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与中美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08 次 更新时间:2016-01-11 19:42

进入专题: 中美高层接触   中美战略对话   中美关系  

倪世雄 (进入专栏)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成功召开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集体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政策,不断丰富中美关系的内涵,拓展中美关系的外延,与美方共同努力,使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保持向前发展的势头。六年多来,中美关系的状况是稳定的,不是动荡的;中美关系的主体是合作的,不是冲突的;中美关系的趋势是向前的,不是后退的。其特点表现为“三保持”:高层保持密切接触,外交保持战略对话,合作保持良好势头。这是中美关系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是中美关系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阶段。

2003年中美高层接触的新进展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第三国的两次会晤。第一次是2003年八国峰会期间的胡布会晤。第二次会晤是在2003年10月APEC曼谷会议前夕。胡布两次会晤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很快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这对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颇为重要。12月9日上午,布什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为温家宝总理访美举行正式欢迎仪式。布什致词说,中国是伟大的文明,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美国期待着与中国进一步合作,应对时代的挑战。温家宝在致词中指出,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形势的变化不断赋予中美关系新的内涵。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中美加强合作,增进互信,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随后,两国领导人举行正式会谈,并在会谈结束时共同会见了记者。他们积极评价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充分肯定会谈富有成果,表示双方在广泛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互利合作。①

12月9日晚上,温家宝出席了美国九个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应邀作了题为《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的演讲。温家宝说,纵观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第一个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2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第二个结论: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首先表现在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和双赢上。第三个结论: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最后,温家宝就发展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四点建议:一要继续加强两国高层往来和战略对话。二要推进两国经贸互利合作,并建立良好的解决双边问题的机制。三要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四要积极拓展两国民间交流。②

2004年中美高层接触是从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参议院建立正式交流机制开始的。1月1日至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与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和资深参议员井上健在夏威夷举行了会谈。会谈中中方指出,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参议院建立正式交流机制,是在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和温家宝总理访美取得重要成果的背景下完成的,这对全面加强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

8月初,史蒂文斯访华。8月2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史蒂文斯临时议长举行会谈,标志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参议院定期交流机制正式启动。8月3日,胡锦涛会见了史蒂文斯。胡锦涛首先积极评价了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参议院建立的交流机制。他说,中美两国虽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但这不应影响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与友谊。④

2004年中美高层最重要的一次接触是10月20日胡锦涛与布什总统在智利圣地亚哥APEC会议之前的会晤。会谈后,两国领导人接见了记者,并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胡锦涛说,他同布什的会见内容丰富,双方对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迄今取得的积极进展均表示满意。双方都认为,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将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共同努力,在中美各个合作领域以及有关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协调和合作。布什对记者们说,他同胡锦涛主席进行了坦诚交谈.期待着在今后的四年同胡锦涛一起努力,维护朝鲜半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⑤

2005年中美两国领导人最重要的接触是9月份纽约会晤和11月份布什访华。胡锦涛于9月中旬参加了联大60周年首脑会议,并与布什总统举行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

2005年11月19日,布什对中国进行了他任期内第三次正式访问。这次时间虽短,仅40个小时,但意义不凡,这是2005年内两国领导人的第五次会见,气氛热情友好,会晤务实积极,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防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布什表示赞同胡锦涛就发展双边关系提出的有关建议,认为美中两国应不断扩大交往,加强对话。⑥

2006年4月18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将中美两国高层接触推向高潮。这次访问是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访美,具有特殊意义,对加强中美在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胡锦涛访美的第一站是西雅图。在回顾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成果和意义后,胡主席有针对地强调了“四个重视”:中国政府重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重视保护知识产权,重视人民币汇率问题,重视能源资源问题,并提出深化中美经贸合作的五点建议:第一,共同努力,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繁荣;第二,加强协调,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第三,创新思路,拓展双方合作关系;第四,加强引导,支持两国企业扩大合作;第五,健全机制,妥善处理双方合作中的问题。⑦此外,胡锦涛还参观了微软公司总部。

4月19日晚,胡锦涛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白宫南草坪布什总统为胡锦涛主席访美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上,胡锦涛的致词有两个亮点:一是提出16字方针和中美关系的新目标,即“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二是提出“四愿”,即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共同努力,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愿本着互利双赢的精神,同美方一道努力,妥善解决彼此关切,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愿扩大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促进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愿同美方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加强对话和交流,促进世界人权事业。

