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保瑞:对星云大师谈观世音菩萨的反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87 次 更新时间:2021-01-18 11:07

进入专题: 佛学   星云大师   观世音菩萨   佛教  

杜保瑞 (进入专栏)  


一:前言


笔者常常阅读星云大师的文章,也不时有机会亲近佛光山各种相关活动,深觉星云大师真是一位智慧悲心过人的菩萨,他其实是一位实践者,固然有许多的讲话、开示、甚至直接的文字着作,但其实都是以教化为目的,实用为主,是对佛法的生活面运用,而不是对佛教思想理论的学术性探讨。当然,星云大师所述皆真,作为引导大众的大师,自然所言皆如理,因此要对大师的思想做番探讨,其实颇为多余,应该就是专心听话,诚恳接受,认真执行,这样就是对大师讲话及写作的最好学习方式。本文之作,即是抱持学习的心态,想要对大师有文字着作的专书《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进行心得反思。


大师谈观世音菩萨,仍是运用面的为主,大师既是佛门中人,已是深信佛法,自然无需为有佛无佛的学术辩证,对观世音菩萨的存在就是深心信仰而已,在信仰的基础上,大师谈了许多运用的智慧,就是这些智慧,让笔者深为折服,并引发自己的反思,值得为文记述。


本文之作,针对《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一书进行心得反思,实际上并不是在做学术探讨,本文之段落标题,仍为大师专书中之标题,笔者对大师着书中若干段落之文字义理深受启发,欢喜为文,以使自己受益更深。


笔者母亲信佛,自小就说已为笔者祈请做观世音菩萨的契子,虽然混有民间信仰的习俗,但笔者自幼就是一句闽南语发音的:“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常念心头,甚至晚上做恶梦时也是这一句佛号将自己冲醒,所以自觉受恩於观世音菩萨,而大师本书之书名《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真是深深吸引笔者,企欲知道观世音菩萨如何存在?然而翻阅已毕,大师其实不是在学术上做甚麽学理的辩论,一如士林哲学的上帝存在论证般,大师是在已然深信的基础上,如何透过实践力去把观世音菩萨彰显出来!这些实践之知,也是笔者想要受为己用的宝贝,既然如此,就藉由书写功德,收入心内!


二:怎样知道有观世音?


如果相信大乘佛学命题,众生皆有佛性,甚至众生本来是佛,则理论上说有观世音菩萨或其他一切菩萨的存在就不是难事了。既然如此,星云大师问这个问题的重点何在?原来,大师的重点是在,有没有观世音菩萨这不是理论上的问题,而是在有信仰的前提下,作为有情众生的存有者,如何在生活中体知有观世音菩萨?那这就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实践的智慧了。参见其言:


也许,你会怀疑:“真的有观世音菩萨吗?”


或者,你会自问:“观世音菩萨真的灵验吗?”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


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当觉知到自己起慈心,即知有观世音菩萨。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两字,代表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累劫勤苦──“给予一切众生快乐,拔除所有众生之苦”的无我精神。


当我们心生起带给别人快乐,为别人解决问题的善念,并化为实际的行动,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和我们印心的“拈花微笑”之时!


观世音菩萨具有各种的化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有时是一只狗,或是一朵花,乃至我们的敌人,他们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出现,甚至发生某种现象,都隐藏在因缘之中,要去参究洞察的观音心。如果以世俗之相,要去寻找观世音菩萨的话,就好比水中捞月一般,徒劳无功的。[1]


