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石:名校毕业生,为何不愿再当国家公务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8 次 更新时间:2015-10-27 21:02

进入专题: 国家公务员   名校毕业生  

启石  

2016年度中央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结束。截至24日晚6时,共有199.8万人次报名。其中,竞争最激烈职位为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能竞赛处一职,招录1人,已有2847人通过审核。相反,仍有158个职位“挂零”,占招录总职位的1%。

作为一名中央机关公务员,我还记得,在报考最火爆的2008年,国家公务员无人报考的职位仅有59个,7年后的今天已经翻了一倍。

这一方面显示出“公务员热”已经大大降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2012年起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一般情况下须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原来的报考主力应届毕业生被挡在报考门外。

年轻人对公务员不在趋之若鹜当然可喜,但空缺岗位如此快的增长也应引起注意,因为往往越缺人的地方越是招不到人,这将对政府公共服务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岗位招不来人呢?简单分析,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垂直管理部门的地方岗位。比如在某个山区或河边观测水文气象,这些岗位虽然名义上是国家公务员,实际上工作的地点都在地方基层。

以我亲身经历分析,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在全国公务员系统里属于中等水平,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同等岗位又差了一截,因此,在东部地区,国家公务员缺乏吸引力。

即便在中西部地区,国家公务员工资虽然还算可以,但往往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再加上国家公务员对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高,在当地想报考这些岗位的人,又未必符合种种硬性条件,于是岗位就空下来了。

我注意到,去年,人社部联合多个部委正式公布了《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以“降低学历要求、降低工作经验、部分招聘定向面向户籍人口”等措施为基础,降低边远地区招录门槛。

这项措施对于缓解招人荒,应该有一定作用,但有些地方即使降低了门槛,当地的考生还是考不上。何况这样的措施也有一定争议,偏远地区本来就落后,招的公务员素质又不如发达地区,这发展差距不就是要越拉越大了吗?

第二种情况是招考的岗位要求特别,吓退考生。近年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公务员职位提出的特殊要求,比如“常年出差”、“职位需要晚上值班”、“常年野外或海上作业”、“经常执法,危险性较强”等等,众多考生称其为“史上最苦金饭碗”,相当多人就此望而却步。

还有的岗位要求的专业实在是太冷门,全国也没有多少学生在学,报考的基数本身就不够。

第三种是所在行业的薪资较高,公务员岗位缺乏吸引力。最典型的就是司法领域与财金领域,现职法官离职去当律师的都不在少数,更别说吸引法律专业的优秀学生和其它人才了。至于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原本他们的出路就多,国企、外企、民企,都对这方面人才抛去橄榄枝,开出的价码也水涨船高。

这几年股市回暖、互联网经济繁荣,在银行、券商、新媒体工作两年以上的人,年收入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有多少人会愿意去报考一年五六万工资、但工作强度轻松不了多少的国家公务员呢?说白了,性价比不高呀。

总的来说,目前“公务员热”已经降温,或许在短时间内也看不到恢复的迹象。换一种说法是,谈“公务员荒”为时尚早,但这几年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公务员岗位对于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笔者学得是新闻传播专业,所毕业的大学,在全国也能排上前几名。2008年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班上同学几乎人人在考国家公务员,并且只有考不上的,没有考上不去的。

到了2010年,笔者从事业单位考入中央部委时,同期进来的基本都一本院校同学,并且简历里不是优秀毕业生就是学生干部。近几年,考进部里的公务员的毕业学校开始下滑,名校毕业生变得凤毛麟角,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也不在少数。

当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这种现象至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有许多人喜欢说发达国家优秀的年轻人都进企业,公务员岗位是照顾弱势群体的。

对于美国的基层岗位,情况确实如此。但如果去看日韩法等国,又会发现中央国家机关的岗位上大半是东京大学、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等顶级大学的毕业生。中国的国家治理体制跟日韩法更为类似,政府有着更强的政策指向和影响力,对于公务员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我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也应学会平等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使薪资水平、管理制度更多地与市场接轨,吸引优秀人才到政府里为公众福祉和国家前途服务。

我还有一个忧虑。如今,比起岗位空缺,公务员素质的下降更值得关注和忧虑。现在官员雷人雷语或出台一些荒唐政策,大家往往觉得这些人本性坏,归咎于权力傲慢或者政绩驱动,以后也许原因会更直接——这些官员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进机关门的时候就挺糊涂。因此,有些改革举措,刻不容缓。

    进入专题: 国家公务员   名校毕业生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27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上海观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