当晚,胡锦涛出席了美国12个友好团体举行的盛大宴会,并发表题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演讲。胡锦涛指出:“我们应该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发展中美关系的六点主张:第一,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第二,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基础。第三,恪守原则,履行承诺,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第四,密切磋商,迎接挑战,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第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第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确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差异。⑧

继4月访美之后,胡锦涛与布什在年底前又进行了两次重要会晤。一次是7月16日,胡锦涛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并会晤布什。另一次是11月19日,胡锦涛出席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十四次APEC会议期间与布什进行会晤。

2007年和2008年,中美高层接触的势头不减,对全面推进建设性合作关系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2007年中美高层接触的重头戏是两次胡锦涛和布什的会晤。6月6日至8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气候变暖、全球化、贸易关系和防扩散问题。胡锦涛应邀前往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6月8日胡锦涛与布什进行了会晤,并就发展中美关系带有总结性和全局性地提出了五点意见:第一,继续培育战略互信,客观公正地看待对方的发展,正确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继续加强交流对话,增进信任、扩大共识、促进合作。第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共同战略利益。第三,精心维护经贸合作大局,全面、客观地看待中美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以及商贸、经济和科技联委会等机制的作用,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第四,拓展能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加强能源战略对话和双边气候变化磋商,继续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作出贡献。第五,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深化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⑨

9月6日,第十五次APEC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前一天,胡锦涛和布什进行了会晤,这次会晤议题十分广泛,包括台湾问题、两国经贸关系、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暖、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

2008年中美两国元首三次重要会晤则将双方高层接触推至又一高潮。7月8日至9日,胡锦涛应邀出席在日本札幌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期间,胡布会晤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会晤时,胡锦涛指出,近来中美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强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5日,胡锦涛出席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20国集团华盛顿峰会,之后,赴秘鲁利马参加APEC会议。11月21日,胡锦涛与布什再次会晤。胡锦涛对布什就任总统以来为发展中美关系所作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希望他继续发挥积极影响,促进中美关系发展。胡锦涛强调,回顾这些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经验是,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目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愿意同美方一道,保持中美关系良好发展势头,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布什说,这可能是我在总统任内同胡锦涛主席最后一次会晤了,我很高兴能在过去的几年中同胡锦涛主席一道,把美中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并表示将继续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积极努力。⑩

200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两国领导人相互致电,表示热烈祝贺。仅3天后,胡锦涛又应约与布什通电话,预祝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取得成功。从2008年12月中旬到2009年1月中旬,北京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和会议,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中美举行高层战略对话,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关系平稳发展。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于2005年8月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中美代表团团长分别是戴秉国和佐立克。双方一致认为,对话是有益的、建设性的,增进了相互理解。中美双方将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1)

首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取得成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2005年12月7日和8日,第二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仍然由戴秉国和佐立克率团,从战略角度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和其他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建设性的对话。与首次对话不同的是,第二次战略对话在两国元首9月纽约会晤和11月北京会晤之后举行,如何从战略层面落实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新共识,就成了其明确的主题。

第三次中美战略对话原定2006年上半年在北京举行,但由于美方的人事变动(佐立克辞职),推迟至11月8日至9日。杨洁篪副部长和伯恩斯副国务卿代表各自政府共同主持了对话会。第三次战略对话虽然级别有所下降,但对话的战略高度未降,它及时有效地为中美领导人在APEC期间的会晤作了很好的准备。

2007年美方任命内格罗蓬特为常务副国务卿后,中美战略对话趋于正常,6月20日至2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此次中美战略对话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增进了相互了解与信任,对于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2008年1月17日和18日,第五次中美战略对话在中国贵阳举行。这次中美战略对话议题广泛,包括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事交流、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以及苏丹达尔富尔等一系列双边及国际热点问题。与前几次对话不同的是,双方军方代表首次参加。(12)

2008年12月15日,在中美第二个联合公报发表30周年的这一天,戴秉国和内格罗蓬特在华盛顿共同主持了第六次中美战略对话。双方就在新时期如何保持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合作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13)

在中美战略对话之后启动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最早是2006年8月21日胡锦涛与布什通话时提出来的。中美之间开展这一对话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水到渠成:近3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推动;应对和处理两国经贸关系中出现的摩擦纠纷的需要;刚启动的中美战略对话的延伸。它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经贸交流机制。

