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觉者——林逸鹏杨培江双个展《各造其极》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1 次 更新时间:2015-05-26 14:22

潘知常 (进入专栏)  


一位禅师曾棒喝:“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可是,还有一位禅师却曾棒喝:“不捂你眼,你看什么”。

中国绘画的美学奥秘,其实就全在“捂你眼”,所谓“肉眼闭而心眼开”、“官知止而神欲行”,绘画之为绘画,因此也就是中国人“心眼”的对应之物。犹如中国的戏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全然不是在“看戏”,而是在“听戏”。中国的绘画,也不是在看画,而是在品味笔墨。这又犹如西方的歌剧,而并非西方的话剧,主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声音。中国绘画主要的也不是内容,而是笔墨。无疑,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成之在兹。

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失之也在兹。“捂你眼”背后的“心眼开”,亟待的是悟性极高的“为笔墨而生”者、但开风气不为师者,遗憾的是,更易于造就的,却是墨守陈规者、坐吃山空者。无数的既“捂你眼”但却“心眼不开”的“因笔墨而生”的画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中国的绘画因此被“形式化”、被“笔墨化”,从千年一律到千篇一律。世界之为世界,也无非只是石涛所谓的“戏影”,所谓“云烟游戏”。

惟其如此,周友功才力赞陈洪绶为:“大觉金灿”,意即觉他人所不能觉,觉他人所未曾觉,觉他人所不敢觉的金光灿灿的觉者。

现在,我也要力赞林逸鹏先生为“大觉金灿”,力赞杨培光先生为“大觉金灿”,因为他们也同样都是觉他人所不能觉,觉他人所未曾觉,觉他人所不敢觉的金光灿灿的觉者!

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尽管依旧被“捂你眼”,但是却“心眼”大开。为了开掘笔墨的奥秘,既不跪拜传统,也不尾随西方,而且,不是“因笔墨而生”,而是“为笔墨而生”,因此,也就不惜各造其极、各适其极、各享其极、各有其极,最终,千年的笔墨在他们的笔下绽放五彩,古老的中国画在他们的手中也再谱新篇。

谓予不信?请看他们的双个展《各造其极》。

金光灿灿的觉者心路,将在这里为你展开!




(林逸鹏,南京师范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杨培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进入 潘知常 的专栏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32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