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等:2002年国际政治大趋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86 次 更新时间:2015-06-19 12:55

进入专题: 2002年国际政治趋势  

王逸舟 (进入专栏)   阎学通 (进入专栏)   陆忠伟  


内容提要:新世纪初年的国际政治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影响,更使国际格局呈现出一种混沌迷离的状态。这种状况,主要缘于冷战格局崩溃后,新的国际政经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还处在一个大调整的进程中。大调整时期的国际格局,其特征便是多变。虽如此,其变化趋势仍非无迹可寻。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本刊邀请王逸舟、阎学通、陆忠伟三位学者,对2002年的国际政治形势作一番梳理。


国际关系中的变数

2002年国际关系中既有令人担忧的因素,也有令人看好的一面。

首先,"9·11"综合症将继续发散。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将要结束,有迹象表明它正在寻找新的打击目标,如伊拉克、索马里等,这引起了联合国及其它国家的担心,担心反恐斗争扩大化,使得反恐联盟产生分裂。

"9·11"事件对美国内外政策产生了深刻冲击。美国能否从这场打击中很快振作还很难说。现在的总统权力大大加强了,这也对公民个人权利有消极影响,对移民政策、对外关系产生冲击。

美国经济2001年陷入衰退,"9·11"更使其雪上加霜。人们对美国经济未来走向说法不一,有人说2002年会复苏,有人则说衰退会加剧,但现在只能说不确定。美经济明年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是朝好的方面发展还是进一步恶化。

其次,国际安全形势继续动荡。"9·11"事件后,全球安全格局重新“洗牌”,过去的格局被打乱,新格局尚未形成,大国间的磨合、互动过程还远未结束。比如现在最热点的阿富汗,形势将会继续动荡。阿富汗虽然已经成立了临时政府,但要在过渡期六个月完成稳定的任务,包括使难民回到家园,与其它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使糟糕的经济恢复正常,孰非易事。有人担心阿会有新一轮军阀混战,也有人认为会走向和平建设安定状态,现在还很难判断。由于本·拉丹没抓到,塔利班还未根除,所以美在阿的行动并未结束,美在阿的军事存在仍会保持,这将对这一地区的形势产生复杂的、微妙的影响。

再有,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可能打乱全球战略平衡,使国际间军备竞赛、大国间军事紧张包括各国间不信任感进一步加剧,其后果将是非常消极的。

此外,围绕单极、多极间的斗争仍会继续。美国要按新的武器体系、新的反导手段来保持全球战略霸主地位,所以俄与美现在看来很接近,其实有很深刻的矛盾。

消极因素只是影响国际关系走向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国际关系调整进程中,一些积极的因素正在或将会发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地区内部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如中国与东盟承诺未来十年建立自由贸易区,APEC各成员体之间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西欧,欧元生效后,对欧元区各国经济是个很大的推动,也会刺激周边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搭上顺风车。地区一体化不只是经济,包括政治间对话、相互间的信任,在某些安全问题上加强沟通。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国家间的好处多国共享,一个国家的问题多国对付。

其次,"9·11”事件后的国际反恐斗争及其它事件证明,联合国的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是当今国际社会最有道义声望、向心力的国际组织。它理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打击恐怖主义、缓和南北差距,以及处理一些地区内部紧张局势等。

再次,世纪之交的这几年,新生代领导人的出现已是世界上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这批新领导人总的来说都有一个特点:比较了解全球化时代的新特点、新变化,更加愿意参与国际间的合作,懂得国际机制、联合国作用,更重视新安全、新合作规、也明白新的国家利益实现不光在本国国内,而且应当通过国际合作实现,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各国际组织来实现。这批领导人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些清新的执政风气,各国政治、社会气象的改观,也会造成各国内部、各国之间一些新的、积极的变化。