2006年9月20日,美国保尔森财长访华,与吴仪副总理举行会谈。根据胡锦涛与布什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决定建立中美SED机制。对话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SED在北京举行。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吴仪同布什的特别代表保尔森共同主持对话。吴仪在开幕式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加强中美在经济领域的战略对话,着重讨论两国共同关心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宏观经济问题,有利于增信释疑,有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影响。(14)

第二次中美SED于2007年5月22日和23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次会谈规模大、规格高,中方有14位部长级官员随吴仪出席,美方则“半个布什内阁”与会,有8位部长出席。吴仪在致词中说,中方将同美方共同努力,贯彻两国元首指示,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从两国长远利益考虑,深化合作,增进互信,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15)

作为这次对话的书面成果,中美代表团共同发表了《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该《说明》总结了中美达成的新的原则共识,列举了双方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提出了今后需优先做好的工作。这是体现对话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美“在长远战略道路上取得坚实进步的路标”。(16)

2007年12月12日和13日,第三次中美SED在北京举行。此次对话仍由吴仪和保尔森共同主持。双方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主题,就强化贸易诚信、经济平衡发展、能源、环境和双边投资等五个议题深入地进行了讨论。这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第四次中美SED于2008年6月17日和18日在美国举行。王歧山作为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与保尔森共同主持了此次对话。此次对话的主题是“经济持续增长”,围绕6个专题展开:宏观经济管理、金融周期管理、公共投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机遇、贸易和竞争力以及强化投资等。6月18日会议结束后,布什在白宫接见了王歧山。布什积极评价了第四次SED取得的重要成果。当天下午,王歧山与保尔森在美国财政部共同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17)

中国领导人对第四次中美SED也给予很高的评价。6月30日,在会见访问北京的赖斯时,温家宝积极评价第四次中美SED取得的成果,希望对话能够实现机制化和长期化,为妥善处理分歧,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平衡增长以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发挥积极作用。(18)

第五次中美SED于2008年12月4日在北京举行,王歧山和保尔森共同主持对话。这次对话尤其在能源和环保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近五年来中美关系在机制化方面的创新,对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以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经历的大小事件接踵而来,起伏跌宕。这再次表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自始至终对台湾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根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积极妥善地处理台湾问题,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2003年,首先遭遇的重大事件是台湾当局企图搞公投。针对台湾当局推动公投的企图,6月初胡锦涛在法国会晤布什时明确表示反对立场。12月9日,布什在华盛顿白宫对来访的温家宝说,我们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决定。台湾领导人最近的言行表明,他可能决定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美国反对的。温家宝称对美国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中原则,反对台独的立场表示赞成,特别是对他反对陈水扁旨在台独的公投图谋表示赞赏。(19)12月20日,胡锦涛应约同布什通话。胡锦涛赞赏布什最近重申坚持一中原则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和台湾当局旨在改变台湾地位的言行。(20)12月25日,胡锦涛接见来北京参加座谈会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们。他说,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应共同把我们的共同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他还强调,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21)

2004年5月17日,国务院国台办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声明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22)

7月30日和10月7日,胡锦涛和布什两次就台湾问题相约通话,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当前台海局势十分敏感复杂,中美双方都应反对“台独”,坚决制止“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活动。胡锦涛提出希望美国做到“二个不向”:不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不向台湾当局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2004年下半年美方有两次对华的主要访问。一次是赖斯的中国之行,7月9日在北京受到胡锦涛的接见。胡锦涛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总统多次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立场,希望美方恪守承诺,尤其要将承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不要向台湾当局发出错误信号,以免损害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3)另一次是鲍威尔访华。10月25日,胡锦涛在接见他时说,当前,台海局势仍十分复杂敏感。“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希望美方认清“台独”分裂势力的本质和严重危害,真正把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变成实际行动,这对维护台海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以及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24)

2006年4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访美,就台湾问题与布什总统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认为制止“台独”势力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台海和平与稳定,从正面回击了陈水扁“废统”的图谋。

2007年9月上旬,第十五次APEC会议在悉尼举行。9月6日,胡锦涛在与布什会晤时,就台湾当局“入联公投”问题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胡锦涛指出:“关于台湾问题,今明两年是台海局势高危期。台湾当局无视各方警告,肆无忌惮地推动‘入联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动。我们必须对台湾当局提出更加严厉的警告,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都是绝对不能得逞的。”(25)

