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良:新常态下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86 次 更新时间:2015-03-25 07:53

进入专题: 新常态   创新   市场   人力资本  

连维良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围绕“新常态下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主题,阐述了其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理解。

新常态下经济基本面未改变

连维良认为,把握新常态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2014年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了7.4%的增长,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对应的经济总量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10%对应的量还要大。“今年,我们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整到7%左右,既考虑了国际环境的影响,也考虑了就业、收入等民生需要,并兼顾了增速换挡与产业升级的双重要求,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相衔接,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他说。

连维良表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仅要实现增速换挡,更要实现结构优化,即加快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由投资出口拉动向三大需求协调拉动转变。

其中在消费方面,连维良表示,当前,中国城乡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愈发明显,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绿色消费、品牌消费、健康消费、教育文化旅游消费已成气候,消费潜力正在不断释放。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必然要求转换新的增长动力,尤其是应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信息消费快速发展,新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加速成长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连维良说。

新常态促经济社会积极变化

连维良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更加强调就业和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现居民收入增长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应有之义,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体现和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更加强调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但是总量的继续扩大,更是结构的不断升级,这是增强持续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连维良说,此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还更加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经济增长传统引擎,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常态下全社会已经形成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创新倒逼机制的良好氛围。构建了促使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使得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连维良说。

他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更加强调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也正成为新常态。

连维良说,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更加体现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适应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进步。

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连维良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因为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释放市场活力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同步推进,既从越位点退出又把缺位点补上。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是释放市场活力的有效手段,落实重点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完善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的融资模式,消除束缚市场主体手脚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将会以简政放权形成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创新是根本和关键,这需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连维良强调。

连维良表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更多靠产业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依靠创新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传统产业插上创新创意的翅膀,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衷心希望国内外企业家和投资者,牢牢把握、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积极拓展合作空间,共同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连维良最后表示。

    进入专题: 新常态   创新   市场   人力资本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63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