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耀章:行政美学初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3 次 更新时间:2015-04-22 19:44

进入专题: 行政美学  

乔耀章 (进入专栏)  


研究行政美学首先是基于理论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家以及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政府,必然把秩序的维持作为重要内容,秩序和平衡具有公共美。因此,政府就是通过国家职能实现国家行政的美。

研究行政美学又是基于公共行政实践对于理论背离的反思。在剥削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统治阶级的属性,使得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国家和政府有可能失却公共性,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过程中,作为国家机器的政府出现了全球性趋向,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向公共性、社会性的复归,也体现了向公共美、行政美的复归。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府阶级性、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应该具有公共性,并具有公共美和行政美。但是,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即使是在人民国家,由于历史、阶级、认识的局限性,公共理念的缺失,人民政府有可能在实践上偏离公共性,同样失去公共美,产生行政违法甚至行政腐败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也呼吁着行政"美育"的加强。

研究行政美学还基于行政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发展需要。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会有其不断创新的过程,行政学亦然。在国内学界,已经有一些文章涉及到行政美学的若干问题,但尚未上升到独立学科体系来论及。为了将行政美学明确化、系统化,有必要展开行政美学的研究。

一、行政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

行政活动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提出,美是美的事物的客观属性;某种比例或排列其本身就是美的,而不是因为它们偶然间诉诸于观看者或聆听者" 。行政美学的美客观地存在于行政审美的客体当中,是审美客体激发起审美主体的美感。同样,行政审美活动也不能没有审美的主体存在,行政审美主体对美的认知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美的发掘。行政美学存在于行政审美主体和行政审美客体的互相作用的关系中,是二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一)行政美学的研究对象

行政美学就是关于行政美的学问和知识体系,是研究和揭示行政主客体在既定的行政生态环境中相互作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任务和目的在于促进行政活动真善美的统一,在追求行政活动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中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首先,研究行政美学要从行政主体着手。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已经不是惟一的行政活动者,社团、企业都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参与到公共行政中,这促进了行政活动的民主化和公正性。但是,行政美学所讨论的行政主体首先限定在政府组织的范畴。这对于中国的行政美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政府管理制度化不足的情况下,奢谈公共管理无济于加快中国行政改革的步伐,反而可能给政府扩大职能、继续推行强势政府、全能政府埋下隐患。作为行政美学研究对象的行政主体是个自在的系统,应当说,在世界范围,这一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的,中国表现得更加突出。作为行政美学研究对象的行政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行政架构和政府过程即行政行为。它们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美的规律。

研究行政美学要注意行政客体的作用。行政客体是行政管理的相对方。它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单向的,具有强制性,政府管理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权力,因此,行政管理是不可调解的。行政美学考察的行政客体不是抽象的物,而是具体的人。行政美学承认人在社会乃至整个行政管理中的核心的、被尊重的地位,他不依附于任何个人或组织,他必须是生动的、自由的、发展的人,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实现和自由发展服务的。作为行政美学考察对象的行政客体是开放性的他在系统,人群和组织在这一系统中不停地分化与组合,一个和谐的组织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组织成员在一个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系统内互相依存与共同发展。

其次,行政美学要从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开展研究。行政活动是由行政主体基于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都指向公共的行政目标--公共利益,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的指向往往出现不一致性。那么分析这种不一致性不仅要从公共利益的表面定义出发,更应该重视公共利益的指向过程。

再次,研究行政美学要关注行政生态的功能。行政生态学认为,公共行政不是独立存在的。当外部的环境诸如经济、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模式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众多因素作用于行政大系统即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使它们发生系统内的互动作用。例如在一定的行政生态条件下,行政主体可能成为行政客体,而行政客体可能通过分化组合,产生新的组织和利益集团,从而对行政管理活动施加影响。一些组织甚至直接进入政府体制层面,参与管理,从而直接成为行政主体系统的组织部分。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在人类社会建造适合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家园,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在行政生态中通过行政活动相互交往,从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平衡与进步。因此,行政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抽象的,而是存在于具体的行政系统和行政生态中。从宏观方面看,行政生态影响并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运行,而行政系统也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着行政生态的运行轨迹。从微观层面看,行政系统中的自在系统与他在系统也在不停的相互作用中,正是在这样的系统内、系统外的运行中实现和谐。