2008年4月起,两岸关系好转势头不减,好戏连台,关于两岸关系的最有意义、最具影响的事件,是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胡锦涛指出,我们应该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以更远大的目光、更丰富的智慧、更坚毅的勇气、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及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接着提出六点主张: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26)

以上六点主张是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对“江八点”的继承和发展,包含许多新意,主要是:第一,提出“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第二,提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第三,提出“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第四,提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第五,提出“两岸可以随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27)这些新思路、新建议必将对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28)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向世界作出的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宣告。

同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9)不久,他又专门指示要“全力建构和平崛起理论,作为行为的指南。”(30)

2004年3月14日,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五点要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重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31)此后,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用“和平发展”的提法继续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思想进行阐述。(32)

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中国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伟大实践。这条道路是一条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33)

中国和平发展的提出表明,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新起点上。那么,中国和平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

第一,中国和平发展是亚洲兴起和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两者是同步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国际上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30年来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作为维护亚太稳定和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反过来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将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逐步、稳妥地融入国际体系。至今,中国已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67个国际多边条约,已加入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内的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经贸、人权、司法、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34)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存在于现存的国际体系中,中国不挑战现存的国际体系,摒弃旧时代通过革命或战争改变原有国际体系的做法,主张对其不合理不公正部分进行改革,包括联合国的改革,中国的和平发展将强化中国与现存国际体系之间互补互存的关系。温家宝强调说:“中国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35)

第四,中国将通过和平发展探索一条有别于历史上任何大国所走过的道路。历史上,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西班牙、葡萄牙,到法国、英国,到德国、日本,到苏联、美国,它们走过的发展道路都不同程度上伴随扩张、掠夺、武力和战争,那是历史的局限。如今,时代不同了。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和平发展成为主题,相互依存成为主流,国际合作成为主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和平发展恰逢好时代,中国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走出一条依靠自身发展和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强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

第五,中国和平发展是基于中国需要和平、渴望和平、热爱和平的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以和为贵、追求和谐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中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息息相关。中国的和平崛起只会给别国带来合作机会,而决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2005年9月16日,胡锦涛在联合国作出庄重承诺:“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36)温家宝总理2008年9月24日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言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也绝不称霸。中国将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7)人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决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以不同的方式、途径和速度在实现和平发展,中国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中国的和平发展是21世纪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必然对中美关系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良好稳定的国际环境正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提和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事关中国实现和平发展。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里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历史任务,这不仅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使命,也是中国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2006年4月20日,胡锦涛访美期间,与布什达成新的共识,确定“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大方向。胡锦涛指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38)

从2006年8月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反复强调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实现和谐世界的目标,并以这一新认识、新理念、新目标来把握国际形势,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和互利合作的时代思维来处理中美关系。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看,中美应该在中国和平发展问题上实现认知的突破。首先,在认知上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世界在进步,中国在变化,中国的和平发展是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它走的是一条和平合作与和谐共处的道路。总体上来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将出现中美两国利益相互渗透的趋势。其次,在认知上要摒弃传统历史观和冷战思维。根据传统历史观,崛起大国往往会挑战现存大国,形成对抗。历史上确有不少佐证,但时代的变化正在改变着这一历史规律,和平崛起的大国能与现存大国和平共处。根据冷战思维,苏联解体了,必有另一候补大国取代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国威胁论者抓住中国和平发展来发挥,企图把中国推到前苏联的位置。然而,中国和平发展的性质和要义决定了中国既不取代前苏联也不取代美国。中国不会取代前苏联与美国对抗,把世界带入一场新冷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体系,但决不当头,因而也不会取代美国。同时,在周边地区,中国不会搞亚洲版的门罗主义以达到排挤美国的目的,相反,中国尊重美国在那里的存在、利益和影响,愿意通过对话和协商,和美国进行合作来处理矛盾、分歧和热点问题。第三,在认知上要完整地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内政外交新理念,即“对外和平,对内和谐,对台和解”的“三和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对中国的内政外交决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又提出建立和谐世界,赢得世界各国的赞许。在对外关系上,全面推进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路线,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把改善和稳定中美关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在两岸关系上,则提出不少新思路,如两岸关系的主题是和平发展,中国和平发展是两岸和解与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在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将采取更加客观、更加务实、更加积极的对美政策,将更好地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其要点为:第一,坚持反对霸权,但不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第二,主张建立世界新秩序,但不做现存国际体系的破坏者(而认为中国是现存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和维护者);第三,继续反对任何大国干涉别国内政,特别是用武力进行干涉,但欢迎美国在世界或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第四,继续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加强美台关系,特别是军事合作关系,但愿意与美国在遏制“台独”势力方面进行合作。总之,中国和平发展将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为战略目标,以参与国际体系、融入国际社会为战略选择,以实现国家间双赢共存为行动准则,以开展广泛的互利合作为首要途径,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大选及其结果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自然是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2008年9月23日,温家宝总理参加联大会议期间,在美国友好团体的欢迎午宴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共创中美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的演讲。温家宝指出:中美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朋友。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我们真诚希望,中美友好合作能够走出一条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大道。不管谁出任美国下届总统,中国都希望与美国保持和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同时,我们坚信,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关系都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39)

