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水乡招魂——追记汨罗江现场祭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18 次 更新时间:2015-04-05 09:50

进入专题: 屈原  

余光中 (进入专栏)  


1


整座屈子祠都已静了下来,就连前后三进的所有木雕石刻,纵联横匾,神龛上的翔凤、游龙、奔马,也已肃然无声。就连户外的人语喧阗,整座玉笋山的熙熙攘攘,忽然也都淀定。只有伫立三米的诗人金像,手按长剑,脚踏风涛,忧郁望乡的眼神似乎醒了过来。有一种悲剧的压力压迫着今天这祭祀典礼。诗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但人间永记不忘的是他的忌辰,五月初五,只因他的永生是从他的死日,从孤注一投的那一刻开始。

祭屈的仪式定于九点零九分向全国直播,时间正一分一秒地在倒数,隆重而又紧张。在两株三百年的高桂树下,中庭站满了参祭的人。面对“故楚三闾大夫屈原牌位”的神龛,肃立着青袍黑褂的主祭官,侧立龛旁的是麻衣麻帽的司仪。高门槛外,前排站着十人,分成左右两列。左列五人是作家,左起依序是陈亚先、韩少功、李元洛、谭谈,和年纪最长的他,越海峡而来的诗人。右列也是五人,都是岳阳的官员。在他们背后,是六队龙舟选手的代表,肩上扛着卸下的龙头,其中也有体态健美的外国女选手。再后面就是照壁了,高冠束发,忧容戚戚的屈原画像,略带立体画派的风格,似在远眺郢都,而非俯视满庭的祭者;两侧的对联是“招魂三户地,呵壁九歌心”。

古桂的上面,是半明半昧的薄阴天,时下时歇地落着细雨。祭屈的天气应该如此。幸而雨势一直霏霏,他和同排的作家一样,也披着金黄耀眼的祭礼绶带,多少遮住了一些雨丝。他下了决心,就算雨势变大,他也不会用伞。淋一点雨,比起被洪流吞没,算得了什么呢?

插地的长枝礼香,高及人头,白烟袅袅,在雨中盘旋,是为灵均招魂吗?正出神间,忽然一声断喝:“肃静!”十秒钟后,又一声喝:“举行致祭三闾大夫尊神礼!”于是执事设香案、食案、馔案,献果、献粽、献三牲,设束帛,上龙头。接着麻衣的司仪一连串喝道:

起鼓!鼓三通!

鸣钟!钟三叩!

奏大乐!大乐三吹!

起小乐!小乐三奏!

钟鼓齐鸣,声炮!

壮烈的鞭炮鞭笞着怯懦的耳神经,直到祭众都热血沸腾,有烈士的幻觉。终于戛然声止。主祭官就位,跪在神位前面。执事爵酒、授酒、灌地、反樽。司仪唱道:“叩首!叩首!三叩首!主祭人起立,复位!”此时一乡耆开始诵读祭文,一吟三叹的湘音十分哀痛,波下的大夫听到,想必也会鲛泪成串吧。祭文诵了五分钟,同时有两名执事为龙头上红。终于轮到官员与作家了。他领先与其他作家到盆架前去净手,然后在神位前排好,三揖首后,回列复位。最后是龙舟弟子就位跪地,行三叩首。司仪再唱:“主祭人引龙舟弟子请龙神上舟!”整个祭式在二十一分钟内结束。


2


龙舟竞渡起源于岳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岳阳举办了十次国际龙舟比赛,但千禧年后却停办了五年。去年恢复举行,不但更加隆重,而且把比赛从岳阳的南湖移来汨罗江上,也就是屈原投水的现场,那气氛便更加真切了。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三湘的名胜古迹,处处都是历史的余韵、传说的回声。即使短短的一条汨罗江吧,岸边就安息着屈原、杜甫,汉族的两大诗魂,同样都忧国忧民,同样都北望怀乡,所以流吧汨水,吟吧罗江,悠悠的安魂曲永不停息。

屈原一死,诗人有节。祭屈的端午节,颂屈的龙舟赛,如此盛典,何须千里迢迢,从海峡对面邀一位老诗人来主风骚?