(二)行政美学的学科定位

行政美学主要是作为行政学元理论的行政哲学的分支学科,而不是作为哲学门类的行政哲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美学遵循的发展路线是:首先,行政学理论是对行政实践活动的理论抽象,行政实践活动是行政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而作为行政哲学则是对行政学理论的哲学抽象;作为行政哲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美学是对行政学理论的美学抽象,其形式表现为行政哲学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行政美学也直接使用了行政哲学和美学研究方法,从而对新的学科体系---行政美学的构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行政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行政哲学和行政学并以它们为中介,反作用于行政实践活动,对行政主体进行行政"美育",而这是行政美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二、行政美学的思维逻辑

作为学科体系存在的行政美学首先是一种价值体系,是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自从19世纪行政学问世以来,行政管理活动的价值思考就始终存在于争议之中,近年国内行政哲学的反思可以看作是这种争议在中国的集中体现。行政美学的研究也自然遵循这一逻辑分析的框架,并呈现出独特的思维特征。

(一)行政活动是行政主体按照美的规律的创造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要达到一个目标,即使社会"由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公共行政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下行使这一公共利益分配的过程,从而公共行政管理达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状态。

首先,行政活动是行政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历史就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类的历史是实践的历史。正是由于作为类的存在物,人类社会的过程首先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的实践过程。同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公共物品开始出现,基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共物品的分配,公共秩序的维持者--政府出现了,于是人类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行政活动出现了。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不同,行政活动是以社会为对象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其次,行政活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和动物不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意志的对象化实现的过程。在人类的创造过程中,"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当然,在什么是人的内在尺度上,学术界存在争论。从行政学的视角看,这种尺度主要体现在对美的价值的无限接近上,即行政管理就是要在这种无限的接近中塑造社会,也塑造人类自身。

行政活动是属于人的实践活动,它应该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行政活动的"真",就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合规律性;"善",就是行政活动的合目的性;而"美"就是行政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正是在符合美的规律的行政管理的结果中,人的意志和行政的价值将得到充分显现。行政管理活动是利用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公共利益的活动,公共的利益不具有排他性,这种分配与维护必然带有公平和正义的特征。如何使公共行政能够实现这种公平和正义性,就在于行政主体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行政活动的美的规律。

再次,和谐与秩序--行政活动的美的本质。行政活动的美在于和谐。在不同的审美客体与主体中,正是秩序与和谐才构成了行政活动的美。而和谐正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多重、复杂的关系之中。

行政的和谐与秩序体现了行政活动的真善美的统一,也成为行政活动的终极价值。而且和谐与秩序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会体现不同的和谐和秩序。正是在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客体的权利主张和行政主体的权力维持达到和谐一致,"相宜"在于不同的审美主体对美的认识的无限接近,也促使行政活动的目的和价值趋向一致。在行政管理史上,行政活动确实有一个从追求权力行使的高效率到公民权利保护的流变过程,正义在行政活动中作为一种核心价值正在逐步得到重视。而行政活动的展开也正是伴随着这种行政的核心价值---善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考察一个政府组织行政活动是否符合美的本质就在于考察它的外在行动与内在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统一。

(二)现实行政实践活动对行政美的偏离与匡正

行政活动对行政美的偏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为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对公共价值的偏离。从理论上说,在现代民主社会,作为被授权者,政府的利益应该与人民相一致。但是,行政管理的发展史却往往表明,政府恰恰更多地以大众社会的对立者身份在活动,尤其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作为剥削阶级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政府也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公共行政权力对公共价值的偏离。其次,表现为行政活动的社会后果与行政生态相偏离。政府总是在一定的行政生态中存在与发展。当外部的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模式必须相应地进行调整。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人类首先是作为自在的客观存在,然后才是自为的社会存在。所谓自在,就是指人所存在的他律维度,人只有在这种他律的规定性中才能形成自我。因此,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人首先必须被自身存在的自然环境所决定,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尺度。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今天,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倚赖对自然界的攫取,这种行为在后发的赶超型国家往往表现为在政府领导下有组织的掠夺。行政机关在制订发展尤其是工业化政策时,往往背离了自然的承受度,这种行政活动的社会后果直接与自然环境相偏离,造成了公共行政的主体与自然生态的紧张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生态灾难。

