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祯:交往—与台湾青年朋友的通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0 次 更新时间:2015-05-03 13:29

进入专题: 台湾青年   两岸关系  

吴国祯  

现在海峡两岸沟通往来很是顺畅,特别是台湾的人可以无拘束地,方便迅捷地到大陆。但是,回到30年或更早前,这些不仅是绝对的不可能,还会带来今天人们不可思议的灾难。

大家知道两岸自1949年以后,就完全断绝了往来。两岸的往来开通,从台湾来说,固然始自1987年台湾方面开放去台的大陆老兵回故乡探亲,其实早在1971年的9月就由于中美关系的解冻,台湾的海外留学生可以经由美国的管道赴大陆而开始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人员的往来是绕道美国,这样开始松动的。有谓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时并无路,开始第一次迈开步伐的人,肯定是最艰辛的。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容易被忘怀,现在两岸的人们居然对这段历史所知很少。

我常说,事实也是这样,两岸自1949年以降,有人员的往来始自1971年,在海外的台湾留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卫钓鱼台运动」后,有五位台湾留美的学生第一次登上大陆的土地开始的。他们来到大陆,来到北京,就受到当时大陆的总理周恩来的接见。从两岸关系的角度看,这无疑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然而,我也很遗憾和不解的是,两岸的一般老百姓不知道这个历史不足为怪,而大陆的官员竟然对此也非常陌生,乃至不知道。对两岸关系历史认识的迟钝,确实也很反映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总之,70年代台湾的留学生和他们在台湾的亲属,就经由美、欧的管道去了大陆。这个事情当然是犯了台湾当局的「死罪」,去了大陆谁还敢大声模样地说他去过了大陆?除非是他是下了狠心,再也不回台湾了。

当时,中美没有直航,人们就只能走香港进入大陆。当时港英政府的移民部门和台湾的情治部门是挂钩的。果然,那五位第一次去大陆的台湾学生的名字,在他们路过香港进入大陆后,很快台湾方面就掌握了。就在他们到大陆后,约一个星期,《中央日报(海外版)》的头条就刊登了台湾当局吊销他们台湾护照的通令。台湾当局的这个动作很明显是杀鸡儆猴,想吓阻以后谁还敢去大陆。但是,如孙中山所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971年以后,从美欧去大陆的旅程不仅无法切断,反而络绎不绝了。多年以后我一直想找出当年《中央日报(海外版)》的这则新闻,台湾的朋友也帮了忙,到台北的公立图书馆也去找了,但是就是缺了那几天的报纸,这事着实让我不解。

我也是在1975年的3月份,第一次「偷偷」地从美国来到大陆走了一趟,总共在大陆待了有两个多月。考虑到经由香港的危险性,我就先到纽约和朋友会合后,搭乘巴基斯坦的航班,取道巴黎、法兰克福、开罗,经由巴基斯坦,进入新疆、华北到达北京。这条航线路长、时,但也最安全。记得是第一晚离开纽约,第二晚到开罗,第三天的傍晚才到北京。飞机飞越过新疆的喀喇崑仑山时,所见山川的雄伟,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我在北京的头几个晚上都睡不好,几次梦到被捕,被关进监牢而惊醒。但很快旅途的所见,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这团的成员七人,全都是台湾本省人,应该算是首次台湾本地人以团的名义登陆的。我们从小在台湾出生长大,从学校的历史、地理教育,对于大陆也是熟悉的。但是也很陌生,因为对于大陆1949年以后的情况,基本是无知的。我们在大陆去了东北、陕北、西安,路过河南、湖北,去了湖南以后再到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地。我一路上忙着记录所见,整整写了一大本笔记。我还拍了近千张的幻灯片,如实地记录我们一路的所见,诚属可贵。

大陆当时物资上远不能和外界相比,我们所到之处的不少小地方,如一些县城,倒是很类似于我小时(50年代)花莲的样子。4月时,我们到了南京上海一带的江南,正遇上杏花春雨,如唐诗、宋词上所描述的江南,美不胜收。当时的大陆可谓没有公害污染,所到之处都展现着一种淳朴的氛围,景观是这样,而一路上所遇的人们也一样,都是非常纯朴的。

1977年6月,我得到批准来到北京工作。我在三藩市朋友认识的旅行社买了机票,准备飞夏威夷、东京,到香港后进入大陆。旅行社的老板说,你持的单行飞香港的机票,没有离开香港的,这样在入香港时,肯定会受到港英移民局的注意,那就不好了。他于是帮我买了一张从香港飞台北的机票,并说这个旅程的票我不收你的钱,只要你到了香港把它寄回给我就好了。我和这个老板素昧平生,对于他的关照,我一直感念着。多年以后,很遗憾我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他,向他再次表示感谢。我到香港后,本想在香港玩几天,但准备送我进入大陆的香港朋友说,我不宜在香港多停留。这样第二天我一早就经罗湖口岸,进入大陆了(当时还没有深圳市的行政编制)。

这样直到1993年的12月,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台湾方面才允许我回到台湾探望我年老的父亲。当时赴台须经香港转机飞台北,周折耗时。在香港时,得到中华旅行社换正本的入台证,所以台湾方面掌握着我入台的班机。抵达台北在入关处,大陆同胞救济总会派了个年轻人来接我。我则全程用台湾话和他交谈,表示感谢关照。这个年轻人一时还反应不过来,如何会从大陆来一个能说流利台语的「大陆人」呢?

时间过得很快,距我第一次来大陆,已然40年过去了,回想当时我还不到30岁。这些往事和台湾的年轻朋友谈起来,他们不免感到带有传奇的色彩。其实人的一生也就是平凡,当你想到可以做应该去做时就做了,也就是这样。事后就是无怨、无憾和无悔!一些后来者可能看作是关键的时刻、关键的事情,在当时也就是感觉是应该做的平常事。

    进入专题: 台湾青年   两岸关系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4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两岸犇报》第9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