确实,既然信佛了,则佛法中的世界观,以及它在世界,就是一切皆真皆实,然而菩萨为意生身,自然不是肉眼能见,因此见不见菩萨身其实不是点,若是有修行证量甚至有神通者自然能见,但就一般人而言,如何去亲近祂呢?星云大师的话语真是智慧之语:既然人人本来是佛,且众生皆有佛性,自然人人以成佛为生命的根本意义,而成佛以救渡众生为法门,因此人人心中都种有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因此<当觉知到自己起慈心,即知有观世音菩萨。>,甚至,<观世音菩萨具有各种的化身,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有智慧如此,何愁众生不得救渡?众生都是生活在种种烦恼苦痛之中的,都希望有位大力能仁的菩萨能救助自己,但是否真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否真的灵验?其实,问这些问题及担心这些事情都是无用的,只有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乐於助人,发起善心,发挥佛性,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生命的真谛。至於自己所需要的帮助,那就先随缘了。若人们相信有观世音菩萨,而自己没有时时助人的善念,只是在面临危难时脱口呼喊,此时一心质疑有没有观世音菩萨或是否真的灵验?这样的行为本身是矛盾的。平常没有善心助人的人临难时也不会相信有免费的善士会救助他的。如果其人於临难时真心相信,并真心祈祝救助,则此时当下此人必已发了善心善念,必已起惭愧心,亦即已是深心信佛的人了,则其祈祝并获救渡即属合理并可能。


所以,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对这个问题,星云大师的处理并不是从外在世界的任何现象去让人确定知道真的有观世音菩萨,原本人们希望被说服有观世音菩萨,从而自己可以安心信仰。但经过星云大师的智慧改造,这个问题已经转向为怎样让自己做观世音菩萨的事业,以让众生得利而得信观世音菩萨,所以是让别人知道有观世音菩萨,而不是让自己被说服有观世音菩萨。至於怎样让别人知道及相信,重点就在於将自己的佛心佛性彰显出来,一念心善及於助人,世人就知确有观世音菩萨了!


三:训练圆满的观音心


要让别人心相信有观世音菩萨,就要自己来做观世音,但做观世音菩萨决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碰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才展现出菩萨心肠,而是平常就要展现,并且能使自己受益,如何操作呢?就是平时自己碰到困难时也可以运用观世音菩萨的心肠来面对,这同时是自我锻炼,同时是培养自信心,就是把自己当作观世音菩萨来帮助自己,这时也等於就是观世音菩萨来救渡自己了。参见其言:


换一个角度,当面临痛苦时,试着把我们的角色转换为观世音菩萨,想像观世音菩萨在面临这个困境时,他会怎麽做?是手忙脚乱,还是从容以对?他怎麽让自己的心处於平静安定状态?


在此之前,你可以先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让观音的慈悲心流入你的心中;如果你能以观音心去面对痛苦,相信你对痛苦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会比较敞开心怀去面对化,而痛苦对你的负面影响也会锐减,甚至会消失。


同样地,当我们面对家人的痛苦、朋友的痛苦,乃至陌生人的痛苦敌人的痛苦、一切众生的痛苦,我自若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去看待他们,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感受?变得更能同情、宽容和体谅。[2]


世人都希望有困难时被救助,自己当然也是,当有困难时,星云大师不是要人去诵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来救渡自己,而是要自己用观世音菩萨的心眼来看待自己的处境,观世音的心眼是甚麽呢?不过就是慈心与悲心。自己为何会有困境呢?是自己的贪欲?还是他人的恶念?若是自己的贪欲,则一念慈悲心起便立即浇熄贪欲而远离烦恼。若是他人的恶念,则自己慈悲心起,也会对他人的无奈为恶升起同情,把自己所受的苦难视为对他人的慈悲承担,就自然不会再怪罪他人,而自己的苦难也就变成只是多一些辛苦的劳务而已,则自然艰困悲苦之情也就消弭了!这是何等的智慧啊!慈悲心一念兴起真是除万难呀!


另外,看到他人正在受苦,有时候因为知道就是他们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因此会兴起厌恶之感受,甚至对於的人的苦难,更易有责难对方遭受报应的心态。不过,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众生之苦而救渡之的,为何要救渡?因为众生就是在受苦之时才懂得反省的,此时有大慈悲心的菩萨施予救渡,才是施予学佛好因缘。凡人视自己为凡人,因此见人受苦会有责难讥笑之心态,但若是自视为菩萨,对别人就只有同情悲悯之情。说到底,星云大师不是要人去求观世音菩萨来救渡自己,或救渡他人,而向来都是要自己以观音心去对待自己及众生,视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似乎正是大师自己心境智慧的写照,就是他自己这样做了,所以才知道用这样的方式来彰显观世音菩萨的救渡精神!


