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南亚核危机的始作俑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03 次 更新时间:2008-07-11 13:55

进入专题: 王福春  

王福春 (进入专栏)  

一、印度核试验情况

1998年5月11-13日,印度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在48小时之内连续进行了两轮5次核试验。印度政府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世界爱好和平的政府和人民的极大义愤,也是对国际社会要求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共同意志的公然蔑视。

据印度官方事后公布的核试验数据说,5月11日进行的3次地下核试验试爆了一个裂变装置(产生了大约12千吨的当量),一个热核装置(产生大约43千吨的当量)和一个亚千吨装置;5月13日两次核试验的爆炸装置产生的当量分别为0.2千吨和0.6千吨。印度政府还声称,这些核试验的数据表明,印度能够研制出可以满足各种需要和用途的核武器。印度的战略分析家纳拉帕托还大言不惭地讲,这次包括热核装置在内的3种核试验的成功,证明了印度拥有高水平的核开发技术,其水平至少不低于并超过英法中3国。“印度从1974年以来就是核保有国”,应该使印度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方面享有与美、中等国平等的待遇。

在将近1/4世纪的时间里,印度一直在秘密研制核武器。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印国民大会党领导人尼赫鲁就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印度将发展自己的核研究,……一旦印度遭到威胁,它必将使用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去保卫自己。” 这个一切手段,当然包括核武器。尽管当时印度还没有核武器,但尼赫鲁对此是踌躇满志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印度的核研究起步较早。1948年,即在印度获得独立后的第一年,印度政府就成立了原子能局(DAE)。1954年,印度政府领导人曾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呼吁达成停止核爆炸的国际协议,但印度研究核武器的工作并未停止。1955年,印度政府建立了原子能部,尼赫鲁亲任部长。该部后在1967年改名为巴哈巴哈原子研究中心。1957年,又组建了特雷母贝原子能机构。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界冲突中遭到惨败,特别是中国在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以后,印度加快了对核武器的研究步伐。1962年在兰格尔建立了第一个重水工厂;1963年,40兆瓦特的核反应堆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1964年印度自行建起了第一座小型核废料处理工厂,后又建了3个。3个厂年产钚可达到340克,从而解决了生产核武器的首要难题,即核原料问题。1969年,塔拉帕原子能工厂开始商业运作;1971年,在卡尔帕卡姆建立了英迪拉·甘地原子研究中心;1974年5月18日,印度终于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约1.5万吨当量),从此成为横跨“核门槛”的国家。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反对,印度对外不得不采取一种模棱两可政策,即一方面声称它将不制造核武器,但另一方面则奉行“保留核武器选择自由”的近核政策(又称最后一根导线战略),拒绝在防止核不扩散条约上签字。此后,印度仍在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力图成为核大国。为了生产更多的核武器的关键材料—钚,印度还先后建立起了13座压力重水反应堆,并贮存了2000多千克的核燃料。据西方学者估计,印度贮存的核原料可制造20-50件核武器。1977年,印度在巴拉达建造了重水工厂;1978年,在图提考恩又建设了另一个重水工厂;1981年,马德拉斯第一期核电站开始运转。1983年7月,印度开始实施预算达8亿美元的“制导导弹综合发展计划”。1984年5月,孟买巴哈巴哈原子研究中心成功地从钍中分离出铀233。紧接着,印度建造了世界第一座以钚铀碳化物为燃料的中子快速增殖反应堆。1985年印度自行建成并投入运转的这种反应堆,功率为100兆瓦。如果这种反应堆满负荷运转一年,可以生产300千克的武器级钚239。1986年, 马德拉斯核电站第二期开始运行;1987年,在达尔又建立了重水工厂;1989年,印度还在巴哈巴哈原子研究中心进行了冷聚变,实际是为制造氢弹做准备。

