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读卖新闻》2015年初进行的一项全国舆论调查中有一设问:“围绕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和韩国等有抗议。你认为关于国家对阵亡者进行慰灵追悼的场所怎样做才最合适?”结果,勾选“靖国神社即可”的占38%,“把靖国神社变成专门供奉所谓甲级战犯的设施”者占24%,主张“扩充完善埋葬着不明身份阵亡者遗骨的千鸟渊陵园”者占15%,“新建一个国家级与宗教无涉的阵亡者追悼设施”者占17%,“其他”和“未予回答”占7%。日本电视广播网株式会社2015年3月就安倍战后70年讲话最该谈些什么进行舆论调查,回答“战后70年的和平国家历程”者占40.3%,“今后日本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占27.7%,“对大战的反省”仅占13.1%,“东日本大震灾和核电事故的应对”占0.8%,“其他”和“不清楚或未予回答”占18.1%。而日本经济新闻社同时所做关于安倍是否应继续使用“殖民统治”、“侵略”、“反省”和“道歉”措辞的民调中,赞同者占39%,反对者占36%,“犹疑两可”者占10%,“不清楚”15%。
可以从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社会两个层面分析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成因。从国际社会层面来看,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形成,与美国的纵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家追究日本战争责任力量太弱有密切关系。从日本社会层面来看,除了“皇国史观”、日本对中韩等邻国根深蒂固的竞争意识、复兴意识的影响外,以退为进的罪己、既往不咎的祓禊等社会心理对日本的历史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
日本社会的代际交替也有影响。进入21世纪前,日本社会是以了解战争的一代人或者虽未经历那场战争却尚存赎罪意识的人(“团块一代”)为主体的。2007年起,这一代人陆续退休,不过仍有影响。美国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横江公美指出,在2001至2006年间担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虽然完成了邮政民营化,但最终未能把解禁集体自卫权、修订宪法第九条等问题正式提上日程,安倍第一次执政时也未能在这些方面留下业绩。2012年年底再次执政的安倍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有人说是他吸取了第一次当首相时的失败经验而变得乖巧了,其实日本社会发生的世代交替变化才是主要原因。到2009年,“团块一代”已有近700万人退休,大多退出社会核心管理层,代之而起发挥主导作用的是被称作“情绪低落一代”和“泡沫一代”的50岁左右的日本人,生于1954年的安倍正是他们的领袖。
这是一代既未经历侵略战争亦对其缺乏赎罪感的人,还是一代既经历过泡沫经济的虚华亦因泡沫破灭遭受心理打击的人,他们彷徨的价值观是当今日本社会日趋保守的重要根源。如何帮助以这些人为代表的日本国民找回自信,是日本政治家面临的艰巨任务。安倍晋三显然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2015年2月12日,他在众参两院发表施政演说时多次引用名人名言鼓舞日本国民,声称明治、昭和时期日本人可以做到的事,“现在的日本人应该也可以做到”。安倍口中“明治”、“昭和”时期的日本,正是大步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日本。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94477.html 文章来源:《世界组织》(京)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