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贺雪峰:全国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发展政策2022-12-09
- [民商法学]谢增毅:劳动法典的体例结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2022-11-28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陈明辉:以劳动者为本位——关于共同富裕的一条思考路径2022-11-16
- [经济思想史]方宇军:劳动力价格2022-11-15
- [经济思想史]朱富强:辨识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劳动性质——提高劳动之有效性的两类劳动2022-11-09
- [法学时评]邵六益:“笼中鸟”的劳动宪法研究?——评阎天《如山如河:中国劳动宪法》2022-11-06
- [经济思想史]余斌:“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2022-10-06
- [经济思想史]亚历克斯·费尔德曼:权力、劳动力和生产力2022-09-26
- [民商法学]周辉 张心宇:在智能经济发展中更好增进数字劳动者福祉2022-08-30
- [经济法学]王天玉:平台用工劳动基准的建构路径2022-08-24
- [国际关系时评]美国在国内国际上实施强迫劳动的事实真相2022-08-10
- [宏观经济学]朱富强: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保护策略审视——劳动的异质性与价值尺度确定2022-07-29
- [宏观经济学]朱富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劳动力价值说的逻辑拷问2022-07-29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阎天:重思中国劳动宪法的兴起2022-04-30
- [微观经济学]刘平青 郭苗苗 李婷婷:企业劳动关系合规与家长式领导:Z公司案例研究2022-04-15
- [经济思想史]朱富强:传统劳动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审视——等价交换规律与交叉混同谬误2022-04-11
- [底层研究专题]黄斌欢:从何而来的“大神”:日结体制与悬浮社会2022-01-22
- [传播学理论]丁未:遭遇“平台”:另类数字劳动与新权力装置2022-01-20
- [宏观经济学]卢锋:中国特色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及2022年就业形势2021-12-30
- [马克思主义哲学]张一兵:重新回到马克思——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和劳动异化2021-11-27
- [人口学]王辉:万里与1980年代的中国流动2021-11-22
- [经济时评]许宪春:如何看待劳动人口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21-11-05
- [公共经济学]胡乐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1-10-14
- [经济时评]蔡昉 张丹丹 刘雅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基于个体追踪调查的全面分析2021-10-12
- [民商法学]李丁 张耀军 巫锡炜 余丹林:政策执行与市场分割:《劳动合同法》长期影响的异质性研究*2021-09-18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阎天:公民遵守劳动纪律义务的宪法变迁与启示2021-09-02
- [人类学]王行坤:狗屁工作、劳动分工与后工作的可能2021-08-20
- [传播学实务]孙萍:媒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传播、物质性与数字劳动2021-08-13
- [社会心理学]廉思:时间的暴政——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2021-07-23
- [马克思主义哲学]陈飞:共同体存在方式的历史变迁——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为线索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