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
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又译作赛缪尔·亨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当代颇有争议的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他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不是国家,而是文明。亨廷顿早年亦是文武关系研究(civil-military relations)的奠基者。亨廷顿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他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强调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他认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权威的确立先于对权威的限制”。这实际上赋予政治稳定同政治民主同等的价值地位。同时,亨廷顿因在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冲突”观点而闻名。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此外,亨廷顿对于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却以锐利的分析功力和明晰的观察视角引人入胜,成为分析此次民主化浪潮早出且较为深刻的著作。亨廷顿主要代表著作:《士兵与国家:军民关系的理论与政治》(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 Military Relations)(1957);《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996);《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Who Are We :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2004)。
最新文章
- 杨光斌:作为世界政治思维框架的文明范式——历史政治学视野的《文明的2020-08-06
- 张飞岸:特朗普时代的镜像:亨廷顿与美国政治2020-06-16
- 欧树军:作为制度的国家:亨廷顿政治视野的整体性考察2019-11-13
- 阎小骏:中国发展经验能否破解“亨廷顿警告”?2019-07-12
- 周平:“亨廷顿之忧”发出了一个严重的警示2018-08-02
- 欧树军:美国军政关系的变与不变2017-07-15
- 曾毅:超越韦伯主义国家观2017-01-27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六章2016-03-28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五章2016-03-28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四章2016-03-28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三章2016-03-28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二章2016-03-28
- 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一章2016-03-28
- 亨廷顿:第三波:二十年之后看未来2016-03-28
- 杜维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预言对了吗2015-11-17
- 袁鹏: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几点思考2015-05-28
- 吴晓燕 张艺博:一党执政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拓展2014-12-30
- 刘训练:保守什么?为何保守?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2014-10-30
- 郑永年:西式民主不具普世性,亨廷顿一直在强调2014-10-08
- 程亚文:亨廷顿——被误读的智者2014-10-03
- 思想画像: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亨廷顿2014-10-02
- 方李莉:世界秩序的重建——从亨廷顿到费孝通2013-01-28
- 叶小文:中国,何以能走出“亨廷顿悖论”2011-08-04
- 戈平:亨廷顿评美国政制的中世纪传统 2011-02-27
- 李慎之: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2009-07-14
- 刘军宁:民主化军师视野中的中国转型2009-03-29
- 王正绪:亨廷顿的主要著作和缺陷2009-02-25
- 埃里克·考夫曼:亨廷顿的意义2009-02-13
- 刘军宁:对亨廷顿教授的一次虚拟访谈2009-01-21
- 党国英:一代宗师和他的政治学遗产2009-01-21
- 王缉思:亨廷顿挑起的论战将超越时空2009-01-17
- 弗朗西斯·福山:纪念亨廷顿(1927-2008)2009-01-11
- 许忠明:对催化剂改革与替代物改革的思考2009-01-10
- 刘军宁:亨廷顿的三重身份2009-01-09
- 庄礼伟:亨廷顿眼中的世界变迁2009-01-07
- 王缉思:亨廷顿理论的启迪与谬误2008-01-03
- 美国汤:我们都是盎格鲁-新教徒吗?200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