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如何塑造一个勤廉高效的现代政党

——学习习近平关于重构政治生态的论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5 次 更新时间:2015-05-22 15:33

进入专题: 现代政党   政治生态  

宇文利  


  摘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善治长治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入手,致力于重构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铺垫基础,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政治保障。习近平关于重构政治生态的论述包含了对政治生态的精到解释和对优良政治生态的原则要义、重点工作、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的阐发,对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政治生态 清正廉洁 治政思路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并反复强调了政治生态问题,对从严治党、改善政治生态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直指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环境和战略布局,既阐明了当前和今后管党治政的工作目标,也提出了重构政治生态的基本任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政治生态的论述,对于体悟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开创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很有帮助,对于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基本思路和科学治国、从严治党、文明治政的重要思想也大有裨益。


  政治生态:从政环境的改善成为党的建设的关键命题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召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尽管这并非他本人第一次提到政治生态的命题,但却首次简明而准确地指出了政治生态的基本含义。“从政环境”的说法简明扼要,抓住了政治生态这一复杂概念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点明了政治生态的属性和本质。众所周知,政治生态是一个政治科学术语,具有庞杂纷繁的思想内涵,常被政治学者和政治科学家们使用。所谓政治生态,简单来说就是政治行为的环境系统,指的是某个国家(地区)政治生活与政治活动的环境、氛围和条件。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治生态是一种政治环境系统,环绕在政治活动和政治运作的周围,当然也囊括了由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带来的那些人文性要素。它是集政治文化、纪律和政治运行的基本法则于一体的场域性的政治形态显现和政治状态反映,也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建设的系统化的软性环境和柔性空间。
  不过,由于官员们所从事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因此政治生态就指向了既由社会成员和官员们参与构造同时也制约着他们行为的外部条件,即他们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展开政治行为和作为的外部环境。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特定的政治系统内,政治行为人主体特别是政党与官员的政治行为,既深受其所处的政治生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直接反映政治生态的良莠与优劣。正是由于政治生态对政治行为人和官员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注重从政环境的改善就成为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相关联的重要内容,也就成为党的建设的关键命题。


