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自由民族主义之“薄”与儒家民族主义之“弱”的相关文章
周濂:自由民族主义之“薄”与儒家民族主义之“弱”
一、成也民族主义,败也民族主义里亚·格林菲尔德在《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译本前言中称,“东亚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崛起是一个正在到来的“历史巨变”,追本溯源,这是因为西方民族主义在印度和中国扎下的根。颇具反讽意味的是,肇始于1500年的“欧洲时代”从根本上也是源于民族主义,并且,仅仅在20多年前,也即格林菲 更多...
刘擎: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
【提要】本文通过讨论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论述,分析自由民族主义的理论可能与复杂性。作者认为,伯林的自由多元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具有和解包容的可能,但始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因此他未能提出一套清晰的关于“自由民族主义”的规范性学说。伯林思想的内在紧张标志着自由民族主义的实践困境,而仅仅在观念层面上做出分析疏理无法克服这 更多...
伍国:从文化民族主义到自由民族主义
民族(nation),按照社会学家A. D. Smith的定义,指“共同拥有(通常是与生俱来的)历史沿袭的领土,相同的的神话和历史记忆,常常有共同的语言,大众公共文化,共同的对于威胁的观念,和赋予所有成员的共同的合法权利和责任的人群”;而国家(state)则指“在特定领土上行使独有的威慑和攫取权力的公共机构。”民族主义 更多...
应奇:从自由民族主义到宪法爱国主义
文化多元主义以及多元文化公民权的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界最热门的话题。所谓文化多元主义政治,概括地说,是关于少数民族、“贱民”群体和女性主义对于承认的需求的政治话语。在冷战结束后,种族、性别、民族—国家等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尖锐程度凸现出来。这些在后冷战时代出现的与传统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的语境截 更多...
贝淡宁:儒家与民族主义能否相容?
基于儒家在两千年中华帝国史上一直都是主流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的事实,中国的改革者和批判型知识分子日益将之视为关键资源,用以在当代中国社会倡导社会责任,但“儒家民族主义”是否会变成某种心智封闭的、以族群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呢?笔者认为,有理由持乐观态度。 更多...
唐文明:从儒家拯救民族主义
我很高兴以评论贝淡宁《儒家与民族主义能否相容?》一文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关于儒家与民族主义的看法。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写作结构中“谁对谁说”的问题是我们恰当理解这篇论文的一个关键。贝淡宁凭他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经验,加上他那种理性而又尽可能同情理解中国的友好态度,对儒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做了一个非常卓越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也非常值 更多...
许纪霖: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20世纪是自由主义高奏凯歌的世纪,也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世纪。民族主义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意识形态,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象在美国和法国革命中那样,赋予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以民族国家的形式;也有可能与各种专制的威权主义或反西方的保守主义相联系,成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借口。民族主义作 更多...
儒家民主主义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人对自己的民主制度深感骄傲。这些人对中国的看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集权国家;另一种认为中华民族自始至终都在各种各样的束缚之中,人民已经习惯了锁链般的生活。这两种看法都明显的带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可否认,这些人对中国通常很真诚,但他们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看看他们批评中国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