四:愿心的昇华


观世音菩萨是有求必应的,不只是苦难的解除有求必应,其他的愿望也可以为你达成。星云大师就说明自己从二十岁以前,到二十岁以後,四十岁以後,五十岁以後向观世音菩萨所求的事情,从中见出大师自己的心愿之提升,甚至最後就是祈愿让自己就来做观世音菩萨的圣事。参见其言:


多年来的修持体验,使我深有所感:“发心立愿”如同学生的升级,应该要策励自己不断进步,像地藏菩萨的誓愿从“超度亡母,出离苦趣”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经过了无量亿劫的考验;弥勒菩萨的发心从“求名求利,游族姓家”到“降誔娑婆,广度众生”,也是多少阿僧只劫心的提升的结果。


而我单单一个愿心,就花费了一甲子以上的岁月,在人间佛教方面,才渐渐有一点点了然於心;在修道成绩方面,才慢慢有一点点差可告慰。可见生命是一场长久的马拉松赛跑,谁能“发大愿心”,坚持到底,谁就能真正地给人好因好缘。


就让我们发心立愿:处处都见观世音,自己愿做观世音;既做观世音,喜为他人圆满所愿![3]


大师说他二十岁以前求的都是自己的能力福慧,二十岁以後则都是为周围的众生求福寿平安,四十岁之後则是为全天下人求和平安乐,但五十岁之後却不再是请求甚麽而是要求让自己来做甚麽,而所做的都是利乐天下人众生的事业!所以大师意识到,发心的境界层次是要一次次地提升的,这真是令人敬佩,反省一般世人,固然稍有起心动念要助人,但都会受到能力及愿力的限制遂适可而止,甚至退步。因此能力的提升绝对是要务,但是能力的提升决定於愿力的大小,愿力小者所需的努力也就更小,其结果能力也就大不起来了。原来能力的背後就是愿力,而愿力受制於我执的大小,我执大者助人的愿力就变小了,我执小者助人的愿力才会变大,则愿意学习努力的动力也才会加大,其结果就是能力不断地增强,关心的对象愈来愈多,而层面也愈来愈广,其收效当然也随之更加宏大了!


星云大师谈的观世音菩萨,早就不是在学理上说明菩萨存在的可能性或必然性,也不是在知识上说明历史上的观世音菩萨的成道因缘及男性女性等等俗缘之事了,而根本就是在说如何自己做观音的大愿力发心之事了。


一个无惑者才能发大心、有大能,一个无我者才能自己做观音,世人多有俗事缠身,俗事皆因私我之念而有,我执牵染,故遭苦果,而需观音菩萨救渡,若自己除我执、且智悟领会世间真相,则可发大心为众生解除苦难,自己做观音。然除我执何其难也!我们要做被救渡的众生?还是要做渡人的菩萨呢?星云大师典范在前,令人景仰!


五:一心称念即得解脱


一般认为,佛的境界高於菩萨,鸠摩罗什也说,十地菩萨一念忘却自己在救渡众生,也即是成佛了!所以成佛是经过菩萨的修行阶段的。不过,这是就众生的眼光来看的。星云大师指出,观世音菩萨是已成佛的佛而示现菩萨行的,因此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甚至也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而已。说这些话一方面是为免除世人的执着,去区分一个熟大熟小的佛菩萨身分,二方面更是说明众生皆是本来是佛,是佛是菩萨都只是在做一件事,即是开示众生、救渡成佛,不论以何身分,就是在创造更多的成佛因缘而已!世人执着,不追究自己是否在努力净化成长,却执迷於佛菩萨的地位高下,这是不智的,这是根本忘记众生皆本来是佛的最高真理!参见其言:


佛经里记载,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早就已经成佛,法身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成为现在的观世音菩萨,或做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菩萨和佛,谈不上谁大谁小,只是应众生根机,视众生需要,随缘示现。[4]


由此看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不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说法?所以,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面前礼拜观世音菩萨,意义也是一样的,千万不要罣碍。[5]


人要求佛菩萨保佑时,才会在意熟大熟小,人求自己时,就不会在意这个问题了,甚至人愿意发心救助天下众人时,自己就是菩萨就是佛,则佛菩萨的区分更不重要了。星云大师的这番开示,还是自己做观世音菩萨的襟怀。何等大器!