1991年巴基斯坦建议召开有印度、美国、俄国和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目的在于使南亚地区成为无核区。巴方表示愿意同印度同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共同承担不生产核不获得核武器得义务。巴基斯坦的倡议得到了美俄等国的支持,却为印度所拒绝。1991年,印度纳劳拉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1993年,卡拉帕原子能工厂第一期投入运行;1994年,第二期卡拉帕原子能工厂开始运转。1995 年,印度曾打算在博克伦进行一次核试验,但在美国卫星收集到有关情报并由美国媒体加以报道以后,印度取消了这个计划。1996年8月20日,印度还断然拒绝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当时印度的谈判代表高斯辩解说:印度“强烈反对目前的条约文本,因为这个文本没让核大国承诺在某个期限内销毁核武器。我们授权来谈判是全面禁止核试验问题,但这个文本没有包含这个内容,也没有解决印度关注的基本问题,因此我们不在这次会议讨论的这个条约文本上签字。”同年9月10日,第50届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和5票弃权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当时印度投了反对票。目前,已有149个国家在该条约上签了字(1997年)。今年3月极端民族主义的印度人民党上台以后,印度开始放弃执行了24年之久的近核战略。该党领导人多次表示要研制印度自己的原子弹,并提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甚至不惜使用核武器。他们还认为,拥有原子弹将使印度真正与其他大国平起平坐。该党的施政纲领中明确提出:“将重新审议印度的核政策,并行使引进核武器的选择权。”印国防部长费尔兰德斯还公开宣称:“如果引入核武器是必要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对此敬而远之。”同年4月6日,巴基斯坦成功地发射了射程为1500公里“高里”导弹,这对印度是一次强刺激。当时,印度保持了“审视的沉默”,并暗地里准备进行核试验。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终于在其东部沙漠拉贾斯坦邦的博克伦,即靠近巴基斯坦边界的地方进行了5次核试验。这5次核试验包括了首次氢弹试验和4次其他核试验。其中5月11日的3次核试验,印度吸取了1995年的教训,采取了非常巧妙的保密措施,使这轮试验躲开了美国卫星的监视。负责这次试验的一位印度官员说:“在我国航天系统的帮助下,我们掌握了外国侦察卫星出现在博格伦上空的时间,并确定了这些卫星能够监视到的区域。”同时,印度还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手法,把美国卫星的注意力从印度西部沙漠博格伦转移到了东部奥里萨邦的导弹试验中心。印度当局决定在进行核试验的同时,在导弹试验中心进行“特里苏尔”导弹的发射。因此,美国的卫星未能发现印度进行核试验的任何朕兆。通过最近的5次两轮核试验,印度已基本实现成为有核国家的目标。依据美国研究人员的看法,目前印度的核武器相当于美国60年代的水平。它不仅秘密地设计了用于战场的小型炸弹,而且也有威力巨大的氢弹。目前印度大约有370公斤可以用于生产核武器的钚,相当于可生产74件核武器。印度主要依靠孟买的一个研究的反应堆生产用于武器生产的钚,每年产量为20公斤,足以生产4件核武器,到2005年,印度可能拥有足以生产100件核武器的钚。另据英国《简氏情报评论》估计,印度目前约拥有20-60件核武器,如果把印度用于商业用途的核反应堆燃料考虑在内,印度将拥有可制造至少390-490件核武器的可裂变物质。“这使得印度的潜在的核武库要比英国的大,而跻身于法国和中国行列中。”下一步,印度的核计划的重点将致力于改进它的运载工具,迄今印已研制成功多种导弹。这些导弹包括:烈火式导弹、普里特维导弹、蓝天导弹、毒蛇导弹、特里苏尔导弹、萨加里卡导弹等。其中“烈火”式导弹是一种二级弹道导弹,它目前能够运载一枚一吨重的弹头,射程达1500公里。自1993年以来,这个系统已经成功地发射了3次。目前,印度企图还对此加以改进,使其射程达到1550英里,约2480公里,从而能够覆盖15个国家,足以打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该系统可以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

二、印度核试验的主要原因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和改组;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取代了过去以军事为主的权力竞争,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美、俄等昔日的冷战对手正在销毁各自的庞大核武库。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可是,正当国际社会讨论如何把核恶魔塞进盒子里的时候,印度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将它的核恶魔放了出来。

在印度进行了多次的核试验之后,善良而热爱和平的人们不禁要问,印度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印度政府的大国主义野心和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特征中去寻找。

