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敏、朱进:国内学者“大饥荒”问题研究述评的相关文章
贾艳敏、朱进:国内学者“大饥荒”问题研究述评
阅读本文请点击下方链接。 更多...
范子英:关于大饥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指出《“大跃进”运动与中国1958—1961年饥荒: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集体与农民》和《从退堂权的失而复得看“大跃进”饥荒的成因和教训》两文中的几个问题,这些也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大饥荒的文献中争论最多的问题:(1)森的饥荒理论框架同样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饥荒的发生本质上是因为食物获取权的失败;(2)粮食征购率的 更多...
杨继绳:大饥荒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
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的几年大饥荒期间,中国到底饿死了多少人?中外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由于饿死人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极力隐瞒和缩小人口死亡数字,没有留下完整可靠的资料。再加上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比较混乱,很难用公布的人口数据推算。所以,中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一种估计,而各种估计之间相差 更多...
何学嘉:三年大饥荒中的何家坝(上)
写作缘由情景回放:高中一年级教室,学生自读课。老师:“本节自习课,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人口》,有疑难问题就提出来,我好给大家解答。”学生甲:“老师,葛剑雄在《人口》这篇课文中(课本第221页第一段)写道:‘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使中国至少损失了1800万人’,这包括我们四川省,特别是包括号称天府之国的‘上五县’温江县、 更多...
杨奎松:毛泽东是怎样发现大饥荒的?
毛泽东也坚信全国是丰收的,粮食总产量上没有多少问题,他怀疑多数地方肿病和死人现象再度蔓延开来,多半不是因为缺粮,而是因为1958年工作安排上太偏重于钢铁、粮食、棉花,导致蔬菜、油料作物生产太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共中央最早因饿死人事件处分省级领导人,发生在1957年。中央为何处分广西省委当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更多...
刘放:沉重的墓碑——读杨继绳《墓碑》(中国60年代大饥荒纪实)
一新华社高级记者、现任《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的新著《墓碑》于今年五月在香港出版(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这是一部长篇调查报告,约一百万字,详细记述了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的史实。对于这场大饥荒,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对毛泽东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1962年刘少奇又对邓力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