自己做观世音菩萨是要有行动的,不过,实际行动之前要有坚定的信念,一般所称观音法门的修行方法,是以念诵持咒为形式,参见其言:


有关观音法门的修行,如称念观音名号、持诵<普门品>经典或<大悲咒>,或者礼拜《大悲忏》等,究竟哪一样比较好呢?


对於观音法门的修持,不要有分别心,若没有足够时间,念诵一卷《心经》也可以,经文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不正是观世音菩萨吗?或者诵念<大悲咒>,<大悲咒>中尽是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名号;或者念<普门品>,内容宣说的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或者礼拜《大悲忏》,述说观世音菩萨愿力广大、神通无穷、法力无边,所以能到处救度苦难众生,真意令人动容。[6]


笔者以为,有事相求而念诵持咒是一个层次,这是一般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反而在事情危难解除之後就会停止念诵持咒了,只有为了训练自己的坚定信念的念诵持咒行为,才会长久持续。前两文中述说称号念名的材料没有必要执着分别,不论是。<普门品>、<大悲咒>、《心经》,或者礼拜《大悲忏》等都是可以的,无须起分别心。但是,若非紧急危难,何须念诵持咒?其实,这就是在修观音法门,修此法门者,在让自己一心一意与观世音菩萨心愿能量相等,从而自救并救人。就此而言,这样的称诵念佛号的做法才会是终生的功课,而不会因一时需要而为之,之後就停止了。


当自己朝朝暮暮都是观音圣号之後,自己心态、性格及命运就都会变成有能力救助他人的类型,也就是与观世音菩萨紧密相应,这就是效果。但笔者以为,救渡是要有能力的,除非是身命危难才会有菩萨的神通示现,如果是社会事业那就是要去人群中消融阻碍,此时自己的能力更是关键,而不能都依赖神通。当然,还是一样,能力就是愿力,愿力就是我执的减少,我执愈少愿力愈大能力愈强,则自己就是观世音菩萨於社会行动中美善世界。


六:自己就是观自在


观世音菩萨是寻声救苦的,这是慈悲力使然,至於观自在菩萨的称号,则是智慧力的结果。如无自在的智慧又如何能有救渡众生的能量呢?所以笔者十分认同观世音菩萨必定要有观自在的智慧能力。不过,观世音菩萨确实具备观自在的能力,倒是一般世人,生活十分不自在,如此谈何学习观音法门呢?因此,星云大师努力说明自在的真谛,其实是要人们先成为自在的智者。参见其言:


观自在,既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


任何时刻,你都能观察到自己的心动念,观察到自己是否自在吗?


当你观察到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当你观察到不自在,虽说每个人都能做观世音,但总是不自在。


如何才能做个名副其实的“观自在”呢?


一、观事自在。


二、观人自在。


三、观处自在。


四、观声自在。


五、观理自在。


六、观心自在。[7]