  重构政治生态要义是党建,抓手是党风
  政治生态在任何一个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政治体系中都存在,可以说是与政治相伴而生的必然条件和关键系统。一般说来,政治生态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一旦形成了依赖于某种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政治生态,它就不容易改变。
  不过,无论是从历史经验看,还是从现实要求看,政治生态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慵散堕怠、混乱不堪,否则就会成为政党作为与政治运行的掣肘和负累。鉴于政治生态是政党及其官员开展政治活动、政治作为的重要场域和环境,重构政治生态的关键也就一方面指向了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资源,另一方面指向了领导干部所赖以活动和作为的“从政环境”。同时,由于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现状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在政治生态中,政党及其官员是主体,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建设政治生态就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议题,而重构政治生态也必须立足于党的建设,以政治生态中的党风问题作为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无小事。可以说,所有腐败行为,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做出“八项规定”,狠抓“四风”,就是立足于此、着眼于此。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力气改进作风,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是对人民群众关切和期盼的积极回应,对于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重构政治生态的要义还是加强党的建设,其关键的切入点和着手处就在于改善党的作风,通过党风改良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重构政治生态的原则是从严治党,要求是干部廉政
  任何一种政治生态都是由政党、政体、政治和政治人等基本要素组成的。由于传统差异和现实需求的不同,各种不同政治生态中起枢纽作用的要素也会出现差异。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政治活动的核心和灵魂,这不仅是中国政治社会历史发展之必然结果,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贪污腐败现象,成为破坏党风政风、给党的肌体造成侵蚀的严重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不仅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败坏了党、政府和官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当前,重构中国的政治生态,目的在于塑造一个勤政、廉政、高效的现代政党,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障。而要实现这样的政治目标,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坚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时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坚持严的标准、采取严的举措”。 通过从严治党带动从严治政,借助对政治活动人和行为人进行严管和管严,使得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和警戒,“烂树”“病树”得到拔治、“歪树”得到扶正,从而使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形成廉洁从政的优良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从严治党是对全党而言的,即要求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远大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由于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权力的实施者和代行人,他们的从政价值观如何、理想信念如何、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党,直接影响全体干部和全社会。
  为此,从严治党、改善从政环境就要从党的干部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政治生态的新目标是荡涤污浊、风清气正
  政治生态是人们社会生活场域的一部分,与自然生态中那些自然存在的山山水水类似,政治生态中充满的是人文性的“山水”与“空气”,也即人与人的政治行为表现所构成的空间和氛围。保持自然生态需要清除污泥浊水,保持政治生态干净清洁同样也要祛除痈疽、消除歪风邪气、清理违纪贪腐现象。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谈到夯实管党治党基础时,他强调要建设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同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腐败是政党肌体的“癌症”,是导致官员作风不正的诱因,也是破坏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的痈疽。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数不清的政党和政体都是因为腐败透顶而轰然倒塌,从而导致人亡政息的结局。因此,反对腐败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治党治政的不二法门,是保证良好从政环境和优质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在参加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 这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祛除腐败污浊、构建良好从政环境和清明政治生态的重视。
  不言而喻,所有腐败都涉及到权力运作,所有腐败也都污染党风政风。反对腐败是中国共产党在整治从政环境、改善执政作风方面的一贯做法。当年,为保障陕甘宁边区政治上的清廉昌明,毛泽东主席就曾严惩腐败,倡导“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
  今天,要构建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实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党建新目标,极有必要借着当前已经取得的反腐成果乘胜追击,下大力气推进标本兼治,狠抓落实,扎实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直到彻底实现政治上的山清水秀、风清气正,使全体人民长久地共享清洁干净的政治空气,共沐和煦温暖的政治阳光。


  重构政治生态的现实途径是立规矩、去惰性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政治生态中总有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资源等外部条件构成其组织要素。这其中,人是关键性的要素。在人的要素方面,干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现和支撑其作风与表现的组成部分,既体现着干部为政意识的微指标,也构成了政治生态的“软实力”。换言之,人怎样来看问题、行规矩、显态度,直接反映和表现着从政环境,也直接展示着政治生态。在当下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官员是其中“人”的要素,也是发挥决定作用、扮演关键角色的对象。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态中之所以腐败滋生、出现官民隔阂,与官员的纪律意识和行政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倘要切实改善党风政风,改善从政环境,就应该从各级各类官员身上的“知、情、意”基因抓起,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行政态度和扭曲的行政心理。当前,最直接、现实和具体的从政环境建设就是要使各级官员树立规矩意识和敬畏心态,消除他们在行政行为、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难以遏制的懒政习气。中国共产党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政治组织,必须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政治规矩,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
  在今年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规矩和纪律,一些党员干部也就失去了思想上、行为上的禁忌,就敢于为非作歹、圈罗势力、罗织圈子和派系,就敢于施政怠惰、不作不为,做出影响乡邻、玷污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健康的懒政事情来。
  毋庸讳言,如果失去了健康的政治生态的约束,不管是位阶多低的官员都有可能在高压反腐作用下走向不敢作为的地步,都有可能去破坏党政纪律和规矩。倘若如此的话,他的作风又岂能清正廉明,他又怎么不会懒惰怠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不正是对不作为官员形象的刻画和对官员懒政内因的揭示吗?而这种懒政作风形象和作为背后所遮掩的,不也正与失范失效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联系在一起吗?
  为此,要改善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优良从政环境和优质政治生态,也就有必要从内至心理、价值观,从外到语言行为,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官员进行全面而严格的管治,彻底清理治党治国治政的直接环境与氛围,把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唯如此,才能够打造出文明、优美、和睦的政治空间,涵养好良善清正的从政环境。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新华网,2015年3月5日。

    进入专题: 现代政党   政治生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17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