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武:"不真的真理"与爱因斯坦之说

——当代思潮系列评说之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28 次 更新时间:2015-07-20 09:58

进入专题: 政治思潮  

孙凤武 (进入专栏)  

 

(一)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既然是客观的,就直接表现为具有绝对性,但真理做为一种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就直接表现为具有相对性.但这里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又是统一的.由于客观事物的属性、联系和关系是复杂多样、不可穷尽,且发展变化的,又由于主观世界的属性、联系和关系也是复杂多样、不可穷尽,且发展变化的,特别是由于主观世界同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使这里的相对性尤为令人瞩目.从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看,人们总是努力追求所谓绝对真理,但所得到的却总是所谓相对真理.如果说古代哲人对此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感知的层次上的话,那么近代和现代哲人则对此已深入到内在的、理智的层次上.弗·培根认识到:"即使在普遍命题中,我们也不要求精确的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6页)"休谟问题"(鲍波尔所说的"归纳问题")和"康德问题"(鲍波尔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有效性问题"),就认识论的实质来说,是对真理具有相对性的一种折射和无奈.费希特看到,人的认识"不能穷尽一种对象的所有属性."(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黑格尔则从人类哲学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结论说:"一种真理同时又是不真的真理."(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4页)在他看来:"真理就是全体".(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6页)而单个的判断,即使是正确的,也会“不真”,"因为判定的形式总是片面的,就其只是片面的而言,它就是不真的."(同上书,第100页)恩格斯关于波义耳定律的真理性和雷尼奥对它所作改进的论述,是人们熟知的.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之超越牛顿的经典力学,也为科学界所公认.近几十年来,对宏观大尺度的宇宙现象的新发现,又使相对论力学,受到了挑战.据此,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诸多流派的理论,从维也纳学派石里克的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者鲍波尔的"证伪主义",从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到沙佩尔的科学实在论,都以现代科学为背景,肯定了真理的不完全性和可变性.罗素的这句话,已经得到了当代哲学家们的广泛认同:"绝对正确是永远达不到的."(我的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9页)鲍波尔说:"我们科学知识中可能是肯定的一切,只是就一定时间内一定理论得到优选来说的."(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罗蒂则扩展为:"没有君临一切之上的合理性结构."(哲学与自然之镜,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71页)

(二)这里,有必要对当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理论家波格丹诺夫对恩格斯承认有个别的"永恒真理"的批评,重新做出评价.无疑,恩格斯反对杜林鼓吹的"永恒真理"观是正确的.但恩格斯却同时说,象"2乘2等于4"和"巴黎在法国"是"非常罕见"的永恒真理,则显不妥。波格丹诺夫批评恩格斯的说法是"不坚决果断","流露出他对某些尽管是可怜的'永恒真理'的承认",这一批评,并没有什么不对.在这里,恩格斯的确表现出了某种不彻底性,因为他承认永恒真理是存在的,只是“非常罕见”而已.其实,即使"2乘2等于4",那也是在十进位的前提下的真理,如果在二进位的前提下,就不是真理了.同样,"巴黎在法国"也是在现行地理疆界前提下的真理,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国界消亡了,就不是真理了.当然,即使人们把这些前提的变数讲得再多,也不会穷尽一切的.应当说,列宁批评波格丹诺夫对恩格斯的修正,是欠当的,这反映了列宁本人在理解上的偏颇.与此同时,列宁还把真理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两种,他在批判卢那察尔斯基的某句话时说过,卢那察尔斯基说的"前半句包含着绝对真理,后半句包含着相对真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3页)。这种划分方法,影响了原苏联和中国的哲学界,致使一些学者至今还认为有两类真理,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致相信"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类无法证实的判断,并徒劳地在那里寻觅那些原理是所谓"绝对真理",那些原理是所谓"相对真理".

(三)在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中,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业绩,令人瞩目.他在1905年发表的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文章,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文章和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理论文章,是科学殿堂中极富创见的瑰宝.而其中的后篇文章,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篇文章中所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在三年后被他的老师闵可夫斯基预测为会对近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果然,人们不久便认识并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爱因斯坦在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所作的"理想实验"揭示,在与光速接近的高速运动中,运动客体在观测主体看来,长度缩短(尺缩)和时间变慢(钟慢)的测量效应发生了.这就表明,被测物体的时空对于观测者来说,具有不可摆脱的依赖性,也可以说,测量值等于本征值与主客体关系效应之和.当然,这里阐述的相对性原理仅限于两个作相对匀速运动的惯性系,为了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加速运动系统,爱因斯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引力问题的研究。他终于揭示了,时空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而且取决于物质的分布,从而提出了"等效原理":"由于物质的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等"(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165页),就可以推断出,一个具有某种加速度的非惯性系,等效于含有均匀引力场的惯性系.也就是说,在一个加速系统中所看到的运动与在一个存在引力场的惯性系统中所看到的运动完全相同.正是在"等效原理"的基础上,他在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并在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基础>一文.爱因斯坦关于相对性的普遍性的原理,显示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人的认识环境、条件不同,相对独立的主体与相对独立的客体的联系方式不同,亦即主体观察客体时所设定的参考系不同,做为对象的客体,对于做为观察者的主体来说,便会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因而,主体对客体所做的真理性的判断,便会有所不同.这种相对性原理,促使当代一些科学家对于真理获取的过程,做出了新的探索,从而突破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传统的理论模式,使真理的相对性在新的视角上显现出来.现代思维科学的一些学者,引入了精神分析理论和现代系统科学的新成果,指明人的大脑既存在意识的活动,又存在潜意识的活动,并显示出"多个自我"的状态.灵感做为大脑活动中的一种自组织行为,或许就是这种意识与潜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现代神经生理学在从巴甫洛夫的反射水平提升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后,一些学者开始探索神经元细胞中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这些高分子的功能,发现它们能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编码,在编码的过程中,有些信息被整合到逻辑通道中去,成为意识,有些信息则未被整合到逻辑通道中去,而成为潜意识.两者在交互作用中,常常出现激活态,这就是灵感.这种灵感所产生的知识,虽带有"黑箱"的性质,但有些却是真知识,即真理.由此,人们可以从新的视角看到真理所具有的相对性.在我国,对于真理具有相对性的科学命题,几乎无人公开否认。但在信奉某种科学理论的过程中或在实际评价某些具体的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一些人在事实上否定了真理的相对性,而陷入了绝对真理论或永恒真理论。他们把某一学说的真理性无限夸大,并宣称对之“信仰”,因为据说这一学说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错误,不但放之四时而皆准(时间),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地点)。顶多不过是对之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或要联系实际,接好地气而已。这种弊病,不但在主流话语中存在,而且在非主流话语中存在,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进入 孙凤武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政治思潮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058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