观自在是工夫也是境界,做到了就是境界,所求的就是这个境界,但在尚未到达之前,它就是工夫,要学着观自在。一切境界在眼前,如何观自在?观自在如何可能?为何要观自在?经文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达到圣贤境界时,自然观一切境界皆自在,那即是他们以无为法观世界。无为法即视一切平等之观法。为何一切平等?理论上这个问题是关键。关键在於一切众生诸佛所生,一切众生最後终於成佛。要有此大信念,则过程中所有一切现前之境界都是众生的情染历程而已。以佛眼视之自然平等无碍,故而自在,并非众生无有情染过恶,而是这情染过恶就是众生生命的历程,他们必得经过各自的历程才能体知空义自证成佛,所以众生生命的大洪流,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亿万年多方国土的轮回历程等等总总,就不过是为了经历而体证才有的现象。不管众生在迷在悟,佛菩萨对他们始终是知道的,则岂有不自在的。自在即是自在於众生之迷及悟,永恒不变地以慈悲心待之。现在,星云大师要我们学佛者也学着观自在,其实就是要学佛者去做观世音菩萨,以观自在的工夫去达到观自在的境界。所以来说,学佛不是甚麽念经打坐捐钱造路诸功德行为而已,学佛就是学做观世音,以观自在的工夫去面对众生一切现象行为,以慈悲心去对待救助帮助,在行动中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开发自己的智慧。智慧的开发决定於自在的当下体知众生迷执的因缘历程而宽容待之,宽容对方自己就自在了,至於因为自己的迷执而生的烦恼,则更易於因反省自己的烦恼原因而破除慾望而提升智慧而得自在。所以这一方面是观人自在,一方面是观己自在,就凡夫学佛而言,就是这一套自在的工夫以开发智慧而能慈悲助人,行观音行。至菩萨境界时,则是自自在在的观一切自在的境界了。


那麽检查自己是否自在的标准是甚麽呢?观事自在:对所处理的眼前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当。观人自在:对所往来互动的所有人物都处理得好。观处自在:不论自己人在甚麽地方都能与环境为善身心得力。观声自在:不论周遭有甚麽声音带来甚麽情境自己都能处之泰然不受牵连。观理自在:不论别人提出甚麽说法道理自己都明明白白不会生气自有主张不受影响。观心自在:永远将自己的心思念虑处理好,当行则行,八风不动。


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星云大师的观自在六法,就是在培养新的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凡人努力学习此道,将能利己利人。


七:如何做个日日观音


既要慈心悲心观众生,就得要接受众生的一切,於是会有许多的感受发生,但是感受不应执着,不能沉淀,而是要消化掉,所以星云大师提供了一套检查自己是否消化掉感受的方法,若都能如此处理,则就是一日一日地往成为观世音菩萨的路上走了。参见其言:


观音也和人一样有欢喜、微笑、伤心,但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欢喜、微笑、伤心,而是为了众生而欢喜、微笑、伤心。我就以下面这首诗偈勉励大家,如何做个日日观音──


悲伤的时候有欢笑的表情,欢笑的时候有悲伤的挂念。


忙碌的时候有轻松的感受,轻松的时候有忙碌的进取。


贫穷的时候有富贵的自尊,富贵的时候有贫穷的谦虚。


急躁的时候有缓慢的修养,缓慢的时候有急躁的精神。


忧苦的时候有快乐的观念,快乐的时候有忧苦的心情。


发怒的时候有慈悲的心肠,慈悲的时候有发怒的认真。


得意的时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时候有得意的喜税。


拥有的时候有喜舍的个性,喜舍的时候有拥有的感受。[8]


星云大师描写得太美好了,太值得细细品味,於是笔者尝试体贴义蕴,汲取之以为己用。


悲伤的时候有欢笑的表情,欢笑的时候有悲伤的挂念。


别人为恶时为其而悲,以有信心故,欢喜有救度之的机会。自己吃苦时受伤的时候不必一昧沉浸於此,人生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努力,想到那些该做的事,以及那些事情做好之後能带给社会的好处,心中即得欢喜快乐!


在愉悦的情境中只是稍事休息一下就好,打起精神,看到他处,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要去完成,发出悲悯之心,为了有需要的弱势朋友,做帮助他们的准备!


忙碌的时候有轻松的感受,轻松的时候有忙碌的进取。


忙碌是因理想及爱心而作为的,将来社会变好了岂不快慰!在好心情的状态中,正好不是逸乐的时机,而是勇猛精进的好时节!


贫穷的时候有富贵的自尊,富贵的时候有贫穷的谦虚。


外在的资源是为了众生得利而设置的,众生去享用就好了,我们自己简单就好,因为所关怀的理想够大,理想就是我们的富贵!当我们努力过後,一切条件资粮因缘俱足,十分适悏,这是因为要使世界变得更好,这些资源条件要珍惜使用,因此还要更加惜福,仍谨守本分,继续集结资源绝不松懈!


