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阳:功利化教育让民族阅读能力丧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29 次 更新时间:2015-04-22 20:32

进入专题: 阅读能力   功利化  

丁阳  

按:在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搜狐教育《掷地有声》名家沙龙联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邀请了三位嘉宾跨界尖峰对话并分享他们的阅读时光。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冬君表示,我们整个民族阅读太功利化,学校教育强调做有意义的人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做一个有意思的人。此外他还分享了作为一个母亲从来不会给孩子推荐书籍,不当孩子的陪练。本文首发于搜狐教育,链接http://learning.sohu.com/w/news/20150421/411642324.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功利化教育让民族阅读能力丧失

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成熟,包括我们个人也是不成熟的。我们的国民经常随大溜,一件事情被热炒起来大家都会跟随,这是一个精神不成熟的表现。精神不成熟因为我们经常是断代的,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成熟,社会也是不会成熟的。比如我们古典时代的阅读,你能不能考上举人、秀才,中上状元,就是和你平时的阅读有很大关系。但这种阅读是功利性的,社会评价标准也很功利。带着这种功利目标去阅读精英阅读,没有形成社会性阅读。但是到了今天阅读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化,现在学校教育几乎所有阅读都是功利性的。我们教育的功利目标太直接,只能把知识和阅读区分开来。他觉得阅读对考试没有用就抛弃了,功利化教育让我们这个民族的阅读能力丧失掉了。

当你去学几何的时候,举个例子,你有没有想过抛物线、平行四边形,英语里或者西方语里叫什么?老师在教学生只是知识性的传授,却没有把的美感告诉学生。

还有,我们要推广阅读,要从美的角度去推广,不能太功利性。我们出版的很多书其实是就迎合市场的书,我觉得这是一种浪费。

不做英雄不做有意义的人,做有意思的人

我们从年轻时受得教育一直强调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英雄主义,长大了要做科学家,要当解放军。但就是没有人告诉你就做一个平常人,做一个有趣味的人。阅读除了知识或者功利性之外,应该教会一个人什么?除了做一个有意义的人之外,还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人。阅读是人文阅读,人文关怀。

教育应该是思想者的事业,教育应该由思想者来做。教师不能只把教育看作自己的饭碗。现在一个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甚至大学老师的家里有书架吗?书架上有几本书?我到我的同事家朋友家我首先看他的书架。但是遗憾的很多时候他们的书架太贫乏甚至没有书架。一个老师居然不看书,也没有自己的书架。我觉得从事教育的人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一定要多看书。

对于历史的阅读,我们原来是唯物主义的纬度,文革期间更是用阶级斗争的理念去阅读,这令人纠结。但从文化艺术的纬度去读,你会看到很多很美好的东西。我当时写《庚子之春醒来的良心》时,写了立山这个人。他是其专门给慈禧管财务的,在慈禧囚禁光绪的时候,他就买了一点纸给关光绪的窗户糊了一下。而此事被慈禧得知后特别生气,就让宦官掌嘴。立山当时就说了一句,他说我是你的大臣,我怎么能让阉人掌嘴,如果要掌嘴我也是自己给自己掌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如果从一般的角度来看历史,你会觉得这没什么,但从我的角度,立山说的那句话我特别感动。这是一个人的内心人性和自尊的觉醒,从这种纬度读的时候其实发现的是立山的美,也才有了后来我专门给立山写了一章《庚子之春醒来的良心》。读历史不一定全读完,或许只是翻阅过程中某一句、某一点打动了你。这是读史要有史眼,需要去捕捉到能够打动内心的东西。

教子:不当孩子陪练,不给孩子推荐书籍

我特别怕人家让我推荐书。课堂上推荐专业书很好办,但课外应读什么书,我认为需要个性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阅读是一种精神收藏》。阅读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阅读要解决是自己面临的问题,不要想着一本书能解决什么国家大问题。

就我自己的阅读经历而言,当时的阅读环境不是很正常。儿童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青春之歌》,其实那时候可读的书很少。而且这些书搞到手也很曲折。我父亲当时下放到延边地区,当时为了破四旧要把图书馆的书拿出来放到广场烧掉。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妈妈从家里拿了一个装面的口袋给我和姐姐,说你俩去抢几本书回来,小孩去没人管,被烧掉就太可惜了。就这样我和我姐姐从灰烬中抢了几本书。所以我最早读到的是那些被抢回来的书。

上大学之后直到现在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丹纳的《艺术哲学》,这本书对我的心灵撞击很大。我把它作为我价值重建的起点,从这本书开始我知道什么是美。美很重要,一个人有没有审美能力,关系到有没有读书能力,有没有欣赏能力,有没有判断力能力。

我的孩子已经是而立之年了,他读什么书已经不需要我指点了。读书应该有一个阶段性,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听有声读物唐诗宋词。他把这个读通了,美、词汇量、语言节奏感都有了之后就可以了。我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没有给他推荐过书,而是给了他一本《新华字典》。有了这本工具书他以后就不找我了。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查《新华字典》,而我负责教他拼音。他以后看什么书,那完全是他自己选。结果我没想到,他很喜欢历史书,其实我不想让他看历史书。结果他一直是看我的书,从《东周列国》至《秦始皇大传》一直读下来,最后他读《三国演义》。

学校在古希腊语中意味着“闲暇”。但是在我们这儿学校是战场,老师是教练,家长是陪练。我当时对我的儿子说,我绝对不做你的陪练,那个是你的事,我有我的事。只有闲暇的阅读才叫阅读,是真正培养和陶冶精神,让你的精神成熟起来。如果每个人的精神成熟起来,我们的社会不就成熟起来了吗?

读书氛围要很美很优雅

从个人体会和个性化角度我对纸媒书充满信心。因为电子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你要深阅读还是要读纸质书籍。我自己的习惯是拿起书本就要拿起笔,读一本书我一定要在旁边做很多笔记的。就是一本书读完了,我一个笔记出来了。像我搞思想史的,先秦诸子,汉代诸子,明清诸子的书都要读,我的老师都是西南联大当年的老师,每次读老师都要求我记卡片,一个卡片只能记一句话,然后分类。刚开始我也不理解,但当我记了整整一大箱卡片的时候,我才明白老师的用意。一箱的卡片横排竖排都是文章。我的知识积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包括到现在,这些卡片对我的作用太大了。

我读书有两个体会,一是把一本薄书读厚,这是读书初级阶段。比如我当时读老子的五千言,薄薄一本书,我在旁边做注释,五千言我读出五万字。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把厚书读成薄书,我就先看目录前言,然后看后记。一本书一看大概就有一个判断,你觉得是自己想要的就拿下,否则就放一边。

另外我读书求一个很美很优雅的感觉。我曾经写过,我的书房不是读书的,那是工作的用来写作,可以说是“写房”。但是读书我会给自己创造一个阅读环境,于是我就在书房的阳台上,搞成珠帘,晚上月光还能洒进来,风一吹树叶还有悠悠荡荡的感觉。此时放一点背景音乐,那个时候我去读元曲、宋词,读文学名著,自己陶冶自己。其实一个人的气质、行为举止就是从读书中养成的。拿一本书坐着是一种享受。即使一晚上只读了一页书,但是这一页书里却能引发我很多的想法。

    进入专题: 阅读能力   功利化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04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