行政活动对美的偏离是行政美学面对的现实,行政美学就是在对这种偏离的匡正中得到发展的。首先,剥削阶级国家行政活动对美的偏离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得到实现。在马克思的理论分析中,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是注定要被打碎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使命就是"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国家这个寄生赘瘤迄今所夺去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 ,并且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权力才能被解放出来,国家权力才能结束自我异化,并和社会权力高度一致。其次,剥削制度的消灭并不意味着行政实践活动对美的偏离会自然消失。无产阶级专政只能解决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异化,行政权力在特定阶段对公共价值的偏离并不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彻底解决。剥削制度的消灭使行政活动的异化失去了坚硬的外在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现实的条件,这种偏离的存在必然是长期的,因此,这种对偏离的匡正也必然是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在社会主义政府体制里,这种匡正往往是通过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进行的。在主要的修正途径中,一些具有美学价值的概念如"善借记卡(Debit Card),又称扣账卡,可以在商店刷卡消费,刷卡时直接由存款借记卡(Debit Card),又称扣账卡,可以在商店刷卡消费,刷卡时直接由存款帐户扣款有多少钱,才能刷多少钱,不会产生超刷、透支或动用循环利息等状况。借记卡也可以透过ATM转帐和提款,不能透支,帐户内的金额按活期存款计付利息帐户扣款有多少钱,才能刷多少钱,不会产生超刷、透支或动用循环利息等状况。借记卡也可以透过ATM转帐和提款,不能透支,帐户内的金额按活期存款计付利息治"、"行政参与"相继被提了出来。

三、行政美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作为研究行政活动美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行政美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作为独特的人类实践活动--公共行政如何才能不断地消解否定性,增强亲和性。而中国政府在转型期的努力正是在于逐步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逐步完善政府的结构与过程。

(一)行政美学的研究内容

作为对政府行政价值的探讨,行政美学属于行政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行政学的元理论范畴,并和行政哲学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行政美学主要是研究主客体在行政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动态结构的知识体系,这其中包括行政的真(即行政实践活动对主客体目标是否一致的考察),善(即行政实践活动对于目的性的探讨,也包括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与行政实践活动的统一),美(行政活动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是否统一)。此外,也包括对行政实践活动的本质以及行政实践活动的规律的研究。

(二)行政美学的研究方法

行政美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从纵向展开研究。人类社会总是逻辑地演变为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的历史形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也呈现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应当指出的是,行政的规律与目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是有差别的。伴随着行政系统和行政生态的演变,传统上唯美的政府架构如雅典政制、罗马帝制、议会制、总统制等都不同程度地被今天的人们所怀疑。同样,我们今天认为是唯美的政府架构如多党制等也会被后来者所质疑。因为基于不同的审美客体,客观的行政的美在不同的时间纬度必然是有差别的。其次从横向展开研究。即使在同一时间里,对于不同的行政审美主体,行政的美也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不同的人群对美的追求、对美的理解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理解也涉及不同行政客体和行政主体,在同一行政主体,又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层级。所以,行政的美会有多元性表达,但是不同的表达仍然呈现一种互相接近的趋势,主观审美必须与客观美的存在尽可能保持一致,这就是美的一元性表达。而这种多元到一元的渐变过程就是基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而逐步完成的。