急躁的时候有缓慢的修养,缓慢的时候有急躁的精神。


为了公益勇猛精进剑及履及,但过程中要注意他人的情况,要看别人能配合到甚麽程度?要急己缓人。在安适祥和的氛围中循循善诱劝导他人提起精神勇猛精进追求理想。一个念头永远用在改善社会帮助别人的各种事项中,但身体的行动要适合环境周遭的现况配合无间才能自在。


忧苦的时候有快乐的观念,快乐的时候有忧苦的心情。


与前面悲伤欢笑思路一样。


发怒的时候有慈悲的心肠,慈悲的时候有发怒的认真。


没有为私利而怒的,都是为公益正义而怒的,既是为了大家的福祉,则对犯错的人物也应观怀,故而仍需以慈悲的心肠渡之,但慈悲是不伤害他而不是纵容他,所以应该给他进取的机会以及向善的教育,这就是发怒的认真,不是发怒而是认真。


得意的时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时候有得意的喜悦。


成功的时候要想到还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不会忘形,失落的时候要体认是因为有所不为所以才仍在此处,而有所不为正是因为要有所为,所以想到那些理想及理念,便要释怀安心而愉悦了!


拥有的时候有喜舍的个性,喜舍的时候有拥有的感受


十方来去,只要认真过就永远是自己的,得时固然高兴但它就是会离去的,接受它也会离去的事实则得时也不会放纵自己而兴奋过度了。每一个当下都是永恒,得到了就是永恒的,离开时要记得那拥有的一刻,那也就不需要因失去而伤感了。


这就是时时刻刻都在清醒的状态中,感受清醒,理智更清醒!


八:施无畏的管理法


大乘佛教的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种布施都要自己真实拥有的才能施予他人,所存於己者单薄,所施於人者则少。星云大师特别提到无畏布施,笔者也是认为无畏布施最深刻,当人有恐惧害怕之时,他的恐惧害怕是眼前的当下的正在进行式,任何能能出面协助就是对他及时解决困难,让他脱离痛苦,否则就是持续陷在痛苦中悲苦不已。但无畏布施要施予者自己主动,受苦者是求不来的。参见其言:


无畏布施,是帮助众生去除恐惧害怕,得到身心安稳,例如有人发生事故,心生恐怖,你以一句真诚话语或是实际行动,使他受益,减少恐慌,就是无畏布施;年轻的阿兵哥为国家服役,给予社会安定的力量,也是一种无畏布施。[9]


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给予众生布施“无畏”,所以在观世音菩萨的诸多名号当中,又名“施无畏者”。[10]


在这个世间上,虽然到处有圣贤善良之人,但是不可讳言的,许多贪瞋愚痴的地狱、饿鬼、畜生也和我们同居一处,所以我们处世,也应该学习胆量和智慧。所谓“勇者无惧”、“仁者无敌”;尤其重要的是“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只要自己日常遵守纲常纪律,待人处事慈悲正直,自当能够磊落做人而“应世无畏”。[11]


一个会做人、会做事的人,不是以脾气、声音大,就是代表有力量能降伏他人,而是要有施无畏的慈悲,不要让对方怕我们,要做到人家不怕我们,这才是真正的会做人、会做事的人,也是最高的管理精髓。[12]


别人在恐惧中自己施予安慰救助就是无畏布施,观世音菩萨就是救渡众生离苦得乐的,所以也是施无畏菩萨,世人会遭受恐惧害怕正是因为世界众生心性不一,有些众生贪嗔愚痴的程度十分严重,就会伤害周围的人,受害者就活在恐惧之中,如果有人要帮助受害者,其实自己也会受到加害者的伤害,因此自己若是没有实力能力勇气的话,其实也谈不上施予无畏布施的。所以首先就是自己要有能力与勇气,自己平日不会受到愚痴众生的伤害,而要救助受到伤害的朋友的时候也因为自己有足够的能量而能抵挡得住愚痴众生的伤害,因此要给人无畏布施者,除了要有慈悲心以外,更需要有勇气能力。至於勇气能力从哪里来?那还是因为有助人的理想而日日念观音、日日助人、日日学习、日日努力,从而一天一天累积培养起来的。能力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不是用来吓人伤害人的,所以有能力的人不可以在提供帮助的时候反而上别人心生恐惧,而若甚至是伤害威胁别人的话那就更不应该了,那就是为恶,那就是流氓而不是菩萨了。


