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清:杀人凶手为何受到同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98 次 更新时间:2005-09-16 01:08

进入专题: 王斌余  

曾学清  

中国,一个崇尚英雄的古老国度,曾几何时,开始崇尚起杀人“英雄”来了。

甘肃农民工王斌余,在向老板数次讨要工钱无果后,盛怒之下连杀四人,重伤一人。事件被媒体报道后,舆论沸腾,多家网站推出“专题”,绝大部分网民对王斌余表示同情、理解、颂扬。有人称王为“英雄”,为其作文赋诗;有人号召拯救王斌余,称这是拯救正义;还有人呼吁给他贫困的父亲捐助,网民响应者如潮。

现时的中国是个浮躁的社会,冷静、思考不足,躁动、癫狂有加。许多网民未必仔细阅读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就一个劲地喊“杀得好”、“应该放王一条生路”。

身为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一员,王斌余的辛酸家世和悲惨遭遇让人潸然泪下。人们质问社会的不公,痛恨老板的黑心和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于是,王手段残忍的疯狂杀人变得情有可原。

王斌余终究不是梁山好汉。随身携带“防身用的”匕首凶器,说明王也算不上一个老实的良民。王的匕首并未刺到备受诟病的黑心老板,在杀人悲剧发生前,他从未想过要杀老板,平时对压榨他的老板也几乎没有进行过像样的武力抗争。王杀死的是和他一起打工并帮助过他的、只不过跟老板跟得紧的工友及其无辜亲属。

在宁夏石嘴山市第一看守所,杀人不眨眼的王斌余后悔了,他向死者家属忏悔,“下辈子就是做牛做马也要报答你们全家”。王对一审判处死刑不服,提起上诉,他说他现在只想活着回家。原来他也怕死!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7月中旬,《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新生代农民工、年仅20岁的“阿星”怒杀工厂主管,然后从容自首。阿星每天工作12小时,四个月未休息过1天,只因旷工一天,即被厂方开除;并被克扣工资,四个月工钱2000多元,可是工厂只发给他600元;临离厂时,被工厂主管辱骂,阿星恼羞成怒,手起刀落,血刃主管。

杀人犯成为网民的“英雄”

事件披露后,在网上引起轰动,舆论、网民言论一边倒,几乎全是同情、支持阿星的。为阿星打抱不平的呼声经久不息。

去年震惊全国的杀人魔王马加爵再度进入人们视野。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因残酷杀害四名同窗学友,于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枪决。今年9月6日是马加爵被判死刑后的第500天,网上再次掀起“马加爵热”,有记者专程造访马加爵的广西老家,以作纪念。在许多高校网上,马加爵被网民尊为“爵爷”、“帅哥”,同时被冠以“最有性格的人”称号。

2004年年3月15日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后,及6月17日马在昆明被执行死刑时,曾掀起过马案大讨论的两次高潮,有关此案的评论和讨论铺天盖地,其文章数目之大和参与讨论的网民人数之多堪称凶杀案之最。同情、支持、怀念、纪念马的文章、言论,乃至图像、动画等比比皆是,马加爵仿佛成了个干了项惊天动地事业的大英雄。

受到无数网民崇拜的杀人“英雄”马加爵,却令云南大学数万师生及其家属亲友胆战心惊。在2004年2月13-15日马先后杀害4名同学销声匿迹后,云大校园阴森森的,一直笼罩在恐怖气氛之中,人人提心吊胆。故而,6月17日马被枪决的消息传到云大后,师生大都异常高兴。

如果说王斌余、阿星由于受到严重不公正对待,基本人权受到侵害,被逼奋起杀人,或多或少值得人们同情,那么,马加爵为打牌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用极其残忍的手段锤杀同学,乃是十恶不赦,本应千夫所指。

然而,无论王斌余、阿星还是马加爵,都得到了大多数舆论和网民的肯定、褒扬和辩护。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给整个社会敲响警钟

更有甚者,连杀人犯的家属也受到舆论和网民的尊重和青睐,仿佛家里出了个杀人犯是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似的。有人发起对王斌余父亲捐助活动,得到很多人响应。马加爵被捕后,舆论和网民对马的家人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爱,而无辜受害者的家人却几乎无人问津。不能因马杀人而迁怒、株连其父母亲,从某种角度说,他们也是受害者,但无论如何,无辜受害者的父母亲更值得同情和关爱。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铁律。中国尚未废除死刑,没有人可以例外。法律认定的是杀人本身,除非是法律认定的正当防卫,否则,在一个和平的法制社会,一切杀人都是不可饶恕的。即便在备受某些人推崇的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对杀人犯也是严惩不怠。

至于为什么杀人,这是社会工作者和法学专家等应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整个社会和人们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如此多的人为杀人犯辩护,这为中国社会敲响了警钟。全社会应进行深刻反思,“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执政当局责无旁贷,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弥补制度缺陷,消除社会不公,削减贫富差距,减少贫穷,以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在中国湖南某大学任职

出处:联合早报网

    进入专题: 王斌余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案例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2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