印度是一个有大国主义野心的国家。早在印度独立前,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就在其所著的《印度的发现》中提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在将来,太平洋将要代替大西洋而成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也将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后来,他还公开说:“当今世界上只有美、苏、中三国雄视全球,……但当你放眼未来……则世界上第4个大国非印度莫属。”“应该建立一个印度作为神经中枢的亚洲联邦。”印度独立后,历届印度政府都继承了尼赫鲁的思想,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不少印度战略家也强调:印度“要么再度辉煌,要么被淘汰出局。”印度前财政部长辛格也认为,“以印度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我们有条件成为世界大国。”在拉奥担任政府总理期间,印度还制定了要在2020年跻身于世界4大经济强国的行列。

公平地说,印度想做一个大国,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印度如何成为一个大国?如果印度政府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经济,并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则它自然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尽管早期对于印度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但存在的弊病很多:如体制缺乏活力,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扼杀了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力;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营企业管理不善,效益低下,亏损面大,私营企业发展受到种种限制,1991年,亏损的“患病企业”有22.5万家,使用的银行贷款为1100亿美元,1992年,几乎一半国营企业处于赤字状态,合计亏损大于10亿美元;对外闭关自守,排斥外国资本,1991年,印度的外资只有1亿美圆左右。结果印度的经济长期在低增长中徘徊,成为世界上较穷的国家之一。,目前印度文盲的数量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2.5倍,其4岁以上儿童53%营养不良,失业人口达到3760万人,并且每年要增加700万人,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拉奥政府被迫在1991年进行了经济改革。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印度半封闭的经济改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减少国营经济在整个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对部分国营企业实行股份化,取消国家对企业下达的生产指标,增强国营企业的自主权;优先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品工业,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等等。经过改革,印度经济逐渐摆脱了低速徘徊的局面,1991-1993年制造业产量事实上是下降了,但1995年,实际经济增长达到6%,工业产量增长率为8%。1994年,出口的总值上升了20%,到该年年底,国家的外汇储备达到200亿美元,而1991年只有10亿美元。1996年6月上台的印度高达政府制定了1996-2006年国民收入翻一番的长期规划。计划在今后10年使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人均GNP从300美元提高到600美元。如果按照优先发展经济这样的道路走下去,西方学者估计,到2000前后,印度的GDP将达到5000亿美元,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800-1000美元。可是,发展经济的道路是一条缓慢而艰苦的道路,这对具有大国主义野心的印度统治阶级来说是不合口味的。特别是今年3月具有大国沙文主义倾向的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以后,对于谋求大国地位更时急不可耐,于是选择发展核武器就成为印度政府实现大国战略的一条捷径。核武器是一种绝对武器,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威慑力和军力显示。即使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一旦拥有核武器,世人将对其刮目相看,在国际上的威望也提高许多。正如美国学者瓦伊纳指出:“只要小国有能力制造原子弹,它就不再是强权政治中无足轻重的角色或筹码。虽然小国仍无法抵御大国的侵略。但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再期望,不付出任何代价就战胜哪怕是最小的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印度还是一个穷国,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它致力于发展核武器,尽管是穷人的核武器的原因就在这里。

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它对内推行“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对外则实行侵略扩张,是一个不肯改悔的地区霸权主义者。印度独立建国以后,完全继承了过去英帝国主义的衣钵,置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与不顾,优先发展军事力量,不断扩充军备,目前印度军力已居世界第4位,海军兵力居世界第7位,舰艇数量和总吨位居世界第10位,空军实力则列世界第4位。印度长期保持庞大的国防开支。1950-1951年代,国防费用为16.4亿卢比。1981-1982年度达52亿美元,1985-1986年度增至76亿美元,占政府财政开支的17%。1995年,印度GDP为2702美圆,国防费用高达81.2亿美元。1990-1995年,印国防费用约占财政支出的13%,年均增长为8%,1996-1997年度,军费开支为83.57亿美元,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3.77%,1997-1998年度,军费开支增至99.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约21%,占政府财政支出的15.34%,人均军费为10.78美元,军人人均军费为7843美元,1998-1999年度,印度国防费用将达到100多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核研究费用增加60%,达到3.33亿美元。航天局的拨款增加了51%,达到3.9亿美元。陆军的经费达到52亿美元,增加了15%。空军的预算增加了8.3%,达到13亿美元,而海军的预算增加了20%,达到7.13亿美元。