人在甚麽情况下最需要被帮助呢,缺钱的时候还是有事不知道的时候呢?其实是碰到危难的时候,这时候他所需要的帮忙才是立即性的,因为他正在身陷苦难之中,缺钱或有事不知时都没有这种急切迫切感,但是当自己没有能力时也确实爱莫能助,不过就算自己有能力也不见得愿意冒着被牵连进去的危险而出面帮助别人,所以能施予无畏布施的人真是非常无我的人,这种人人间少见的很。因此当我们自己陷入恐惧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学习自救,星云大师前面已经教了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观视自己的方法来解脱,则会心生勇气,挺立承担。但若是碰到别人有恐惧的时候,其实都是自己周围有关系甚至十分关心的人,才会需要出面帮助,这时就应该努力帮忙,若是自己的父母子女,则任何人都会有绝对的勇气出面解决,因为亲情之爱不能坐视,但是,还是有能力的问题,能力不够亲人危难就算想就还是救不了的。至於与自己不甚相干的人碰到危难,其实没甚麽机会会变成是自己需要去帮忙的,而若是观世音菩萨,则是不论何人天下人,都会去施无畏的,但是也得有其因缘,众生不知寻求菩萨救渡,则因缘亦不具足,那就只有另待未来了。总之,自己天天努力成长,时时帮助别人,就是施畏为的实际训练方法。


九:观音力


星云大师谈观音力时谈到了感动的能量,人在感动的时候,会身体抽蓄,眼睛流泪,心跳加速,笔者以为,是这个感动的事件它的意义穿透自己生命的重重结构,生生世世都不能达到生命意义的这种广度及深度,所以触动了所有的精气神形的能量,因此在身体的层面反映出来,这和害怕恐惧时身体的颤抖是一样的道理。感动就是某一事件的意义太令人震撼赞叹了,因此感动。观世音菩萨无私助人的精神令人震撼,人间世界一切无私助人的行动事蹟都会有同样的感动的效果,因为众生生命同源。互相帮助之时同源的生命同体震动,一个广大无形的能量穿透自己的生命,身体承受不住,以心跳流泪颤抖而显示出激动的情感。这是美好的情感,应永远记住那一刻!参见其言:


为什麽观世音菩萨独独受到这麽多广大群众的信仰,正因为观世音菩萨施展了心动的力量,故创造了无限的感应奇蹟。


在我们修行途中,见到别人行善、做好事,都应该感动;不感动的人无异槁木死灰,这样的人如何与佛法相应?[13]


我的一生,也常为别人一句话、一件事、一本书、一部影片而感动不已,当初写《释迦牟尼佛传》,自己经常被感动得忍不住流泪。一个人要常感动,对别人所做的欢喜感动,对自己所做的也要欢喜感动;每天都应思忖自己如何让言语行事,都令人感动。有了感动,彼此的心意才能沟通交流。[14]


星云大师写释迦牟尼佛传的时候,正是学习发心作佛的成长阶段,佛陀的伟大胸怀正穿透他的灵性生命,身心灵都沉沁在那种大慈大悲的同体情怀中,自然身心感动不已!感动,就是心意交流的时候,就是更大的能量、更多的众生一齐互动的结果。


十:真正的神通


神通一直是宗教人士最热衷谈论的话题之一,有时候也是一般人要学宗教的目的所在。神通指得就是超能力,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等等,神通自然是极为吸引人的。但是,学习宗教尤其是佛教,如果是为了这些神通能力的话,那很可能是既得不到神通又丧失了宗教的真谛。星云大师并没有否定神通的存在,但他把生命的意义作了以助人为目的的阐释之後,神通就是为社会服务的良好效果,以此来看待神通,则真正健康,也真正令自己大得利益。参见其言:


