。[11]专题名称暂定为,(1)解放军进城以后;(2)剿匪反霸纪实;(3)共和国颁布政令——扫毒禁娼;(4)支援抗美援朝纪实;(5)战犯改造纪实;(6)人民政协五十年;(7)中共领导人同爱国民主人士的交往;(8)共和国重点工程建设中的设计师们;(9)共和国的艺术家们;(10)共和国少数民族的杰出儿女们;(11)共和国考古发掘亲历记;(12)中华老字号今昔。[12]

   第二是中期规划,“提出一批意向性选题,建立协作组织,力争在四五年内征编出书。”[13]这批专题为,(1)取缔反动会道门;(2)“三反”“五反”运动;(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五七”干校;(5)平反冤假错案;(6)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7)农业合作化运动;(8)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纪实;(9)大跃进运动;(10)人民公社化运动;(11)农业学大寨运动;(12)工业学大庆运动;(13)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14)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15)乡镇企业的崛起;(16)治理大江大河;(17)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史料;(18)“两弹一箭一星”试验成功;(19)著名科学家;(20)著名教育家;(21)重点文物保护;(22)地方戏剧的改革;(23)防治地方病;(24)民族自治区及自治州的成立和发展;(25)新中国宗教史料;(26)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27)香港知名人士和家族;(28)海外华侨、华人;(29)抢险救灾;(30)共和国大案要案。[14]

   第三是远景规划,参照《建国后文史资料征编选题参考大纲》,“各地拟订自己的选题计划,着手征集工作,为今后的协作打下基础。”同时,“每一专题成立专题协作组,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受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根据协作单位的推举委托牵头单位。”[15]

   据全国文史委介绍,“近期规划的12个专题将如期完成征编任务,中期规划的30个专题中的18个将提前完成征编任务,争取在1999年10月前出书。”他们表示,力争出版一批精品史料,向建国50周年和政协成立50周年献礼。[16]

   据一些地方文史官员反映,《建国后文史资料征编选题参考大纲》对搞好建国后史料“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比如,安徽文史委高官就说,他们征集建国后史料有300多万字,发表了200万字,“但尚无系列安排,显得较零乱,就像大事年表。”《大纲》给他们“指明了着力点”。[17]

   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地文史部门就已根据本地情况先后制订了大同小异的征集建国后史料纲要或规划。许多省级文史机构都制订了各自的提纲,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河南文史委制订并印发了《建国后文史资料征编选题参考大纲》,设置了6大类、59个题目。[18]广东文史委“及时向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印发了《征集建国后史料选题登记表》,再由他们分发给有关部门或知情人,扩大征集对象的范围。”[19]安徽文史委参照已拟定的《安徽省建国后文史资料征集参考选题》,力争做到“三定”,即定题目、定人员、定时间。[20]河北文史委制订了《河北省建国后文史资料征集参考大纲》,范围包括5个方面,50余条。[21]山西文史委对自己印发的《建国后文史资料征编选题参考大纲》(6大类、59个题目)进行分解,“确定了重点,决定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对‘文革’前17年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料抓紧征集,作为出版重点。”[22]1996年,并将《山西省建国后史料征编选题提示》“下发各市县区政协”。[23]浙江文史委在2004年,制订了建国后史料征集计划,主要围绕建国初期全省统战工作,以及文教卫部门的接管、恢复和发展为主要征集内容,拟定了6个选题。[24]吉林省文史委制订的征集建国后史料的内容包括18个专题。[25]据山东省文史委说,山东各级政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展了建国后史料征集、整理,但在范围、规模、深度等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各地缺少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带有指导性的依据。”为此,2004年,省文史委制订了《山东省建国后文史资料选题征集提纲》,从政治军事、经济、科教文卫体、民族宗教和台港澳及海外等四个方面进行征集。[26]

   特别是内蒙古文史委早在1991年就初步清理了“本区建国后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底数”,并拟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史料征集参考提纲》。[27]2006年2月,内蒙文史委召开史料选题征编论证会议,对《内蒙古政协新中国成立后文史资料征编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内蒙古政协新中国成立后文史资料征编工作实施方案》中所列题目,应作为一个征集范围,这个范围可以大一些,但是在这个范围中应有着重点,即把重点应放在历史相对久远和亟待抢救性的史料上来。

   2.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大、历史长、变革多,为此,征集文史资料工作是我们的长期任务,要在坚持政协特色、民族特色、文史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史料,为编辑出版文史精品书目创造条件。

   3.对新中国成立前的史料,要在继续征集、研究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对原有史料的整理和出版上来,出版的重点应放在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上来,使文史资料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4.要整合各方实力、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级政协、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及个人的作用,广泛征集、重点整理、专题研究、积极出版文史资料。同时,建立专家论证、送审和评估制度,提高文史资料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5.对已经征集和出版的文史资料进行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建议出版内蒙古政协《文史资料精编集》,在精编过程中要对已经出版的文史资料存在的错误进行修正、校对,并尽量充实有关史料。[28]

   随后于2006年4月在呼和浩特召开了文史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落实《内蒙古政协新中国成立后文史资料征集编辑实施意见》。会议初步确定了“黄河治理”、“工业学大庆”、“神州飞船与内蒙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上海孤儿在内蒙古”、“支边知识分子”等十多个选题的协作单位和协作方式。[29]

不少市级文史部门也制订了相应的征集建国后史料提纲。从这些提纲的制订过程看,似乎都具备了相当的可操作性。比如,1991年,广州文史委在《广州文史》刊登了《征集建国后史料参考提纲》,分5个方面。经济建设有7个专题;教育、科技、卫生、文艺、体育、新闻、出版有10个专题;政协、党派、社团有9个专题;历次政治运动有13个专题;华侨、港澳台胞、民族、宗教有9个专题。每个专题下面又分子项目。[30]又如,1992年,张家口市文史委“列出建国后选题(草案)150余个,打印后征求意见”。[31]再如,乌鲁木齐文史委根据《乌鲁木齐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大纲》的要求,“编撰了工作大纲的第一个分解细目,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史料征编参考纲目》。”《参考纲目》开列专题和选题31个,包含了这一时期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所有史实”,成为打开征集工作局面的“一把钥匙”。[32]此外,怒江文史委根据1994年全国文史会议对少数民族文史征集工作作出的全面部署,“拟定了100多个选题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州民族文史资料征集参考纲目》,在1995年2月召开的全州文史工作会议上进行布置,对专业和业余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他们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撰写三亲资料。在具体征集中又以以会代训的方式,多次抓了约稿对象、业余作者的专业培训,向他们讲解文史资料的基本特点、征集内容和要求、撰写方法等业务知识,提高认识,确定选题,使建国后史料的征集计划逐步得到落实。”[33]与这种做法不同的是,有的文史部门在形成提纲时,更注意通过讨论来加以完善。(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雷戈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文史资料   编辑   官方野史   权力   规范   话语体系  

本文责编:baifuwe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共和国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872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2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