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陶:《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再版后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30 次 更新时间:2023-05-21 23:35

进入专题: 康德   黑格尔  

杨祖陶 (进入专栏)  


2001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当时书上是没有后记的。十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想到此书能纳入人民出版社“哲学史家文库”再版。因此,在写再版后记时,不由自主地首先必须深切地感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前院长、现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主动向人民出版社推荐了我的两本书(另一本是《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我更要真诚的感谢方国根主任以弘扬学术的精神和善意欣然将这两本书纳入了《哲学史家文库》第二辑予以再版;我还要向郭齐勇教授的高足周浩翔博士不辞辛苦将原书扫描为电子文本、并耐心细致地校对后寄到人民出版社的无私奉献表示由衷的赞美与谢忱。2014年11月我与人民出版社正式签定出版合同,2015年5月就寄来了本书的清样,这对八八米寿的我是何等的幸事,令人感慨不已!

我是在1957年底反右派运动后随北京大学哲学系一锅端下放到贫瘠的农村劳动锻炼的,直到1959年初才回到北大燕园。令我十分意想不到的是,不久我就以“支援”为名奉命从北京大学哲学系调来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可是我在北京大学连一节西方哲学史的课也没有教过啊!如此仓促上阵不说,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生存都成了问题,记得何定华副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号召大家多晒太阳保健康。但我在第二轮教学时就深感必须按照自己编写的教材来讲授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系主任余志宏先生和教研室主任萧萐父先生的支持下我更加义无反顾。我至今都难以想象那时我是怎样熬过来的?那40万字的《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铅印讲义是怎样编写出来的?通过这样超常发挥的不懈的探求,我对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全过程才有了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把握。不久适逢以武汉大学校长李达为会长的湖北省哲学学会第一次年会的召开,有关领导约请作我主题发言,我日夜兼程向会议提交了一篇以《讲义》为蓝本、对编写讲义的思路进行再反思、再概括、再典型化的长达5万余字的学术论文《从法国唯物主义到德国唯心主义》。

改革开放之初我连续两年为高考改革入学的1977、78、79级的大学生全程通讲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西方哲学史》课程。在此之后,我着手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黑格尔﹤小逻辑﹥》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两门选修课程,这些一线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我对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日益深入的专门研究。

回想起来,我对康德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是在研究康德开创的德国哲学革命持续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认为,不这样我的研究就将步入“见树不见林”的误区,就不可能准确地确定应当研究的重点、方面并作出适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也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某些创见。我的这项研究工作有如下几个要点。研究的原则是“必得其真,务求其新” 。研究的程序是:从原始材料出发,对彼此有内有联系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进行。研究的方法,我当时为《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书稿写的、被出版社删去了的“后记”中是这样表述的:“在揭示和阐明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全过程的规律性方面发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始终是我注意的中心;事实上,我对康德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也是遵循同一个原则,即严肃地对待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力图根据批判审视过的材料,从事实本身的内在联系来阐明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1] 跨度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一篇一篇学术专论的形式陆续发表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或发表于不定期的《德国哲学(论文集)》、《外国哲学(论文集)》以及其他文集,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的《论康德黑格尔哲学——纪念文集》,三联书店编辑部编的《西方哲学史讨论集》等。这里特别要提出和缅怀的是,我当时不过是刚调来不久的青年讲师,与著名文学家刘綬松教授并不相识,在刘先生任《武汉大学学报》主编时竟作为首篇用较大的篇幅刊用了我的那篇为湖北省哲学年会提供的5万字长文的第一部分,题目改为《为什么法国唯物主义是西欧19世纪哲学认识前进发展的起点?》 (见武汉大学学报1963年第2期),令我至今不忘。

本书的书稿原拟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每篇论文都注明了出处,但当时武汉大学出版社不考虑出版论文集,在看了书稿的内容后荐议改为专著形式出版。好在这也没有多大困难,虽然不是预先有个明确的体系来写书,但是这些论文所探讨的问题,如上所说,都是内在联系、可以说是自成体系的。本书就以这种形式列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我的邻居杨宏远院士告诉我学术丛书委员会是全票通过的)于2001年正式出版,2006年又列为武汉大学“名家学术”第2次印刷。

写到这里,我不禁要深深缅怀我敬爱的学长著名哲学家黄枏森先生,他在我的出版申请书专家评审栏写道:“杨祖陶教授一生研究西方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精深,此书的显著特点是真正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从原始材料出发,以康德黑格尔为重点,对德国古典哲学作出了客观深入的挖掘和公允的评价,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我相信它的出版不仅对进一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将发挥引领作用,对哲学、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也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2]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暗中有一种自我充实感,为自己在各个时期、特别是在斗争哲学和大批判年代也能作出这样的学术而自豪。在看清样的时候,我对自己的作品充满情意。本来出版社只要求我提供本书的一些关键词,但我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将挑出的人名、术语按照汉语拼音从A—Z排列开来,就差最后一步落实关键词所在的页码了。我在此可以把即将问世的此书的索引称为人工排序与电脑终端检索的一种“结合体”了。

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李之美博士任本书的责任编辑,她对年长作者非常敬重、关怀和体贴,工作细致入微。如她在编发本书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最新译本,不厌其烦地校改了本书中为数众多的引文。在书稿即将付梓再版之际,我谨向李之美博士付出的智慧与辛劳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杨祖陶于珞珈山麓

2015-06-15


本文原载杨祖陶著:《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哲学史家文库”第2辑,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

[1] 杨祖陶:《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2] 杨祖陶:《兄弟情谊六十载——深切怀念黄枏森先生》,见《哲学创新的一面旗帜——黄枏森先生追思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22页。


进入 杨祖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康德   黑格尔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223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