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恩海: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9 次 更新时间:2015-11-16 14:40

进入专题: 朱自清   语文教育思想  

宾恩海  

  引论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领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但我们发现他还是现代中国一位出色的语文教育家。只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总是无法摆脱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散文家的深刻影响,或者说朱自清大量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多少有些掩盖了他实际上相当丰厚细致的语文教育思想。朱自清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吴淞中国公学、台州六师、温州第四中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1925年-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迁,任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其教育论著有与叶圣陶合著的《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和《语文拾零》等。我们把目光从他的散文作品转移到他众多的教育论著,明显可以看到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自成体系。我想: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今天的眼光第一次审视作为语文教育家的朱自清,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来加深对他的教育思想的认识,将十分有助于提高我们目前以及将来语文教育发展解决重大问题的自觉性。我们把朱自清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方面的独特主张和论述,总称为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本文不揣冒味,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欣赏文学能力”的教育目的论

他在《古文学的欣赏》一文中相当独特地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两项目的,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选读古书,了解、认识和接受本国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赏作为情感的操练,设身处地地欣赏古文学,弄清古文学的立场或扬弃或清算,培养欣赏力和批判力。朱自清把语文教育的远大目标确定在了解本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加强民族意识并以此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水平,这种观念显然区别于语文教育就是讲授语文知识使学生语文成绩考试合格或者语文教育就是一种解析作家作品和语言现象的学术研究的一般观念。朱自清这种对语文教育目的的崭新揭示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对于前人的举步跨越。他还认为:中国人虽然需要现代化,但是中国人的现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这表明朱自清正是一位独尊本国固有文化的理论家。在他看来,本国固有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奔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也是语文教育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目的。在这方面,朱自清把语文教育独特地理解为一种继承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的特殊行为,这显然体现了他个人的特色。

朱自清所主张的“了解本国固有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文学的篇章字句、语体、词汇、成语、风格和技巧,设身处地地接受古代作家的写作态度、喜怒哀乐爱恶欲。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对古文学的了解来帮助青年人信古、学古。他说:“有些青年人以为古书古文学里的生活跟现代隔得太远,远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接受这些……我想从头说起,尽管社会组织不一样、尽管意识形态不一样,人情总还有不相远的地方,喜怒哀乐爱恶欲总还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虽然对象不尽同,表现也不尽同”。①朱自清的这种见解清晰地指明语文教育的使命即要求我们把青年对我国固有的文化精萃的疏远变为对它的亲近。朱自清以为无论古今人物、人情总还有不相远的地方,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恶欲可以跨越历史的长河彼此仍可相互伸展,以此达到青年读者与中国固有文化的思想精神的相互融合。朱自清着眼于古今情感上的联系来亲近、认识和了解中国固有文化,实际上是从方法途径方面强调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怎样达到了解本国固有文化这一目的。

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提出语文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文学,培养欣赏力,培养批判力。他说:“接受文学,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场,再弄清楚古文学的立场。所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分别出那些是该扬弃的,那些是该保留的……自己有立场,却并不妨碍了解或认识古文学,因为一面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古人着想,一面还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场上批判的。……这‘设身处地’是欣赏的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所谓‘感情移入’。”②这段话今天看来似乎相当普通,但其体会切身,因而其意义也就不同寻常。它指出了欣赏的首要问题是解决立场,并且作品的立场和读者阅读时自我的立场更不能混为一谈。这里清楚地说明以坚定的立场和批判力对待文学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能力的第一要义。这种说法反映出欣赏能力培植的关键又在于对作品的感情移入即设身处地地体味原来作家作品的喜怒哀乐。这样特殊的意义,理应真正深刻地通过语文教育的课堂介绍给自己的学生,让这些体现中国最主要的文化历史内涵的作品从培养学生的欣赏力批判力的角度出发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倘若真正着眼于发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那么朱自清的这些见解是颇为崭新的。

朱自清实际上以此肇开了语文教育之目的在于了解本国固有文化之先声,并深刻认识到提高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与语文教育的紧密联系。从他的论述来看:语文教育必须以了解本国固有文化为基础最终使学生达到能够欣赏文学的目的。概言之,“了解与欣赏”即构成了朱自清语文教育目的论的中心内容。朱自清本身就是一位精通中国固有文化的学者,因而极为尊崇以语文教育来传播中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同时朱自清又是一位注重写作艺术力量的文学家,因而他也要求语文教育承担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分析文学的能力的任务。由此可见朱自清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二、“作文训练、技术训练”的教育内容论