2008年11月4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11月5日,胡锦涛致电奥巴马,祝贺他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胡锦涛在贺电中表示,中美两国在事关人类福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的共同责任。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和我本人一贯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期待着与你共同努力,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两国的对话与交流,增进双方的互信与合作,把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同日,温家宝也致电奥巴马,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温家宝表示,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需要。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致电拜登,祝贺他当选美国副总统。(40)

4天后,胡锦涛同奥巴马通电话,再次祝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胡锦涛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保持两国高层及各级别交往,继续开展战略对话,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妥善处理两国间的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把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推上更高水平。奥巴马感谢胡锦涛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他表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美中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发展美中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41)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政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1月30日,胡锦涛同奥巴马再次通电话。胡锦涛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胡锦涛对奥巴马表示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予以赞赏。(42)

2月份,新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创下就职后最快访华的纪录,并把此行定位为“倾听之旅”。胡锦涛和温家宝于2月21日先后会见了她。胡锦涛说,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美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温家宝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的历史证明,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美不仅要同舟共济,还要携手共进。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不断丰富建设性合作关系内涵,使两国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43)

4月1日,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成功地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向世界宣布两国关系的新定位。胡锦涛指出,新时期中美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奥巴马表示,美方对两国关系在现有坚实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景感到乐观,赞同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积极、合作、全面。双方要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使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还达成一些重要共识:第一,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王歧山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将作为中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分别负责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蒂莫西·盖特纳财政部长将作为美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分别负责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双方将于今年夏季在华盛顿举行首轮对话。第二,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广泛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恢复和扩大防扩散和其他安全问题磋商,对两国立法机构、地方、学术、青年等社会各界交往继续扩大表示欢迎,同意早日恢复人权对话,双方表示将致力于发展两军关系,推动两军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第三,一致同意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第四,一致同意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第五,双方同意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解决冲突,减缓地区和全球不稳定的紧张因素,包括共同促进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人道主义援助、南亚局势等问题的妥善解决。第六,胡锦涛邀请奥巴马于2009年下半年访华,奥巴马愉快接受了邀请。(44)

胡锦涛和奥巴马的伦敦会晤及其取得的积极成果,使之成为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在中美建交30周年的今天,当我们回顾几经彩虹、几经风雨的历程,深感中美关系能发展到目前的地步,来之不易。当前,中美关系已度过严重危机期,正处于平稳发展期,将迈向重要机遇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美关系,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战略思想和对美方针,并结合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一系列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思路和原则:

第一,中美关系的发展是不平坦的,但始终会保持向前推进的势头。胡锦涛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曲折,但总体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值得我们倍加珍惜。”(45)

第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具有全球意义。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符合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是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需要。关系基础脆弱但不会破裂,发展曲折但不可逆转。因此,培育持久性,克服脆弱性是中美两国的长期任务。

第三,经过30年的磨炼,中美关系已发展成为一种既成熟又复杂的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成熟伴随着复杂,复杂催生着成熟。国际形势深刻广泛复杂的新变化不断地赋予中美关系新的时代特征。双方均应学会接纳、包容对方,学会处理有关分歧和敏感问题,特别是日趋复杂的台湾问题和多边问题。战略互信是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了解,努力改善两国互信的缺失,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来说是个关键。

