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友圈|微店|小程序|手机版

——————————————————————
①大塚桂:《近代日本の政治学者群像———政治概念論争をめぐって》, 第46 —47 页。
②内田满:《面向美国政治学的志向性———早稻田政治学的形成过程》, 第171 —172 页。
③小野塚在《政治学大纲》“自序”中说: “于东京帝国大学开设政治学讲座, 自勉于斯学之研究, 而愈发感到其艰难。我曾打算著书将斯学彰显于世, 自知此非我所堪, 但由于斯学之书于本国特缺, 且在朋友劝说我著述大纲之下, 于是我于大学讲义之备忘录中抄录其概要付印。”
④南原繁、蠟山政道、矢部貞治:《小野塚喜平次———人と 績》, 第114 —124 页。
俾斯麦的“糖果与鞭子”政策。将国家作为研究对象, 着眼于秩序化及统制的时候, 国家原论和政策原论在政治学中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小野塚的观点, 并没有超出以自上而下地发挥国家作用为中心的政策论的领域。①小野塚的著作被译成中文的, 除了《欧洲现代立宪政治一斑》一书, ② 主要就是根据其政治学讲义、复参考其《政治学大纲》编译而成的《政治学》, 就笔者所见, 至少有以下几种:
Ⅰ “法政丛编”版
江夏杜光佑编辑,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七月二十六日印刷, 七月二十九日发行,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二日增订再版印刷, 九月十五日增订再版发行。编辑兼发行者: 湖北法政编辑社社员。发行处: 湖北法政编辑社。发售处: 东京神田区里神保町 中国书林。印刷者: 井上源之丞。编者在《例言》中曰: “是编据日本法学博士小野塚喜平次先生口义, 复参考《政治学大纲》及诸大家学说, 务期与口义吻合”。
Ⅱ “法政粹编”版
湖南黄可权编辑, 列为“法政粹编”第17 种,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廿四日发行, 印刷者: 池田宗平(日本东京浅草区黑船町廿八番地) , 印刷所: 东京并木活版所。该书没有标明原著者,但从其内容来看, 完全可以断定属于小野塚《政治学大纲》的译本。是书分为三编: 第一编 绪论; 第二编 国家原论; 第三编 政策原论。每编下面的章节标题和内容也和小野塚《政治学大纲》的基本一致。
Ⅲ “法政讲义”版
浙江仁和陈敬第编辑, 列为“法政讲义”第一集第五册。《凡例》曰: “兹编为日本法学博士小野塚喜平次口授之讲义, 更据同氏所著《政治学大纲》参证之。其他之增补, 悉依同氏《帝国大学讲义》。”笔者见到的这本《政治学》为民国元年十月十五日三版, 出版者为丙午社,印刷所为群益书社, 总发行所为上海棋盘街群益书社, 分发行所为长沙府正街群益图书公司。其初版本由东京丙午社于光绪三十三年刊行。
Ⅳ 商务印书馆版
上海商务印书馆丁未年三月(1907 年4 、5 月间) 初版, 民国元年十二月六版。封面上印有“日本法学博士小野塚喜平次讲述, 侯官郑篪编辑”字样。
Ⅴ 江苏法政学堂讲义
程起鹏编译。《凡例》曰: “一、是编为日本法学博士小野塚喜平次所讲授, 但博士讲授之时以时间短促, 故于国家之分类一章略之, 今依博士原刻讲义补译以求完备。⋯⋯一、是编分为三编, 首编总论, 研究政治学之方法; 二编为国家原论; 三编为政策原论。”
Ⅵ 广东法政学堂讲义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存《广东法政学堂讲义》共16 册, 其中第一期1 —6 册, 第二期1 —7 册,第三期2 —4 册。每一门讲义以连载的形式刊于各册中, 页码单列。政治学讲义自第一期第1 册开始刊载, 连续至第6 册, 似未刊完, 其编纂者不详。夏同龢的《序言》显示该讲义作为“校外讲义录”于“宣统二年庚戌孟春发刊”。政治学讲义的已刊内容包括第一编 绪论; 第二编国家原论, 各编之下的章节内容也大体对应于小野塚的《政治学大纲》。
————————————————————————
①大塚桂:《近代日本の政治学者群像———政治概念論争をめぐって》, 第46 —47 页。
②中译本名《各国近时政况》, 林觉民等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12 年初版, 1913 年再版。
Ⅶ 《北洋法政学报》所刊《政治学大纲》
在《北洋法政学报》上刊载的《政治学大纲》起自第三册(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下旬) , 至第十四、五册合刊(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中下旬) 止。一开始即注明此编为“日本法学博士小野塚喜平次讲授, 吴县吴兴让笔述”。