这是他再度访湘了。六年前中秋的前夕,他应湖南作协邀请,曾经有十日的三湘之行。第一场演讲在岳麓书院,满庭桂花的清香,秋雨空蒙,时落时歇。他站在堂上演讲,四百多位听众一律瑟缩在浅青的雨衣雨帽里,雨势变骤,也无人退席。不敢辜负这一份殊荣,他讲得格外用心,答问也字斟句酌,对冒雨而来的听众也再三致意,深恐朱熹不满,会从那一块匾后传来咳声。

由李元洛、水运宪与其他的湖南作家陪着,他顶礼了汨罗,泛览了洞庭,登了岳阳楼,攀了张家界,并在岳阳师院、常德师院、武陵大学先后讲学,印象很深,感慨无已。只恨回到台湾,立刻陷于杂务,竟无一行半句记其盛况,以报湘人。

当然,上次三湘行旅,他留下的也并非全然白卷。在常德他参观了壮阔的“诗墙”。墙在沅江北岸,依江堤建成,上面刻了从屈原起、历经宋玉、王粲、陶潜、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范成大以迄秋瑾、柳亚子、鲁迅、郁达夫、徐悲鸿、聂绀弩、俞平伯等人的诗词近一千首。新诗上墙的也有五六十首之多,他的《乡愁》、洛夫的《边界望乡》、郑愁予的《错误》也在其列。主人请他题词,他题了“诗国长城”四字,又添了两句:“外抵洪水,内抗时光”。

赴岳阳途中,祭于屈子祠堂,忽有悲风掠过江面,他为之怅然,题了这么四句:“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即兴的断句,题过也就忘了,不料元洛有心,竟收在追述的游记里。泓荔在传真信里,也引了这些断句,来印证他的旧游。

忘了的断句回到面前,他觉得大可用来开篇,就将它续成了一首二十四行的新作,题为《汨罗江神》,在出发前夕传去长沙。在国际龙舟赛的现场,只朗诵旧作来吊最早的民族诗宗,未免避重就轻,不够虔敬。为祭屈盛会而另赋新诗,才显得专程的专诚。

但是令湖南人感受最深、因此也引用最频的,却是他多年前讲过的一句话:“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句话是何时讲的,究竟出现在什么文章,他自己也记不得了。黄维梁翻遍他的文集,也找不到。但是近年在湘人的文章里,这句话常见引用,不但出现在汨罗市的各种文宣或龙舟赛的场刊,甚至变成红底白字,在街头的标语上招展。


3


屈子祠的祭祀一结束,众人便领他急步走到江边,把他送上一艘快艇。艇上挤了五个人,匆匆披上雨衣,戴上雨帽,便向上游疾驶而去。雨势不大,但高速的逆冲硬顶,却招来激动的风浪,浪花飞扬。快艇一共三条,他们的在中间,像三把快剪将水面剪开,只顾向前猛裁,却不能将裂口缝上。

零零落落有几头母牛带着小牛,在河洲上闲闲吃草,对三条快艇骚动的追逐,并不很在意。二千年前的那一个端午,有牧童或者渔父,见到一位憔悴的老者,远远在江边徘徊的背影吗?

过了这一片空阔的野岸,京广铁路的大桥就压顶而来,罗水也就在此汇入了汨水,合为汨罗江向西北流去。快艇却逆流而上,向东南方的汨罗新市冲去。江面宽约二百多米,水流可算清畅,渔父不但可以濯足,甚至可以濯缨。这时两岸人影渐多,色泽鲜丽的彩船迎面而来,稚气可掬,像是童话里漂来的纸船,不是来迎三条鲁莽的快艇,而是来接从秭归送粽子来的木船。

马达声小了,快艇也慢了,国际龙舟赛的现场到了。观礼台在北岸,衣伞密集,彩旗缤纷,一排排挤满了宾客,有三千人。但比起两岸的观众来,这区区人数又不足道了。他一瞥对岸,大吃一惊。岸坡上人影交叠,层层紧压,找不到一点空隙,隔水眺去,只见人头一片,像一块密密实实的黑芝麻糕,拼成了一道人墙,几里路绵延不断。报上无论是事前预告或事后报道,都说观众有三十万人。