朱自清把作文训练确定为语文教育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他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③他认为,学生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会增长文学运用和认识社会人生的知识经验,因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可见写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朱自清显然排斥长久以来以思想训导作为语文教育的主体内容,他高度肯定了写作能力培养的社会功能。他尖锐指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④这里朱自清集中地否定了一些教育者对于思想训导的偏重,它攻击这种偏导而极力张扬包括词汇、字句、篇章、声调在内的技术训练。他欲匡正语文教育中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的作风的贫乏和单一,使语文教育的建设真正具有内在精神。在他看来:仅仅接受文化思想远远不能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古书的能力、理解古书的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句式体裁的能力。因此朱自清进而提出“技术训练”。这两方面即构成了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框架:特别强调学生在接受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尤其迫切需要切实加强学生运用文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这些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作文训练

朱自清认为学生作文的最大毛病是文脉不清层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乱用标点符号。朱自清是一位很有见解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他对学生的作文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当尖锐的意见:

“学生的写作往往抓不住题目,他们往往写下些不是支离便是宽泛的废话,在开篇时尤其如此。此外,层次的杂乱、意思的贯联,字句重复,也触皆然。……他们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很不在意……标点符号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切,作用跟文字一样,决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多半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轻视或认识不足,随处乱点。其实不充分利用,写作的效果便会因此减少。”⑤

长久以来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作文训练大多有忽略文脉和标点的倾向,朱自清这些言论可谓切中时弊。人们注重的是文章写作的思想和意义,而不是它的文脉条理、标点符号。朱先生这番话自然是一种倡导,即为纠正语文教育的作文训练中散漫无纪的忽视文脉和标点的毛病而建立起一种新观念:学生作文必须以文章条理清晰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为最首要的条件。

朱自清尤其强调当时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几种奇特现象:一是学生错误地不自觉地把作文当作了说话的记录,使语脉蒙蔽了学生自己,因此造成层次技术拙劣。二是教师在授译讲书过程中多说不相干的闲话,也给学生作文思路带来坏影响。三是学生阅读太少或不仔细,并且过分依赖说话。朱自清在这里尖锐地批评了教师讲课闲话过多影响学生作文文脉和学生阅读太少导致作文过分依赖说话的不良倾向。他还以一种犀利的目光发现学生写作中所隐藏的通病:即学生把作文与说话等同。在朱自清看来:(1)作文不是说话,必须剔除一些无用的废话。(2)作文是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不同于说话,它必须让人读了觉得文字的好处。

朱自清提出的作文训练显然注重这两大主要内容:一是解决学生作文的文脉条理,二是帮助学生弄清作文不同于说话。朱自清实质上是以文章写作的结构形式(即所谓文脉条理)对作文训练提出了极高要求,这是一个相当明晰和重要的见解。

如何进行作文训练?朱自清的主张独具一格:(1)通过朗读、诵读的帮助提高写作。他提出:“该让他们多多用心诵读各家各派的文字,获得那统一的文字或语脉(文脉)。……因为朗诵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⑥朱自清希望学生通过朗诵的训练获得清晰的文脉。他设想:“要训练文脉,得用宣读文件的声调……若从小学时代起就训练这种正确的朗读,语脉混入文脉的情形将可减少,学生作文也将容易进步。”⑦对于作文,朱自清出人意料地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却是“读”(朗读诵读)。他认为,“读”是帮助学生作文的良好形式,依靠着读的因素、功能可以使学生至少在语脉、文脉方面得以明晰,亦就让学生最终区别了作文和说话。其次是朗读诵读的作用还在于学生通过“读”的长期积累帮助他们在作文方面突然闪光的自觉的艺术创造。(2)从报章文体开始学习,从小的范围着手,最好从写新闻短论开始。他主张:“必须从报章文体学习……从小的范围着手,拣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练习写,象关于学校中的伙食问题,你要抓住要点,清清楚楚的写出来。”⑧(3)多练习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朱自清认为:“实际生活中说明文和议论文比叙述文和抒情文用得多……而且一面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思想。因此应该多练习这两种文字。”⑨这种练习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些熟悉的小题目……或者给一些时事题目,让他们拟演说辞或壁报文字,假想的读者是一般民众……这才可以引他们入胜。”⑩

朱自清在强调朗读诵读对作文训练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提出了两个关于题材和文体写作实践的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学生应当从写作新闻短论开始,选择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小范围的题材内容来作文。这种做法的意义是:让学生作文切用、感到亲切、并且有效。另一个是,他主张应让学生多加强议论文说明文的练习。他的结论是:这两种文体不仅实用,而且它可使学生通过这些文体的实践深入到现实内容,加大学生认识社会人生的广度。这些论点足可证明作为作家的朱自清往往以语文教育如同创作自持,以作家注重题材和文体的见解来谈论作文训练,恰恰显示了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作文训练要实现自身的目标,在朱自清看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决不可忽视。第一,重视学生在完成作文时讲究清晰的文脉条理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二,特别要认同朗读诵读与学生作文的不同寻常的密切联系。第三,从新闻短论入手,激发学生从小处着笔,切近生活和自我。第四,注重练习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让学生在这种体验中获取更加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思想认识。

