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82 次 更新时间:2016-04-08 08:55

陈良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公元前301年的一天,在位十九年的齐宣王去世了,临淄上下立即步入国丧的节奏,王室成员、卿大夫纷纷忙于丧事。受国君去世影响,宫廷乐队成员也都心事重重,主要是担心太子田地即位后将会精简乐队。齐宣王是性情中人,曾在孟子面前坦然承认自己好货好色,他听音乐很讲究排场,每次总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太子田地则不同,时常约请三五人过去,让他们一一独奏。据知情人透露,太子说他即位以后,一定要压缩乐队规模,让每人独自吹奏,吹得好的留下来,吹不好的淘汰出局。

其实,三百多人的乐队当中善于吹奏的只是少数,八成以上是半生不熟的乐手,比乐盲强许多,专业水平谈不上,能凑合着混而已。如今宣王仙逝,那些善吹奏的乐手倒无所谓,反正凭技能吃饭,无论谁当国君,总会要用能人。而那些水平差的乐手较为焦虑,生怕哪天轮到自己出场独奏露出破绽。不过,他们内心虽然纠结,表面上还是沉住气,依旧按部就班混日子。眼下,他们每天轮班在先王灵堂值勤吹奏哀乐,等到出葬的那天还要搞一次大合奏。至于以后,也就太子即位之后,是否搞个人独奏还说不清楚。到时候看着办,现在混一天算一天,反正水平差的多的是,能待多久是多久。

有一位姓南郭的乐手近来异常焦躁,成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辗转反侧的南郭先生突然坐起来,将同室好友淳于先生喊醒,与他交心谈心。鉴于新王即将登基,南郭先生向好友提议,两人一起逃走,免得到时候独奏当众出丑。淳于先生打了一个呵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嘀咕道:逃什么呀,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还没到逃跑的时候。淳于先生闭上眼睛,很快又呼呼大睡了。南郭先生无法入眼,找了一片竹简,写下一句留言,携带几件衣物,也没有卷铺盖,就悄然逃走了。

翌日清晨,淳于先生发现竹简留言,感觉大事不妙,赶紧跑出去,满大街寻找,怎么也找不到南郭先生的身影。没办法,他只好低眉耷眼返回住处。想来想去,他觉得南郭先生说的不无道理,自己也是“半吊子”,万一新王他日坚持要听每人独奏,迟早会露出马脚,免不了被除名丢饭碗。想到这里,他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不过,他与好友南郭性格迥异,面对可能出现的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主动出击。

淳于先生乃淳于髡的小侄辈,正是凭借这层关系,他才得以进入宫廷乐队。淳于髡如若健在,还能倚靠大树好乘凉,可惜他已去世多年了,再也无法出面帮忙。淳于先生虽然不及伯父博学多才,好歹也算机敏,能说会道。瞧,这一次,他竟然斗胆拜见钟太后。见了面,他就自报家门,钟太后得知他是贤臣的侄子,顿时对他产生好感。紧接着,淳于先生跪伏钟太后跟前痛哭流涕,一边哭泣,一边诉说:说先王自听了钟后劝诫后励精图治,齐国政事清明,日益繁荣富强;说齐国百姓蒙受君王恩泽,不愁吃不愁穿,富裕又安康;说宫廷乐手都十分爱戴先王,恨不得陪他一起殉葬。如此如泣如诉,让钟太后忍不住泪流满面。不过,她是女中智者,估摸来者的意头绝非为先王歌功颂德,肯定有别的请求,故而叫他有事不妨直说。于是,淳于先生如实吐露心中的苦衷,担心新王爱听单人独奏,要削减大部分乐手。钟太后听了,叫淳于先生不必多虑,她会让新王妥善处理。

太后表了态,淳于先生心里也就踏实了,因为他知道钟太后的分量,先王在时对她言听计从,新王不会不买她的账。其实,乐队打交道最多的是另一位太后(原王妃),她名叫夏迎春,美貌动人,能歌善舞,时常陪宣王歌舞宴乐,不过她只是玩伴,政事从不过问。倒是钟太后长得其貌不扬,但非常有头脑,对政事与时局了如指掌。所以,宫中私下流行一个说法:“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淳于先生有事找钟无艳,无疑是找对了人。可不是吗?自宣王去世后,太子田地每天到钟太后处请安,并请教国事,钟太后直接耳提面命。