(三)行政美学的研究意义

首先,行政美学基于公共行政的存在问题而开展。对于美学,中国的视角是独特的。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美学认知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这样的分析方法是合理的。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中国的行政管理活动源于家国合一的政治传统,宗法制度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制度安排以权威的存在为保障。这种基于熟人社会的国家的制度安排必然是以矛盾的化解和回避为伦理原则的,但是一旦矛盾激化,传统的制度安排往往迅速崩溃瓦解,伴随着革命的爆发,新的伦理制度重新建立。作为架构在这种传统家庭秩序之上的政府机构,也体现了其独到的行为特征。中国传统的行政制度往往表现为外在的刚性和内在的柔性相结合。这种外在的刚性制度能有效地对百姓进行控制,而在行政系统内部,制度安排往往有自身的潜规则,并以柔性的变通来维护官僚群体利益。同时,由于外在的行政行为往往与行政体系内部的人存在千丝万缕的伦理关系,内部的柔性行为往往也影响政府的外部行政行为,并以这样的行为维护统治体系的平衡。这就是研究行政美学的中国社会基础。

其次,行政美学的时代背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传统的道德体系---诸如集体主义、共和主义仍然得到充分的重视,熟人社会的框架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从一定程度上看,诸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的成立可以看作是这种传统制度框架的沿袭。因此,行政管理活动仍然以刚柔相济的特点沿袭下来。注重调解、强调合作是中国社会活动的重要特点。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面临解构。随着利益的分化组合,传统审美的单一性必须让位给差异性和多元性。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时候,与国际上的经验相似,中国社会也开始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认同危机、政治腐败现象的出现,所有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出现结构性的矛盾,并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性形态。此外,必须看到,国际上反华、西化、分化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的矛盾,增加了社会的变数。

再次,行政美学对中国政府的内在要求。前文已经提到,在面临转型期的中国政府,行政美学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加快从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的转型过程。第一,要扩大行政参与。中国传统政府的行为是排斥大众参与的,并以一种天然代表的地位进行管理。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当代中国,政府只有在不断扩大人民行政参与中才能更彻底地代表人民利益,实现行政的目的即行政的善。第二,要加强权力控制。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权力必须"戴上镣铐跳舞"。在当代中国,这种法律控制主要体现在程序控制。行政程序的法律控制使政府的行为有可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行政发展的内在规律---行政的真,并在此基础实现了行政真和善的统一---即行政美的实现。第三,促进和谐行政。中国的行政发展植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也受全球化过程所影响。行政的真与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僵化命题,行政活动的美也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和谐行政就是承认作为共同行政审美主体的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对行政美本质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也承认这种差异性将会随着对行政美的本质的逐步揭示,在行政主体、行政客体的和谐共处与发展中才能得到消除。

结语

行政美学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亟需深入思考。

首先,行政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行政美学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关键在于对行政学和美学两大学科的态度,不能机械地把两大学科尤其是美学研究的所有理论与方法直接嫁接到行政美学的研究上,行政美学一旦形成,就应该形成自己的独立话语体系。它还要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

其次,行政美学的研究内容及对象的界定。行政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行政主体、客体、活动和生态。这样比较广泛的范围在具体的研究开展中可以逐步厘清并分别展开。需要同时注意的是,在行政学中处于对应地位的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在行政美学中却可以同时构成行政美的审美主体和客体,而行政活动和行政生态只能构成行政审美的客体,这些问题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行政美是客观惟一的还是多元融合的?我们认为属于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美是单一存在的,但是由于人类认识的自身局限和前判断的存在,人类对美的认识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行政美本质属性的某一层面,因此,应该说都揭示了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单一行政美的特定属性,但是这种属性由于不同程度的被揭示,却在不同的人群和特定的时空条件先显示其多元性的外在特征。因此,作为价值核心的行政美的单一性和作为表现形式的多元性是不矛盾的。

第四,行政美学的建立与发展。行政美学的建立与发展首先依赖于行政学和美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但是从根本上,行政美学的发展依赖于行政实践活动的发展。由于认识的不同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行政美学的发展也会存在不同,中国的行政美学目前的任务主要存在于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上,中国独特的思维习惯和丰富的传统底蕴有可能给行政美学的建立发展创造机遇。虽然在目前,中国的行政实践距离行政美学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作为一个终极价值取向,合规律的、合目的的行政的美应该始终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大众的价值追求,也是行政美学的价值追求。

注释:

1.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17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58

4.马龙潜.论易儒道交融的中国古代和谐美思想[J].周易研究,2003(5).


原载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进入 乔耀章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行政美学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03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