第四,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处理中美关系,树立全局长远的战略观。中美两国应登高望远,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和互利合作的时代思维,共同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合作发展的大局,不断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向前推进。

第五,通过对话协商,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和关切,减少麻烦,增加信任,扩大共识,求同存异。求同存异的基础是两国国家利益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客观上存在着不少利益差异和冲突,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中美应努力寻求国家利益汇合点,减少冲撞点,扩大共同点,缩小分歧点。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放一下,不要让在某一问题上的分歧影响中美关系的全局和总体发展。两国关系是既斗争又合作,既冲突又协调,斗争而不破裂,冲突而不对抗。两国应始终坚持求同存异,斗而不破,以实现两国关系持久稳步发展。

第六,根据互信互利双赢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在这个全球化和相互依存不断发展的世界里,经济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深化中美经济合作具有特殊意义。中美两国还应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的磋商,加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在反恐、防扩散、处理地区热点问题、环保、缉毒、打击走私、防治疾病和救灾工作中的合作。加强合作对话,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完善合作机制。所有这些将推动两国关系从冷战时期对付共同的苏联威胁到冷战结束以来寻求共同的合作基础的转换,为未来的中美关系夯实新的基础。

中美关系现在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1998年10月,在接受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如果我今天能向你们转送什么思想的话,那就是:我相信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中美的双边关系将在21世纪上半叶的权力结构的形成进程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1](p.188)中美关系30年来的发展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在21世纪,时代潮流也必将不断地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注释:

①参见新华社华盛顿2003年12月9日电。

②参见新华社华盛顿2003年12月9日电。

③参见新华社北京2004年1月1日电。

④参见新华社北京2004年8月3日电。

⑤参见新华社圣地亚哥2004年10月20日电;《环球时报》2004年10月26日。

⑥参见新华社北京2005年11月20日电。

⑦参见新华社西雅图2006年4月19日电。

⑧参见新华社华盛顿2006年4月20日电。

⑨参见新华社海利根达姆2007年6月8日电。

⑩参见新华社利马2008年11月21日电。

(11)参见新华社北京2005年8月1日电。

(12)参见《东方早报》2008年1月18日。

(13)参见新华社华盛顿2008年12月15日电。

(14)参见新华社北京2006年12月14日电。

(15)参见《光明日报》记者华盛顿2007年5月22日电。

(16)参见《环球时报》2007年5月25日。

(17)参见新华社华盛顿2008年6月18日电。

(18)参见新华社北京2008年6月30日电。

(19)参见新华社华盛顿2003年12月9日。

(20)参见新华社北京2003年12月20日电。

(21)参见新华社北京2003年12月25日电。

(22)参见新华社北京2004年5月17日电。

(23)参见新华社北京2004年7月9日电。

(24)参见新华社北京2004年10月25日电。

(25)参见新华社悉尼2007年9月6日电。

(26)参见新华社北京2008年12月31日电。

(27)参见新华社北京2008年12月31日电。

(28)参见新华社波士顿2003年12月10日电。

(29)参见《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

(30)参见《参考消息》2004年3月4日。

(31)参见《人民日报》2004年3月15日。

(32)郑必坚先生认为,我们所说的“和平崛起”同“和平发展”是一个意思,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中国特色”。见郑必坚先生文章:《中国的发展与和平崛起新道路》,载《参考消息》2004年11月18日。

(33)参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载《人民日报》2005年12月31日。

(34)参见温家宝总理在东亚峰会上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3日。

(35)参见温家宝总理在澳大利亚霍华德总理欢迎宴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6年4月4日。

(36)参见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37)参见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载《人民日报》2008年9月25日。

(38)参见胡锦涛主席在美国12个友好团体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华盛顿2006年4月20日电。

(39)参见新华社纽约2008年9月23日电。

(40)参见新华社北京2008年11月5日电。

(41)参见新华社北京2008年11月8日电。

(42)参见新华社北京2009年1月30日电。

(43)参见新华社北京2009年2月21日电。

(44)参见新华社伦敦2009年4月1日电。

(45)参见新华社北京2008年11月8日电。


原文参考文献:[1]陈永祥主编.布什与中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原文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沪)2009年第7期 第24-32页

进入 倪世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高层接触   中美战略对话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617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