第四,"9·11"后,俄美关系迅速拉近,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最近,美单方退出反导条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美关系的继续接近,但不会根本破坏它们的关系。虽然两个大国之间必定会有摩擦、分歧,但俄美目前想要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合作的态势,而不是激烈对抗。在中美关系方面,美国布什政府现在已经看到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的重要性,"9·11”事件让美国人看清其真正面临的现实威胁不是中国。大国关系,“斗而不破”。新的一年里中美仍会有一些矛盾,如台湾问题、反导问题、人权问题,但经贸关系两国也不会断。

第五,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奠定了国内继续发展、国际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基础。新世纪第一年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我们成功地入世、成功地申奥、成功地举办APEC和上海五国会议等等,良好开局会对下一步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中国入世,会大大加速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会促进社会、政治、法制、中国外交各方面的变化,使得中国在地区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角色,在全球起到更加建设性的作用。

第六,中东局势已经走到了最低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能新的一年中东和平会有新的转机。双方像现在这样打下去是没有出路的,不是“双赢”,而是“双败”。双方阵营内部有可能出现相对温和的声音,甚至出现新面孔新方案,使得巴以和谈进入一个新阶段。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海京采访整理)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

国际安全形势:变化将小于2001年

总体上讲,2002年国际安全形势不会像2001年变化这么大。

2002年全球安全形势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是否会把反恐战争扩大到其他国家。现在看来美国会比原先预期的要早完成在阿富汗的主要军事打击,最迟在2002年春季之前就能够结束在阿富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国结束在阿富汗的战争后,如果把反恐战争扩大到其他国家,对世界是个比较大的危险,可能会导致出现所谓的“文明冲突”,使全球的安全形势恶化。美国国内现在对于这个问题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要想有效削弱国际恐怖主义力量,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些力量进行军事打击。另一派则认为如果对阿富汗以外的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就会加剧美国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由于很难直接把美国认定的这些国家的恐怖主义组织同"9·11”事件联系起来,如果进行打击,穆斯林国家就会认为美国是对穆斯林进行打击。这样就会导致世界上穆斯林反美情绪增长,有可能使更多极端分子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给美国国内造成恐慌。

2002年局部战争仍然可能比较多。中东形势会比今天更加严峻,巴以冲突可能不断升级。原因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不断摇摆。在"9·11"事件之前,美国对巴以冲突采取的是“不平衡、一边倒”的政策,这使得阿拉伯国家不满。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改变了策略,实施平衡政策,但导致以色列的不满,开始在巴以冲突上采取强硬立场,致使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对以色列进行了武装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政策往回调,又开始向以色列倾斜。2002年,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政策可能继续在巴以之间保持得平衡和向以色列倾斜两个政策之间摇摆。而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对整个地区形势的影响很大,它的政策越摇摆,越会带来这个地区的动荡。

2002年大国合作可能会出现变化。2001年9月以后大国合作是基于反恐这个基础,2002年这种合作能否长期持续下去呢?上半年应较有保障,下半年则无法确定。就美俄关系而言,努力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是俄罗斯的长期政策。2002年普京肯定还会继续努力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但客观上能否改善则是另一个问题。反恐虽然使美俄关系向前发展,但美俄关系的改善是有限度的。

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政府之间的合作在加强,但与此同时,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美国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加剧,会加剧穆斯林民众与本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在美国对其他穆斯林国家进行打击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就会陷入两难境地。这不仅仅表现在阿拉伯国家,而且在非阿拉伯国家同样也有这种情况,比如在欧洲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战游行。如果美国扩大打击范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许多国家的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矛盾。这就有可能导致2002年全球许多国家的内部矛盾尖锐。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2002年会进一步增长。由于日本今年经济形势好转的可能性比较小,民众对国家发展状态不满意的情绪会进一步增长,这种情绪必然会影响日本领导人的内外政策。由于日本政府短期内改善日本经济的能力有限,为了弥补在经济方面没有成绩,日本政府必然会把精力主要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以求有所建树。

