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外交思想史的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02 次 更新时间:2008-07-11 14:02

进入专题: 王福春  

王福春 (进入专栏)   张学斌  

从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国家诞生时算起,迄今西方外交思想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2000多年的西方外交思想史,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西方古代外交思想史,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末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族国家尚未形成,基于主权平等的外交理念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但与中国古代社会有所不同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例外),在古希腊和中世纪的意大利先后出现了城邦国家,它们的之间的交往形式与后来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形式存在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具体说来,西方古代外交思想史又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古希腊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中叶)。当时外交十分发达,各城邦之间频繁交换外交使节,开展结盟与反结盟以及召开国际会议。古希腊人提出的“国家平等”和“国际社会”的概念以及其他外交原则对后世外交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二、古罗马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古罗马人对外交的主要贡献是他们创设了国际法和契约神圣的观念,从而成为近代西方国际法的重要渊源。罗马人在外交礼仪和外交策略等方面的思想也不应忽视。三、中世纪时期(公元476年-公元14世纪)。中世纪是西方外交衰落的阶段,外交行为无序,且以欺骗和狡诈为特征。当时流行的是教皇的“教权至上”和“世界王国”的观点。从8-14世纪,经过教权和王权的漫长的斗争,最后王权取得胜利,欧洲才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

第二个时期,是西方近代外交思想史,从15世纪到19世纪,约500年的时间。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民族国家体制终于形成,基于主权国家平等的外交理念和制度从欧洲确立并推广到全世界。具体而言,西方近代外交思想史则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一是意大利阶段(公元15-16世纪),意大利人创造了常驻使团制度和领事制度,遂成为西方近代外交的鼻祖,拉丁文是当时外交界的共同语言。二是法国时期(17-19世纪)。17世纪以后,欧洲民族国家体制兴起,荷兰人特别是法国人在西方外交中独领风骚,他们提出了国家主权和国家至上的思想,创设了国际法以及在中央政府中率先设立管理外交的专门机构,在外交活动中注重礼仪和外交官的培训,从而称雄西方外交界长达300之久。法语则是17-19世纪国际外交界的通用语言。常驻使团制度、外交专门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国际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规范外交(制度化)的三根支柱。

第三个时期,是西方现代外交思想史(20世纪以后)。该时期的特点是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者,但同时出现了国际组织和跨国集团等非国家的行为者,传统规范外交发生危机,新的外交形式如首脑外交、多边外交和经济外交等纷纷涌现,美国成为西方外交思想的中心。具体来说,西方现代外交思想则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阶段(1914-1946年)。旧的民族国家体制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传统外交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实行公开、民主的外交,力图挽救西方外交的颓势,并回应苏俄社会主义外交的挑战。20年代以后,法西斯主义等极权主义崛起,西方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的斗争构成了该阶段西方外交思想史的焦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西方民主主义经过罗斯福的改革,重新获得了发展。二、冷战阶段(1947-198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盟友成为敌手。西方为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发动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内容的冷战。冷战是东西方的全面对抗。在这个对抗中,美国失掉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垄断地位,前苏联则走到了亡党亡国的境地。西方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也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而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理论。冷战对抗初期,双方的意识形态色彩浓郁,但在60年代以后逐渐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与此同时,中国开始成为独立的力量,日本欧洲等也取得了对美国的经济优势,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更加速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三、后冷战时期(1989年-现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东欧政治地震和前苏联的瓦解,宣告了冷战的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后冷战时代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一超多强,总体上是和平与发展,但世界并不太平。美国企图建立单极霸权,北约东扩、加强日美安全同盟以及部署TMD和NMD等,都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最新例证。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先后提出了“新干涉主义”、“历史终结论”和“文明冲突论”等,其思想动向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世界的未来、新世纪的国际格局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目前已经展开的这场单极和多极的斗争结局。

研究西方外交思想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对西方政治思想、西方外交思想、西方文明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对外交学有所涉猎,并对外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能在总体上加以把握。本书作者尽管水平能力有限,但出于创新和繁荣学术之目的,仍不揣冒昧,对此勉力进行了探索。当然,写作中难免存在缺点和疏漏,还望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各章节的分工大致如下:

绪论、结束语、各章序言、第1-6章:王福春

第五章第四节:方利平 王福春

第七章:杨毅刚

第八章:李全

第九章:冯全普

第十章:张学斌

第十一章第1-3节,第6-14节:牛仲君

第十一章第4、7、15节:王福春

第十一章第5节:王福凯

第十二章第1-2节:王福凯 王忠凯

第十二章第3-4节:王福春

第十二章第5节:王福春 王忠凯

第十二章第6-7节:张秀台

第十二章第8-10节:张军

主要参考书目:杨毅刚

最后,王福春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进入 王福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王福春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