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学者汇聚饶宗颐国学院,再思中国文化与普适价值

——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普适价值再思"论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5 次 更新时间:2015-11-30 23:51

进入专题: 中国文化   普适价值  

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  


(与会讲者与文化机构代表合影)


由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主办的"普适价值再思"论坛于日前召开。是次论坛邀请14位分别代表港台新儒家、大陆新儒家、新左派、左翼自由主义和新墨家的、在陆港两地思想界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围绕:反思「普适价值」的「普适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适价值」、以西方民主标准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重新定位的合理性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相通与相异等相关议题,展开为期2天的公开演讲。与会发表演讲的有香港浸会大学的周国正、香港中文大学的郑宗义、同济大学的曾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姚中秋、武汉大学的刘仲敬、香港浸会大学的黄蕉风、清华大学的秦晖、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北京大学的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的韩星、香港新亚文商书院的郭少棠、上海政法学院的祁志祥、香港DotAsia机构的钟宏安、华东师范大学的黄佶。与会的香港国学机构代表有冯桑均国学基金会董事潘树仁、香港孔教学院副院长高百鸣、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主席李杨洋、香港墨教协会副会长杨可阳等。


论坛召集人黄蕉风谈及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召集是次"普适价值再思"论坛的原因。他说,距1958年由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四位先生在港台联合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到今天,已经57年。当初《宣言》探讨国人传统中国文化在现代世界中的定位,认为「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建国,需要科学与实用技术,中国文化须接受西方或世界之文化」,被目为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与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普适价值对接的主流看法之一。然而当下随着「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后所伴生的民主乱象及「中国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崛起,以西方普适价值作为后进国家发展唯一方向这种想法受到一定的质疑。尤于中国而言,在「中国文化」与「普适价值」之间是否可走出一条「中道」,既不泥于过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路径依赖,又能积极面对多元化、全球化的未来,就需要有超越东西方的大视野,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来助力思想界文化界走出困扰已久的中西之争、古今之争和左右之争。"普适价值再思论坛"对相关课题所作的探讨,旨在于出入今古,兼括中西的大框架下就中国文化的价值定位、未来走向出谋献策,以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一份责任。


论坛主礼嘉宾、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黄岳顺教授表示:香港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处,对沟通中国与世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浸会大学为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乃秉持饶公文艺复兴理念而建立的香港第一所国学院。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这样的一个组合,正体现着我们会通中西的责任感。举办"普适价值再思"论坛,正体现浸大和饶院践行饶公关于中华文艺复兴理念的使命。再思普适价值,正逢其时。


饶宗颐国学院副院长Dr. Williams致开幕辞。他说:当今世界的乱象,提醒我们思考中西文化在当下和未来社会,到底是相互竞争还是彼此共存?"普适价值再思"论坛,希望在出入今古,兼括中西的大框架下就中华国体的价值定位、未来走向出谋献策。论坛特别邀请在这方面有深入思考的学者,从致用性角度作专题讲演讨论,以代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甚至互相抵牾的看法。俾同道切磋琢磨,再思普适价值。


两天的论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反响热烈。论坛讲者之一、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国正认为,"普适价值再思"论坛于香港召开具有重要意义,时下部分港人对西方普适价值观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忽略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实际国情,是造成当下思想纷乱的部分原因。周教授认为西方民主思潮与中国传统政治理念本质上不相容,谈「人人生而平等」、一人一票等西方式民主及普适价值,不能脱离个别民族文化性格。民本、道主、贤治,更符合传统儒家哲学对理想政府的构想。政治权利的行使须与知识能力配合,儒家的"贤能政治"、"君子政府"、"化成民俗"很好体现了这一要求,反而西方的「人人生而平等」却犯了政治权利平等的谬误。周教授指出普适价值实为普西价值,非唯一价值,「普适」与否不在价值高低而在国力的强弱。今天中东和东欧的乱局正是一味要求西方式民主却忽略"有效管制"所导致的;而在西方民主政治之外的中国和新加坡的成功,从事实上证明了受法律规范由民意制衡(但非由民意操控)的强有力政府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方普适价值观亟待"去魅"。其他13位讲者亦分别登台发表精彩讲演。


饶宗颐国学院院长陈致教授最后发言总结。他回顾了钱穆、唐君毅、饶宗颐三位与香港有深厚渊源的国学大师对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之未来的观点,指出无论钱先生对中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唐生对中国文化"零根再植"的企望,还是饶公对"中国文艺复兴"的构想,均启发当下人们思考如何行出一条中西之间的"中道"。当我们聚焦普适性的时候,应明白自己中国性的根底;当我们探讨中国性的问题,又当具备普适性的关怀。钱先生、唐先生、饶公的思想与言语,告诉我们"道并行而不悖"的道理;诚如宋儒陆九渊所言:东西二圣,心理相通。


    进入专题: 中国文化   普适价值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51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