4


快艇把他们送到赛舟的码头,开幕典礼已经将近半场。看台前的江边广场,在“祭屈”大幡的招展下,五光十色,排满了舞龙队、划桨手、诵诗学童。锣声的金嗓子、鼓声的肺活量,正尽情地施展,务必将节庆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九龙狂闹汨罗江”的节目已近尾声。龙生九子,九队舞龙蟠蜿作势,正向造船场游去,迎接一条刚完工的新龙舟。二十名赤膊着上身的壮男扛起新生的龙舟向高扬的大幡走去。等到新船上了架,一名壮夫就扛着卸下的龙头,走入江中去浸活水,然后又把它装回龙身。又一人杀了公鸡,将血灌入龙口。巫师上前,挥动艾叶,向龙身洒遍雄黄酒。于是山鬼幢幢,绕船跳起巫舞。最后九龙退场。

接着是高跷队游行进场。颤巍巍踏空而来,领头的人物当然是端午的主角,屈原。当然是高冠岌岌,面容戚戚,黑衣白掌,悲剧的高瘦身影。就是三闾大夫了。每次他见到毕加索画的唐·吉诃德,总是联想到屈原。

接着出场的都是民俗的故事:腾云驾雾而来的,有岳飞、程咬金、薛丁山、穆桂英、苏三、孙悟空、卖油郎、托塔李天王……锣鼓当然不免又卖力助阵。


5


这时,在彩船的簇拥下,龙头闪金的运粽木船已经停靠在“祭屈”的高幡下面。高跷游行退场之后,观众纷纷向码头麇集。典礼的节目终于从民俗回归历史,聚焦到屈原本身。看台的麦克风提高分贝,向观众宣布海峡对岸的诗人已来到现场,即将主持祭吊屈原的诵诗。他在金童玉女的伴随下,被引出列,越过广场,登上岸边的祭坛。同时有三百青衣的童男,三百红衣的童女,已在祭坛右侧各自排成三列,每人都舞动手持的艾叶。

六百人的诵诗队齐声朗诵《离骚》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诵完第二遍,独立祭台的他,便开始朗诵自己为目前这盛典新写的《汨罗江神》:

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

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

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

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

一面诵着,他听见自己的嗓音,经过扩音喇叭的提高并推广,掠过空阔的水面,湿湿地,在阴沉的雨云下仿佛有回音。这异样的感觉前所未有。他的声音,此刻,正摇撼着六十万只耳膜。透过现场直播,当然,侧耳还不止此数。可是屈原听见了吗?听见了,又有何感想呢?此刻,他立足的地方正是屈原投江的岸上,而听他诵诗的,正是同样的江湖,同样的鱼虾,还有隔代又隔代,湘楚的后人。

“灵之来兮如云”,真的吗?屈原的灵魂,此刻,正缭绕在高挑的大幡上吗?

他感奋的联想层出不穷,但当时在现场,他一诵完《汨罗江神》的前四句,六百童男童女立刻接了过去,把后面的八句齐声诵完:

鼓声紧迫,百船争先

旗号翻飞,千桨破浪

你仿佛在前面引路

带我们去追古远的芬芳

历史遗恨,用诗来弥补,江神

长发飘风的背影啊

回一回头,挥一挥手吧

在波上等一等我们

《汨罗江神》的原文有三段二十四行,考虑在龙舟比赛的现场,诵诗不宜太长,他行前又将此诗浓缩为十二行,仍是三段,也就是此刻他站在祭坛上领着两岸观众齐诵的版本。

祭屈合诵完毕,他从秭归来人的手中接过黄宣纸一叠叠的祭文,投入火舌抖擞的钵里,算是焚寄给灵均了。接着又接过船上载来的一篮粽子,将自己从台湾带去的五只大粽加了进去,拎到江边,一只只投入水中。那该是他身为诗人,一生中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手势了。从台湾带去的五只粽子,是诗友愚溪所赠。诗友绝对没料到,粽子千千万万,那五只真的投进汨罗江水,专程献到屈原面前了。

进入 余光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屈原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8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