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中国文学史无法回避夏志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00 次 更新时间:2015-11-07 15:37

进入专题: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陈子善 (进入专栏)  

从最初的震撼到出版过程

夏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版早在1961年就出版了,1979年香港又出版了繁体中文版。而我是在1980年,通过我一个香港的朋友,才看到这本书的。当时,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因为夏先生的文学史框架,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内的框架很不相同。当然,他对鲁迅、巴金、丁玲等作家的褒贬也和我们主流的说法不一样。

最为重要的是,对那些我们故意视而不见的作家,他也用相当篇幅去讨论,比如张爱玲,比如钱钟书。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本书逐渐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但在1983年以后,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规模的批评,当时的报纸、杂志上有很多文章都曾经批评过这本书。对夏志清先生本身的定位也是比较敏感的。1983年时,夏先生到韩国开学术会议,他写信告诉钱钟书先生,说想回国来看一看。

于是,便由钱先生邀请,回到内地一次。但当时的气氛却很紧张。复旦大学贾植芳的一个日记《早春三年》刚刚出版,在这本日记中,就回忆了当时夏先生到复旦访问时的紧张空气和特殊待遇。另外,北京的袁良骏先生也在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评价《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夏先生的书做了一些肯定的评价。

但这些评价却在发表的时候,被全部删掉了,只剩下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这种情况反映了当时这本书在国内所受到的待遇。

但有意思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年内,虽然一方面这本书遭受到了公开的批评,另一方面夏先生的观点又被接受了。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我们在后来提出的一些新的有关文学史的观点,比如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我个人认为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受到了夏先生的影响。不管我们怎样评价这本书,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夏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是不可以回避的。

简体中文版的特点

这次出版的版本,是根据香港的繁体字版本增删而成的,对原来繁体版的一些翻译作了一些修改,另外删除了两篇文章,节选了三篇文章。删除的两篇文章是附录里的《1958年以来中国的大陆文学》和《姜贵的两部小说》,而节选的则是《抗战时期以及胜利以后的文学》、《张爱玲》和《第二阶段的共产主义小说》这三章。删节的大部分内容并不影响大家理解夏先生的文学观点,同时也是得到夏先生同意的,所以这样一个处理方法,我认为是目前比较好的。

而增加的部分就是本书的附录一和附录三。夏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观不是这本书出版之后,就停止了。他的观点也在深化,在发展。后来,他也承认过自己的书有疏漏的地方。他写这本书的时候,由于美国和中国的断绝,有些资料他是看不到的,这是导致他出现遗漏的一个主要原因。

比如,他在耶鲁大学看不到东北作家的书,等他看到这些书时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了。他就觉得自己有了遗漏,想要弥补。

他专门写了文章谈端木蕻良,他认为应该写萧红,认为萧红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作家之一。他后来的这些文章,我就把它作为附录三增加到了这次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

夏志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居功至伟

《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版出版之后,便受到了捷克的学者普斯克的批评。夏先生当时也写了一篇名叫《论中国文学》的文章来回应这个批评。普斯克的文章在上世纪80年代就翻译成了中文,但夏先生回应的文章却一直没有翻译介绍。我想要公平和全面地了解夏先生的观点,他这篇回应普斯克批评的文章也应该增加,所以附录一就收录了这篇文章。另外,还增加了王德威先生1999年为《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版第三版写的长篇导言。这篇导言详细地分析了在现代全球化的新的语境下,我们应该怎样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现代小说史》。

在王德威教授的导言中有一个观点是,我们不可回避它绝对有其独特的价值。刚开始,我提到这本书和我们传统的文学史框架有很大的不同。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夏先生是第一个把中国文学系统地介绍到国外的人。

虽然以前也有人翻译过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但他是把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化、系统化地总结和讨论、并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个人。从这本书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进入西方高等院校。夏先生的功劳是不可否认的。



进入 陈子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5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京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