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晚年的回忆的相关文章
金岳霖:晚年的回忆
老朋友姜丕之要我写回忆录,说过几次,我都没有同意。理由是我认为我的工作限于抽象的理论方面,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忆的。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同我同时代的人作古的多。我的生活时代分不开,也就是同一些新老朋友分不开。接触到的还是有东西可以同大家一起回忆回忆。我同毛主席吃过4次饭我同毛主席一共吃过4次饭。第一次是在 更多...
刘培育:金岳霖的为学
金岳霖是一位大学问家,他在哲学、逻辑学等领域里都有很大的贡献。我1964年考取他的逻辑专业研究生。虽然我同他有整整20年的相处,但我不一定能把握准他的治学思想。我“生不逢时”,投奔到金先生的门下赶上了“四清”和“文化大革命”,10多年都是在政治运动和动乱中度过的。金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一般人对他都有一种敬畏的心理, 更多...
向继东:晚年杨第甫
我认识杨第甫老很晚,大约是在1996年吧。此前,我读过他的回忆录《吹尽狂沙》(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9月版),印象是,杨老敢说真话;并与朋友说过,如谁要了解湖南建国头30年的高层斗争内幕,读他的回忆录或许就知道一个大概了。尽管我知道,回忆录是不一定靠得住的,但杨老这本回忆录,是值得重视的。记得我第一次拜见杨老时,话题 更多...
孙郁:陈独秀晚年信札
一个人到了晚年,倘还写作,大概会有很真实的东西在,所谓老之将至,其言也善吧。近读陈独秀晚年致台静农数十封信札,感慨万千。这些遗稿大多藏于台氏后人手中,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三卷第一期刊出了其中的文字,读来如见陈氏的容貌,形象可感的东西颇多。研究现代史,这些信札是不可不读的。可惜内 更多...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纯粹的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他本是湖南人。自从出了曾文正公之后,湖南人的雄心壮志就空前的膨胀了起来。比如他读书时就跟着师兄们齐声高唱:“中国若是古希拉,湖南定是斯巴答;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定是普鲁士;若谓中国即将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可是到最后他只知道埋头念形式逻辑,一点没有湖南人“舍我其谁”的霸气和 更多...
唐小兵:晚年胡适的知人论世
《论语》里说做人的化境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最直接的印象,就是胡适毕竟是一个君子。作为晚年胡适生活中最亲近的后学,胡颂平在他编著的《胡适之晚年谈话录》中多次谈到,读《论语》等古代典籍所意会到的学人气象,在他接触的胡适身上时有流露。尽管胡适经常被左翼文人讥讽为“正人君子 更多...
李慎明:毛泽东晚年缘何几次恸哭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虎气雄风、一世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他柔情似水、忧患如山的另一面。有人说,毛主席晚年是哭死的。此话可能有点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毛泽东晚年心绪、心境和心结的一个侧面。顺手查查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2003年12月由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的记载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回 更多...
董国强:蒋梦麟晚年的一个记忆错误
蒋梦麟先生晚年写过一篇题为《谈中国新文艺运动》的文章(见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现代世界中的中国——蒋梦麟社会文谈》),追忆五四时期北大的故人旧事。这篇文章由一系列片段构成,内容涉及蔡元培、鲁迅兄弟、胡适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行止和思想。虽然每个片段只有千字上下,但描写人物则生动传神,类似高手所做的漫画肖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