目前在印度处于执政党地位的印度人民党是一个推行军国主义政策的法西斯政党。该党成立于1948年,原是一个超级小党。该党党魁瓦杰帕伊本人曾是印度最大的纳粹政党国民志愿团成员。这个组织在1948年策划了刺杀甘地的活动,原因是甘地准备前往巴基斯坦谋求和平。1980年以后,印度人民党采取了制造假想敌和把回教徒当作廉价箭靶的手法,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挑动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的矛盾和冲突,数千回教徒因此丧身,而印度人民党却踩着这些人的鲜血迅速发展壮大。1980年和1984年,该党在印度人民院中只占两席,1989年猛增至88席,1991年为120席,1996年为160席,目前是179席,15年时间里从超级小党变成了第一大党。但是,由于在国会下院的539席中未过半数,人民党又联合了几个右翼小政党,组成了一个勉强够半数、集合各种极端政见的19党联合政府。为了使这个联合政府的得以继续存在下去,印度人民党不得不求助于军国主义的鼓噪,尤其是想通过发展核武器一鸣惊人。印度人民党在上台前就鼓吹要“重新评估核政策,”并要“使舆论能够接受拥有核武器的事实以便确保印度的安全、领土完整和统一。”现在,他们终于履行了当初的狂言。

印度疯狂扩充军备、发展核武器是为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国家战略服务的。印度对外奉行扩张主义政策,穷兵黩武,威胁周边邻国,企图充当南亚地区的霸主,甚至独霸印度洋。印度对南亚抱有非常特别的看法。印度的邻国认为这是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地区,而印度则认为这是一个统一的印度次大陆,印度显然应该发挥支配作用。它对巴基斯坦不服从印度领导,感到十分不满。它还认为巴基斯坦是一个暂时现象,是印度母亲脸上的一个小脓包,必须去掉,或者重新吸收,这样才能恢复昔日的美丽容颜。印度领导人不断宣称,印度的利益范围是以次大陆为中心,西到东非,东到东南亚。又说,印度在当前多极世界的局势中,也要成为以一极,在本地区发出更多的“光和热”等等。在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中,它已充分表现了其扩张主义、霸权主义的野心。印度几乎与它的所有邻居都存在不和,南亚的所有国家都受到过印度扩张主义的祸害。

早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印度就违背协议,吞并了若干小土邦,如朱纳格尔等。1947年6月,蒙巴顿方案正式公布。根据这一方案,英国于1947年8月退出印度,将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斯坦的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联盟,印度和巴基斯坦均获得自治领权利。印度斯坦包括阿萨姆、孟加拉西部、旁遮普东部、比哈尔、联合省以及印度中部和南部地区。巴基斯坦包括西巴基斯坦(旁遮普西部、信德省、俾路支、西北边省)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的东部和阿萨姆的西尔赫特特区)。各小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的土邦如克什米尔、海德拉巴留待以后解决。蒙巴顿方案提出后,立即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领导人接受,双方达成协议并付诸实施。但是,印度在归并土邦的过程中,以强凌弱,违背自愿原则,采取高价赎买和军事占领等手段抢得了绝大多数土邦。后来,印度又派兵占领了朱纳格尔、克什米尔和海得拉巴等土邦。1961年,印度还出兵夺取了葡萄牙所属的果阿。由此观之,印度刚刚摆脱殖民统治没有几年,就好了疮疤忘了疼,露出了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凶相。