以上7 种中文译本, 有的已直接标明根据小野塚的“口义”或《政治学大纲》编辑而成,
有的则可以从内容上判别。此外, 梁启超于《新民丛报》上发表的《国家原论》, 系译自小野塚《政治学大纲》第二编“国家原论”第一章的大部分内容。《游学译编》第10 、11 、13 册刊有关于小野塚政治学的译书广告: “近人言西学者渐言政治法律之学矣, 然所出译本多泰西日本十余年前旧作, 人所弃而不顾者, 我独宝之, 终恐瞠乎其人后也, 是书为日本文学士小野塚喜平次所作, 取最新学理而条达之, 译者杨君亦系文中巨子, 善能曲达其旨, 诚政治学中不二之佳书也, 有政治思想者曷一读之。”① 但是译者杨君是谁, 此译本是否真正出版发行, 尚不得而知。发行于1913 年由湖北孝感人王鼎新所述的《政治学》, 虽曰综合了浮田、高田、小野塚、稻田、 口等日本政治学名家的讲义录, 但其结构大体袭自小野塚的《政治学大纲》, 分为: 上篇 政治学引; 中篇 国家论纲; 下篇 政策论纲。其中章节亦有不少是对小野塚《政治学大纲》的复述。小野塚政治学的中文译本可能还不止以上这些。
上述各种《政治学》译本, 其目录与内容大同小异, 基本上对应于小野塚《政治学大纲》
的篇章结构。惟郑篪的译本在结构上乍看与《政治学大纲》差异较大, 仅分“绪论”与“本论”两编, 小野塚大正八年讲义的整个结构也分为“绪论”与“本论”, 但是从章节目次来看, 前者大体上仍对应于《政治学大纲》, 而与大正八年的讲义相去较远。②
二、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 对小野塚政治学的接受与容纳
既然以上各中文版本政治学的底本是小野塚喜平次的授课讲义和《政治学大纲》, 那么在底本和译本之间有怎样的事实关联呢? 经查, 这7 种版本的编者中有6 人, 即杜光佑、黄可权、陈敬第、郑篪、程起鹏、吴兴让, 为清末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二班的毕业生。该班于1904 年10 月入学, 1906 年6 月毕业。③ 后来执教广东法政学堂的金章、朱大符、叶夏声、曹受坤、张树 、黎庆恩、陈融等都是该班毕业生, 故广东法政学堂讲义录中政治学讲义的编者,也极有可能出自他们当中。而在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担任政治学讲师的人正是小野塚喜平次。法政速成科是专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 从1904 年5 月到1908 年4 月, 共开办5 期速成班和1 期补习科, 先后入读的中国学生约两千人, 毕业学生达1215 人。④“所聘诸科教习皆日本最有
————————————————————
①参见《游学译编》, 罗家伦主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编》, 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影印, 1968 年, 第961 、1071 、1217 页。但第10 册广告中将该书作者写作“大塚喜太郎”, 第11 册又作“小塚喜平次”。
②不过, 郑篪的译本似可反映小野塚在明治晚期的讲义就已经在对《政治学大纲》进行调整了。校者《序言》(作于光绪三十三年) 称: “小野塚博士所著《政治学大纲》久已风行于时, 第详于国家机关而未及于国民行为, 且于此学之应用亦引而不发, 未厌学者之望, 是犹为其五年前之旧著也。侯官郑君篪归自东瀛, 出示其所述讲义二篇, 则为博士最近之绪论, 研究益精, 所以为此学观察判断之标准者益详且备。东方此学之成立殆将基于此乎。”
③该班学生名单见《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同学录》, 江苏省立官纸印刷厂1917 年印, 第2 页; 法政大学史資料委員会编:《法政大学史資料集》第11 集, 京: 法政大学, 1988 年, 第145 —147 页。
④安岡昭男:《解題 清国留日学生と法政速成科》,《法政大学史資料集》第11 集, 第245 —262 页。
本文责编:zhaozi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大师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91866.html 文章来源:《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