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中国古代史]沈登苗:空前绝后的辉煌,不可思议的成就——论明初江西吉安府在中国历史人文地标中独一无二的地位*2020-12-01
- [中国古代史]杨茜:明代江南家族的转型之路探析——以香湖丁氏为例2020-10-16
- [中国古代史]宗韵:范文程与清初科举的明代模式移植之路2020-09-07
- [中国近现代史]裘陈江:变动时代士人升阶的常与异2020-08-04
- [中国近现代史]韩策:师乎? 生乎? 留学生教习在京师大学堂进士馆的境遇2020-05-24
- [中国古代史]楼劲:科举制“投牒自举”之法溯源2020-05-04
- [中国古代史]沈登苗:也谈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与骆兆平、李大东先生商榷*2020-01-21
- [历史地理学]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2020-01-08
- [天益读书]沈登苗:评钱茂伟教授著《国家、科举与社会》之得失2019-09-28
- [教育史]沈登苗: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2019-09-28
- [教育史]沈登苗:教育的深远影响——关于清代全国科举发达县与当代经济发达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的分析2019-09-22
- [高等教育]沈登苗:百年树人 一脉相承: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分布基本一致2019-09-22
- [教育史]沈登苗:废科举前我国教育还城乡一体化吗?2019-09-12
- [学界动态]沈登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站在时代的高坡上——当年我为何敢与何炳棣商榷2019-09-07
- [中国古代史]沈登苗:关于科举社会流动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概述)2019-09-07
- [中国古代史]沈登苗:也谈明代前期科举社会的流动率——对何炳棣研究结论的思考*2019-09-07
- [中国古代史]沈登苗:澄清对何炳棣著《明清社会史论》的评价2019-09-07
- [基础教育]李红升:割不断的历史传承:学习负担成因的科举制视角2019-04-18
- [中国古代史]蒋勤:清代石仓阙氏的科举参与和文武之道2018-11-11
- [社会思想与理论]应星:科场场域与1895年前的社会支配关系再生产2018-09-21
- [教育史]周振鹤:问策与对策2018-08-08
- [中国古代史]袁刚:科举文官支撑唐中宗、睿宗朝政治乱而不坠2017-06-19
- [中国古代史]袁刚:乱中求稳、锐意改革:女皇武则天以猛治天下2017-06-19
- [教育学时评]彭小瑜:中世纪欧洲大学与中国科举制度2016-05-29
- [教育史]赵宇恒:中国教育中的阶级再生产2016-05-21
- [中国近现代史]陈兴德:晚清科举评价的负面化倾向2016-03-16
- [中国古代史]杨朗:“诚”:中唐舆论环境下兴起的一种道德观念2016-03-12
- [中国古代史]秦晖:从三个层面看科举 重新评价很有必要2016-02-29
- [中国古代史]何德章:从察举到科举——读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2015-12-28
- [中国近现代史]关晓红:晚清乡村士子的举业生涯与社会变动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