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和使巴基斯坦驯服,印度曾先后挑起了3次印巴战争。第一次在1947年10月-1949年1月;第二次在1965年8-9月。这两次战争均起因于克什米尔得归属问题。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山区。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4千公尺以上,同我国接壤的东北部分平均高度是5千米。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还有少数锡克教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克什米尔是英属印度的土邦。战后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归属未定。1947年10月,印度应印度教土邦王公之请出兵克什米尔,印巴爆发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持续约一年。1948年和1949年,联合国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举行公民投票的决议。1949年划定实际停火线。根据该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的3/5地区,巴基斯坦控制了2/5地区。1953年,巴基斯坦一直坚持以公民投票原则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但印度则出尔反尔。1965年8月,印度军队在克什米尔越过实际控制线,侵入巴基斯坦控制区域。9月,印度对巴基斯坦本土进行轰炸,并侵入巴基斯坦拉合尔地区,对巴发动了第二次不宣而战的战争。双方激战16日。9月23日在联合国干预下,印巴停火,双方承诺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将军队撤至战争爆发前的位置。1971年8月,印度与苏联相勾结,并缔结具有军事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不久,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内部的矛盾,悍然于11月21日出兵东巴基斯坦,12月3日,巴军从西巴进行反击,印度乘机进攻巴基斯坦全境,史称第三次印巴战争。12月16日,印军攻克达卡,巴军7万人投降。17日,双方军队停火。1972年7月23日,印巴总理在西姆拉举行会晤,签署《西姆拉协定》。同年,东巴基斯坦宣布建立孟加拉共和国。1974年2月,巴基斯坦承认孟加拉国。印度达到了肢解巴基斯坦的目的。目前,印度在印巴边境保持着对巴基斯坦的常规力量优势,其主要陆、海、空军兵力都部署在边境一线和毗邻巴基斯坦的海域,维持着重兵压境之势。同时,印度还想取得对巴基斯坦的核优势,以便对巴实行双重威慑,即常规威慑和核威慑。

印度对南亚的其他邻国也是颐指气使。印独立后首先将北部的尼泊尔、锡金和不丹等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印度与尼泊尔建立了所谓“特殊关系”,将尼变成自己的保护国。1989年6月,印向尼施加压力,迫使尼签定了保护协定:尼政府接受印度的安全观念;尼军队由印军训练;尼主要武器装备须从印度购买,如从其他途径购买须征得印度政府的同意。最近,印度还在尼印有争议的领土“卡拉帕尼”的尼境内500米处建立了铁丝网,设立“禁入区”,禁止尼人进入。为抗议印度的侵略,尼大学生在今年6月5日发起了向卡拉帕尼进军的运动。为控制不丹,印度曾于1949年强迫不丹在对外关系方面“以印度的意见为指导。”对锡金,印度首先在1949年派兵予以占领,次年规定锡金为其保护国,1975年则干脆吞并了锡金,把它当做印度的一个“邦”。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也存在着恒河水分配问题和边界问题。

印度霸权主义的魔爪不仅伸向它的陆上邻国,而且连海上邻国也不放过。1987年7月,印军“应邀”出动8个师去斯里兰卡,平息泰米尔人武装叛乱。结果损兵折将,死亡1000名士兵。在斯里兰卡政府的驱逐下,印军在滞留32个月之后才撤离斯国。1988年11月,印度还派空降兵登陆马尔代夫,平息政变,行使所谓地区警察职能。

三、印度核试验的后果

印度核试验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首先,它直接挑起了南亚的核军备竞赛,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正如我国领导人江泽民6月17日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由于印度、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试验,引发了南亚核军备竞赛,使南亚局势骤然紧张,这不可避免地将危及南亚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并给国际防扩散机制带来严重冲击。国际社会对此深感忧虑和不安。我愿指出,无论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都是违背世界潮流的。但应看到,印度是南亚危机的始作俑者。”

在印度举行核试验以后,为了恢复南亚地区的核均衡,巴基斯坦采取了“以牙还牙”的政策,于5月28日和30日分别进行了两轮6次核试验。5月28日18时(北京时间21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伊斯兰堡突然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巴基斯坦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他说:“我们刚刚进行了五次核试验。我们进行核试验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是受到印度的挑衅而被迫进行的。我国政府的决定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支持。国际社会威胁对巴基斯坦进行制裁是不公平的。我呼吁全国人民遵守秩序,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随后,巴基斯坦宣称,准备把核弹头安装到一种新研制的导弹上,这种导弹能打到印度境内绝大部分目标。与此同时,巴外交部还发表了一项声明指责印度企图袭击巴基斯坦的核设施。两天以后,巴基斯坦政府再次宣布,巴在5月30日上午11时55分(当地时间)在俾路支省的查盖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巴外交秘书谢姆沙德说,这些核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至此,巴已完成了目前这一系列核试验。