在谈述观世音菩萨以神通所施展的十四种观音力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下所谓的“神通”。


根据经上的记载,所谓神通是修持禅定之後,而得到无碍自在的不可思议力量。像观世音菩萨就是修行“耳根圆通”法门,所以能“即时观其音声”,处处寻声救苦。


一般人常迷恋“神通”,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奇术,以为这才叫做神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留心注意的话,到处都有神通。[15]


依个人的特异功能而致有神通是一回事,这事在佛经里面是存在的。但反观今日的社会,因科技的发达,有太多今人可做的事情不是以前的人可以想像的,即便有神通者也做不到,例如同时让两百个人在十个小时之後从台北到了纽约。而科技是人类努力的结果,所以只要努力,就有许许多多事情可以陆续办成,而这就像是有神通一般。确实,观世音菩萨是有神通的,但如果不是有生命危险的急难状况,人们需要的不是超能力意义的神通,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对待的良好环境,这就需要善意的沟通及努力地做事才能得到的,心想事成是人们的理想,但心想之後就要去做,努力做,认真做,诚诚恳恳地做,不畏艰难地做,不舍近求远地做,不投机取巧地做,不损人利己地做,则一件件事情都可以在群策群力下众志成城,完成使命,这就是人们自己的神通示现了。


十一:结语


佛光山事业有今日的成果,自然是星云大师的智慧与愿力所成,笔者有幸受邀参与本次的会议。愿意在结语处提一些个人的其他想法。二十多年前笔者还是博士班研究生时期,就常率海外大陆留学生团体到佛光山参访,留学生总是充满热切但疑惑的神态提出种种佛教的问题,当时的男女众接待师父们也都能很称职地回应种种问题,因此以佛光山事业体做为台湾佛教的代表团体,实在是名副其实。後来笔者获博士学位,亦曾在高雄佛光山丛林学院授课,对象是研究所的出家僧众。当时的印象是他们学业结束就是要去世界各地承担弘法重任。之後笔者因获华梵大学专任教职,便因忙碌而不便再去授课,但始终对佛光山团队保持亲切的关系。时隔二十余年,最近一两年,笔者因参加生命教育授课的关系,又有多次的机会接触到佛光山在各地道场的住持执事的男女众师父,笔者有一个全新的感受,佛光山事业团队比过去更加强大了,强大的关键在於人才。今天佛光山的男女众师父能站出来的个个都是龙象,个个独当一面,对佛法充满信心,对角色认识深刻,事佛渡众接待人群样样都做得恰到好处,笔者深知,这是大师教育成功的结果,而这些成功的教育,莫不就是本文主题所说,如何知道有观世音菩萨?结论就是,人人自做观世音菩萨。这正是出家人最直截的道路,也正是所有佛教信徒最该走的路。


本文乃笔者欢喜参与此次会议的阅读心得之作,谈不上是学术论文,而是自己受益的反思文章。愿与大众共享!


注释:

[1] 星云大师着《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有鹿文化,2011年6月初版,页48。以下诸文出处同此书。

[2]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50。

[3]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71。

[4]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81。

[5]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82。

[6]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82。另见:因此,修学观音法门者,或者早晚瞻仰观世音菩萨,或者礼拜观世音菩萨,或者为观世音菩萨烧一炷香,献一朵花,乃至读诵<普门品>,诵念《法华经》,持诵<大悲咒>,甚至坐在汽车、捷运里闲着没事,也可以默念一卷《心经》,或者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几百声。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不离心,自然有感应。《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87。

[7]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88~90。

[8]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92~93。

[9]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09。

[10]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09。

[11]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09。

[12]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10。

[13]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13。

[14]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14。

[15] 《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页117。


进入 杜保瑞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佛学   星云大师   观世音菩萨   佛教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佛学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66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上册,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