(二)技术训练

朱自清认为,技术训练是语文教育核心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是他在《了解与欣赏》一文中有一段别开生面的见解:

“了解与欣赏为中学国文课程中重要的训练过程。儿童从小就能对于语言渐渐的了解,不过对于文学的了解必须加以强制学习的训练。……了解是分析原文的意义并加以批判……而欣赏就在正确的透彻的了解之中。欣赏并不是给课文加上‘好、美、雅、神妙……’一类抽象的多义的评语……得从词汇和比喻的选择、章句和全篇的组织以及作者着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些创新的或变古的独特的东西。”(11)

这里所谓的“了解与欣赏”即“技术训练”的涵义,也就是注重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修辞语汇、组织结构和作者旨意。朱自清在语文教育里倡导技术训练,表现出他坚定独立的教育观念。事实上,忽略语文自身的内涵而倾斜于思想意识的训导的观念显然需要纠正过来,语文教育对结构、字义、词汇、段落、句式等文章技术方面的漠视确实让朱自清有些不满了。他提出了“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它包括:(1)注重字义。(2)了解与分析文章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其实表现特殊的心理状态。(3)讲清段落。“要能显示原文的组织和发展的次序”。(12)(4)讲清主旨。“提醒学生注重重要词句和指导学生研究全文主旨如何发展。”(13)(5)弄清组织结构。“说明这种文章组织的变化,是了解与欣赏范围内极重要的事。”(14)(6)讲解词语。(7)讲清比喻典故例证。

一方面是了解字义、词语、句式、典故等,另一方面是欣赏主旨、段落和结构。实际上这“了解与欣赏”即技术训练是语文教育极为重要的核心内容。语文教育应当以此作为基础和背景把培养学生了解与欣赏能力置于一种相当突出的位置。朱自清在这方面崭新的观点是:弄清文章的组织结构是培养学生了解与欣赏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由此把握文章的句式、主旨、段落、典故等。

朱自清还归结了怎样进行“技术训练”的几种方法:(1)教师讲解。要求教师“分析课文详尽……给中学生以充分的练习。练习的每一步必须有许多细目,要求练习切实的有恒的施行……练习的主旨无非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困难寻求解决。”(15)(2)学生加强熟读,还可常常举行默写和背诵。(3)问题研究。“最好教师只居于被动地位,用暗示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6)朱自清公开标榜“学生加强熟读背诵和老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技术训练的重要方法。并特别强调老师的讲解在技术训练中学生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在这里朱自清又一次突出倡导“读”(熟读背诵)在语文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三、“精读略读讲读诵读”的关于“读”的教育方法论

朱自清关于“读”的教育方法理论在历来重于“讲”的语文教育界看来似乎是一奇谈。但我以为:第一,“读”这一奇特观念恰恰是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事实上把“读”看作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从“读”的观念来理解语文教育解决具体问题,这当然是独特的崭新的。第二,朱自清所谓的“读”观念包括了他的精读、略读、讲读、诵读(朗读、吟诵、默读)等方面的内容,他最为强烈地感受到“读”在语文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他说:“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17)第三,结合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师重于讲解,学生忽略“读”的事实存在由来已久。朱自清最主要的是力图摆脱那种老师的讲解占统治地位的课堂气氛,致力于以老师指导精读略读学生抓紧讲读诵读的新观念的建立。第四,他多么希望通过学生的精读略读讲读诵读的慷慨之情得以传播中国固有的灿烂文化,并且坚信“读”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不世之功。他实质上以此批评了长久以来语文教育忽视“读”的内容训练,他特别要求语文教育在具有了一种教化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读”的帮助增添一种感染力。他具体的主张如下。

(一)精读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

它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令学生预习。即诵读全文、分析标点、理解全文和弄清生字生词意义以及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二是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有错误要加以订正,有疏漏要给予补充,有疑难要加以阐明,有些非讲不可的东西讲过以后要给学生一个简明的提纲便于复习。”(18)就是说,朱自清把精读的观念具体理解为在预习和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解答问题阐明疑难,并且尤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读的真正含义则在于发掘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颇有见地的。