考虑到印巴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长期分歧以及都不愿意放弃核武器计划,目前在南亚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人类将面临空前的灾难。5月18日,印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公开对巴基斯坦进行威胁,说巴基斯坦应认识到,印度已成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本地区的地缘战略形势已发生变化,因此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应放弃其反对印度的政策。”随后在5月20日和29日印度两次挑起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火事件。在5月20日的交火中,印巴双方均使用了大炮等重型武器。在7月下旬召开的南亚首脑会议上,印巴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最近,两国在查谟—克什米尔又发生了军事冲突,印向巴控区开炮,导致了5万巴居民流离失所。国外的许多军事专家分析,印巴存在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国外核武器专家分析,印度现在可能拥有100枚导弹,其中一些可以携带战术核武器,印度的“烈火”式导弹可以威胁到亚洲其它国家。巴基斯坦约有12枚核武器,也拥有能袭击印度的首都新德里的“高里”导弹。如果爆发打击城市的核战争,巴基斯坦的导弹5分钟可以打到印度新德里,印度的导弹则只需3分钟就可以打到伊斯兰堡。在这场核冲突中,两国首都都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最初的几小时内,将有1700万巴人和2900万印人死亡。如果考虑到核辐射的影响,预计死亡人数将超过3亿人。

其次,印度的核试验是对国际社会禁核努力的沉重打击,国际防止核扩散体系已面临严峻考验。今年7月28日中国政府公布的国防白皮书就此认为,“1998年5月,印度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悍然进行核试验,挑起了南亚核军备竞赛。之后,巴基斯坦针对印度核试验做出反应,也进行了核试验。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是对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努力的沉重打击,给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严重的后果。国际社会加强防扩散机制的任务也更加紧迫。”

为了走出蘑菇云的阴影,国际社会曾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早在1946年,联合国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以审议核军备控制和核裁军问题,并先后提出成立“国际核裁军控制委员会、”“分阶段实现彻底销毁核武器”等建议。但是,50-60年代,美苏两国正倾注巨大热情进行核军备竞赛,对于核裁军和核军备控制并无太大兴趣。相反,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国际社会的禁核努力,我国发展核武器纯粹是为了自卫。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就宣布参加1925年在日内瓦订立的《关于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1963年7月,当美、苏、英三国签订歧视性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后,中国政府曾发表声明,提出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主张,并倡议召开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来讨论这一问题。1964年10月,中国终于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当天,我国政府发表了关于核武器问题的声明:

“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过去,当中国没有核武器的时候,我们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和彻底核武器,现在,中国有了核武器,我们还是这样的主张。”“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到了70、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时美苏的核武器数量已大大饱和,超过了“相互确保摧毁”的需要,再发展已无意义,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于是,美苏开始举行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后来又举行了削减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并签署了有关条约。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庞大核武库的继承者。乌、哈、白等承诺将尽快成为无核国家。俄罗斯继续履行前苏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1992年,俄罗斯宣布暂停核试验,美国国会宣布美也暂停核试验9个月,法国也仿效美国暂停核试验。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美国将不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次年,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其目的是拟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年,61国代表参加了日内瓦联合国裁军会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进入最后起草阶段。199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在1996年9月份第51届联大开幕前达成协议,并将文本交各国签署。1996年9月10日,51届联大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次表决结果是158票赞成,印度、不丹和利比亚反对,古巴、黎巴嫩、叙利亚、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弃权。该条约通过以后,美国总统克林顿曾以一句热情奔放的话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是朝着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为安全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同年9月24日,该条约开放供各国签署,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首先在条约上签字。目前,已有149个国家在《全面核禁试条约》上签字。本条约规定,所有44个已知有核反应堆的裁军谈判会议成员国必须签字,且条约在这些国家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的第180天生效。具体说来,这些国家包括公认的5个核大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等有核能力的国家。印、巴等7国目前仍未在条约上签字。印度曾是国际社会禁核努力的最早倡导者,但是它的立场一直是暧昧的,从1996年起,它的立场更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该年的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印度提出核大国必须明确宣布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时间表,否则它将不在《全面核禁试条约》上签字。1997年8月,它还拒绝了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将该条约提交联大审议通过。直到今年3月,印度人民党政府上台以后,更进一步地抛弃了核模糊政策,决定发展核武器。印度的核试验在国际防止核扩散体系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巴基斯坦已经紧随其后。下一个跨越核门槛的国家将是谁?以色列、伊朗、利比亚还是伊拉克,人们将试目以待。

进入 王福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王福春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7.html
文章来源:本站首发(http://www.yypl.net)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