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社会思想与理论]刘守华:走向故事诗学2020-12-27
- [文艺学]张宇超:张寅彭的清代诗学研究2020-11-06
- [文艺学]熊沐清:比较认知诗学的理论建构2020-09-02
- [文艺学]江飞: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2020-08-11
- [民族学]王宏印:民族典籍翻译研究的学科基础与发展目标2020-07-29
- [比较文学]麦永雄:间性研究:从比较文学到跨语境诗学2020-05-14
- [文艺学]王晓华:身体诗学:一个基于身体概念的理论图式2019-12-08
- [文艺学]程正民:论巴赫金的小说诗学2019-11-18
- [中国古代文学]张伯伟:论唐代的规范诗学2019-09-27
- [中国古代文学]张伯伟:书籍环流与东亚诗学——以《清脾录》为例2019-09-22
- [中国古代文学]蒋寅:沈德潜诗学的文化品格及历史定位2019-08-08
- [美学]杨春时:论中华美学的诗学化特性2019-04-27
- [人类学]庄孔韶:流动的人类学诗学2019-04-10
- [外国文学]郑燕虹:劳伦斯·费林盖蒂的诗学观念与诗学实践2019-02-24
- [外国文学]陈斯一:论荷马史诗与“口头诗学”2019-02-24
- [外国文学]杨国静:客体化、反象征和面向他者的真诚:客体派诗学的后现代伦理面相2019-02-22
- [比较文学]凌晨光:比较诗学与各种艺术的相互阐发2019-01-31
- [文学与文化演讲]白钢:中西文化中的“诗”与三种生命原则:创生、生生与无生2019-01-24
- [中国现当代文学]张清民:传统诗学的三种现代转换模式2018-03-23
- [中国古代文学]程千帆:学诗愚得2017-04-01
- [文艺学]童庆炳:文学研究与新理性精神 新理性精神与文化诗学2015-12-14
- [文艺学]童庆炳:文化诗学:宏观视野与微观视野的结合2015-12-14
- [文艺学]童庆炳:文化诗学是可能的2015-12-14
- [文艺学]童庆炳:“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2015-12-14
- [影视与戏剧]曾一果 王莉:“怀旧”的城市诗学2015-11-09
- [中国古代文学]李春青:从杨万里到严沧浪2015-09-18
- [中国古代文学]吴振华:20世纪李商隐诗学研究2015-09-09
- [中国古代文学]祝尚书:以道论诗与以诗言道:宋代理学家诗学观原论2015-08-18
- [文艺学]童庆炳:比较诗学研究需要一种国际性学术视野2015-06-18
- [中国古代文学]张宏生:作家研究的新思维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