"9·11"事件后,中国面临的整个国际环境有所好转,好转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因为反恐上的合作而得到了改善,减少了美国对中国构成的战略压力。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带动了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改善。但是2002年中美关系也要面临一些考验,如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中国加入WTO后,如果美国经济持续走低,美国国内可能会有人把中美之间的经济问题政治化;反恐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内可能会有人在武器扩散问题上找中国的麻烦等。这些潜在的因素可能会对中美关系有负面影响。2002年中国在和第三世界关系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中亚与中东。

在东亚地区,中国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外交关系。中国已经提出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但2002年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则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努力去做。(本刊记者王海京采访整理)

国际形势“稳而不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陆忠伟

上世纪90年代,人们额首庆幸:“再见了冷战”;但10年之后,谁曾想再闻隆隆炮声。可以说,"9·11”将十多年来所积聚的矛盾一下子释放出来,以动荡而载入国际政治史册。"9·11"事件和它的后续影响改变了国际局势,南亚、中亚等局部地区陷入了动荡,国际形势出现了“稳而不定”的特征:“稳”是相对的,即针对整体的国际环境而言,它指世界大战爆发的“燃点”升高,军事冲突的成本上扬及边际效益下降。从而致使各大力量对“大和平”的维和意识增强。

从稳定、积极的一面看,"9·11"事件深刻影响了各大国的对外政策。美推动建立“反恐怖联盟”,促进了各大国调整外交日程与大国高层会晤的空前活跃。从各大战略力量的安全定位看,反恐、求稳成为各国安全利益所在,俄日欧等国在反恐思维上有了共同的平台,在改善对美关系上有了“直通车”,对参与国际安全有了新跳板。反恐合作的进展,导致国家关系的重新洗牌。中美、美俄、美巴、美乌关系的调整都带有反恐合作的色彩。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12月8日访俄前夕表示,“俄支持美反恐斗争,从而把双方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美俄关系有了‘根本性改善’”。

此外,面对“恐怖性非对称战争”的威胁,各国高层认识到,安全压力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恐怖活动,国际恐怖活动的猖獗以及活动手段向NBC(核生化武器)的升级危险进而使非传统安全合作空间扩大。为应对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未来的各种挑战,各国将积极探索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新方式。外交成果的积淀及相关反恐规则的确立,构成了国际形势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不定”是绝对的,针对某一地区、局部的形势而言,突发事件、恐怖活动、局部战争此起彼伏,炮声不断。国际社会仍然处在局部动荡、高风险的安全环境之中,尽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和平红利”仍未到手。

恐怖主义是国际政治复杂矛盾的反映。"9·11"表现形式是恐怖主义,但其根源在于经济,以及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南北差距、民族矛盾、宗教极端、资源享有等问题因各种势力的介入,终演变成国际冲突的热点,一举激化而不可收拾。鉴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于消除,南北差距拉大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国际恐怖主义也将呈现某种长期性和更大破坏性。

美反塔战争已近尾声,牵动了国家关系的新一轮调整,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已经出现重新组合的迹象。中亚、南亚等恐怖活动重灾区是欧亚板块的结合部。战争结束后,美与中亚国家军事及外交关系的重新塑造,势将对中亚安全态势产生影响。因而决定了主要战略关系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反恐战争尘埃未定,有长期化、扩大化的危险。近日,印度议会遭恐怖分子袭击,使印巴关系骤然紧张,克什米尔地区为战争阴影所笼罩,南亚局势险象环生。

总之,新世纪头年,是国际关系大分化、大国安全战略大调整、世界局势大动荡的一年。国际形势好比万花筒,"9·11"摇动了其中五彩斑斓的晶片,使之离散聚合、分化不定,处于一个流动过程之中。日本人选择了“战”、“乱”、“恐”、“崩”等字作为今年的代表性汉字,反映出世界和平与发展直面深层矛盾。


原文来源:《瞭望》(京)2002年第01期

进入 王逸舟 的专栏 进入 阎学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2002年国际政治趋势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5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