这一天,太子田地照常去请安,并就先王葬礼进行最后一次商定。钟太后问葬礼上是否让乐队搞大合奏,田地回答这事早已定好了,先王生前爱听大合奏,肯定要以大合奏为他送行。钟太后点点头,又问以后如何处置乐队;田地回答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钟太后接着问,听说你喜欢乐手单独吹奏,等你登基之后,要把乐队规模压缩,只保留少数乐手?田地支吾其词地说:这个,这个,我还没有考虑。钟太后毫不含混地说:依我看,还是维持现状为好。其一,你要是取消合奏改为独奏,在国内外肯定会造成重大影响,外国人甚至会以为你刻意改弦更张,背离先王治国方向;其二,一支宏大的乐队解散了,别人会以为咱齐国实力下降,就连一支乐队也难供养;其三,大多数乐手如若下岗,不安定因素势必增强,他们当中不乏卿大夫子弟或亲戚,颇有活动能量。听了这番话,田地连连点头:母后言之有理,孩儿谨遵您的教诲,一切保持先王时的原样。

办完先王的丧事,新王田地正式登基,成为田齐第五代君主,史称齐湣王。湣王上台之后,果然没有精简乐队,依旧沿袭宣王的做法,每次赏乐必搞三百人大合奏。实际上,田地做太子时较为欣赏独奏,也是事出有因。他之所以不愿搞大合奏,就是担心整出大动静,以免引起父王怀疑,怕父王以为他沉湎声色,甚至与父王攀比。如今做了大王,他再也不必小心翼翼,该讲排场时肯定要讲排场。所以,他不仅不排斥大合奏,而且渐渐喜欢上这种演奏方式;大合奏虽然不及独奏悠扬悦耳,但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音声响亮。作为君王身临其境,更感觉情趣激昂,神采飞扬,高高在上。与此同时,齐湣王也急剧膨胀,凭借着威、宣两代创下的赫赫霸业而号称东帝(秦王称西帝)。他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缺乏纳谏用士的雅量。对于稷下学者的极力劝谏,他往往置若罔闻,不予考虑。失望与愤懑之余,不少学者只好黯然离去,曾经盛极一时的稷下学宫日渐冷清萧条,这无疑为他后来丧国亡命埋下伏笔。

不过,湣王保留乐队规模,无疑让众多乐手偷着乐。经历短暂的担惊受怕日子后,他们又恢复正常生活,依然按部就班地参加大合奏。很少有人想到提高技艺,只要跟着一场凑合就行了,反正工钱丝毫不少。除了淳于先生,谁也没在意南郭先生悄然逃走。每每看到许多“半吊子”继续混得有滋有味,淳于先生心里不禁为好友鸣不平:南郭,南郭,你真是傻冒!干吗要逃跑呢?你要是留下来,岂不照样活得好好的?你身无分文,只携带一件乐器逃走了,以后如何维持生计。

不过,淳于先生的担忧是多余的。南郭先生逃走之后,辗转到乡村,依然以吹芋为生,只是改变了服务对象,过去侍奉君王,而今面对百姓。乡村殷实人家,大凡遇到婚丧喜庆,通常会邀请南郭先生吹奏,活跃一下气氛。在乡村吹奏,不仅让南郭先生得到一些报酬,而且收获了尊重与自信;他的吹奏谈不上精湛,却为大众喜闻乐见,故而颇受雇主与听众欢迎。以前在宫廷合奏,他心里很不踏实,总感觉是沾别人光而混口饭吃,现在可以心安理得自食其力。

后人将南郭先生看作鄙视或嘲讽的反面典型,其实很不公允。诚然,南郭先生当初混入乐队里滥竽充数并不光彩。但他有自知之明,能够主动退出,不愿死皮赖脸地混下去,应该值得肯定。

本文责编:chenlia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855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