(二)略读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朱自清认为:略读指导是指在版本、序目、参考书籍、阅读方法、问题五个方面给予学生以精心引导和说明。朱自清的略读观念显然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抓住主要纲目内容去阅读并更快地获取知识。这种观念立即让人们觉悟到略读的意义则在于让学生把握良好的工具古籍和阅读方法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的。

(三)讲读须“切实计画,细心启发”

朱自清指出:“其实重读也只是个幻想,一般的讲解只是逐句讲解,甚至于说些不相干的话敷衍过去。学生们毫无参加和练习的机会,怎能够引起他们趣味、领导他们努力呢?”(19)他认识到重讲轻读的现象难以更改,但他把握住这样一个观点:讲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正确详细的讲解,最重要的内容则是给予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参加练习的机会。因此他明确主张:“老师的讲解不该逐句讲解,更不该信口开河,得切实计画,细心启发,让学生多讨论多练习,才能有合乎课程标准的效率。”(20)

(四)诵读要“专注用心,慢慢揣摩”

朱自清反复强调:“现在国文教育成绩最坏,其原因,第一在忽视诵读技术……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值得我们注意。”(21)他意识到诵读是语文教育的关键所在。他尖锐提出:“要增进学生了解和写作白话文的能力是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下手。”(22)“现在只是到了我们加以自觉的努力的时候了,这种自觉的努力就是诵读教学。”(23)“中学生对于读的功夫是太差了……你能否从文学中体会出古文的感情呢?这需要训练,需要用心。慢慢的去揣摩古人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然而只要多读它几遍,多体会一下,了解的程度就不同,所以读的功夫我以为非常重要的。”(24)

朱自清所拥有的对于诵读的鲜明的具体感,源于他对语文教育具有切身透彻的体验。他把诵读作为一种教学危机在他的文字里进行描述,他切实感悟到诵读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密切关系。因此他认为诵读需要自觉地广泛使用。在诵读方面,他有两个结论非常深刻,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诵读并非简单的“口齿清楚、吐字分明、字字清朗”(25)的朗读,它“要求了解和欣赏意义”,(26)“了解文章的组织……怎样发展出来,中心在哪里,还要注意它表面的次序”。(27)诵读依朱自清看来:“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28)第二,“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29)这足以表明诵读可以独特地使学生积累写作知识,掌握不同的语调词汇,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适应各种变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讲析”部分推崇备至,恰恰忽略了语文教育关于“读”的重大特征。朱自清的包括诵读在内的关于“读”的理论正是敏感于语文教育现实的逼迫而尖锐提出,当然希望语文教育从“读”的方法途径上解放自己回归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朱自清对“读”的极力倡导也正是对一种崭新的语文教育方法的追求和呼唤。

  结语

正是由于朱自清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对提高学生欣赏文学能力是语文教育崇高的目的所在,从而在他的论著中自觉地独特地展示出作文训练、技术训练的理论见解,这些论述都是他依据当时国文教育的现状有感而发,其中可以概括出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从语文教育的深切内涵看,朱自清认为: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清晰的文脉条理,弄清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修辞语汇、作者旨意,这才使语文教育回归本体和真正的主题。

第二,从语文教育的广阔范围看,朱自清反复强调必须紧紧围绕让学生从小处着笔作文、加强练习议论文说明文、注重朗读诵读这三个方面教育学生。

与朱自清上述教育内容的见解紧密相连的就是他的独具一格关于“读”的教学方法论。它整体包括了精读、略读、讲读、诵读(朗读吟诵默读)等内容。在他看来:只有当教师深切地感到以一种“读”的需要与语文教育质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现语文教育的天地里竟会有如此崭新的方法和手段,朱自清早已厌倦语文教育课堂里一成不变的讲解、分析、辨别、练习的方法,在他深厚的诗情激荡的内心世界里却以一种特别的情绪认定“读”是语文教育最为适用的手段和方法,并且具有一种不可估量的真正推动语文教育发展的艺术力量,从而确立了一种语文教育以“读”为中心的理论,应该说,这是朱自清对三四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与补正。

注释:

①②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

③⑩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

④朱自清《文心•序》。

⑤朱自清《国文教学•谈作文的思路》。

⑥(21)朱自清《诵读教学》。

⑦⑧⑨朱自清《写作杂谈》。

(11)(12)(13)(14)(16)朱自清《了解与欣赏》。

(15)朱自清《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

(17)(18)朱自清、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也可见于《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20)朱自清《〈国文教育〉序》。

(22)(24)朱自清《怎样学习国文》。

(23)(25)(26)(27)(29)朱自清《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28)朱自清《论诵读》。



    进入专题: 朱自清   语文教育思想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94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柳州师专学报》1995年0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