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2015,中国思变——点评2015年中国两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26 次 更新时间:2015-03-21 21:58

进入专题: 两会  

陈剑 (进入专栏)  

 

2015年3月15日中午12点半,随着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结束,为时13天的中国两会宣告结束。

 

一、2015年中国两会背景

(一)改革与反腐,中国关键词

每年的中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15年的中国两会,按照官方说法,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结构调整的紧要之年。这诸多“之年”碰到一块,说明了2015年的不同寻常。

以笔者看来,2015年中国的两会,是在中国全面改革处于一个关键点召开的大会,也是反腐进入胶着期的一个大会。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第三轮改革的元年,那么,2015年则是中国第三轮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改革发展正处在重大历史的关节点上。这既有进一步落实中共18届3中和4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决定》所涉及到大量的改革任务,也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确定轻重缓急,推出在新一年的改革重大举措。

2015年,也是反腐进入胶着期时刻。反腐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到了两军对垒的胶着状态。中共在打虎方面不能有丝毫犹豫,应当进一步对大小老虎施加舆论和精神压力。目前中国的反腐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如何将反腐进行到底,并推进制度反腐,是广大民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当下中国腐败之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党的合法性,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的实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两年来全力反腐,极大提升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合法性,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支持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严厉反腐,就是提升社会公正,提升国人对党的信心,对政府的信心。2015年的中国两会也是很好平台,借助中国两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庄严宣示,中共反腐打虎在2015年的力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弱!

正是在上述的两大背景下召开的中国两会,改革和反腐,也成为了中国两会关键词。

(二)2015年的中国两会,改革和反腐氛围浓厚

没有哪次中国的两会,能够有本次大会浓厚的改革和反腐氛围。

2月28日,知名记者柴静的纪录片《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在网上热播,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柴静的纪录片提升了国人对国是关注度,也提升了国人对两会的关注度。

3月2日下午,本届“两会”开幕记者会,记者们提出的问题热辣尖锐。包括头顶政治压力和新闻纪律的国内记者。大部分记者都直奔热点,比如《南方都市报》记者质疑人大代表选举的制度缺陷、《法制日报》的记者质疑人大立法权被虚置,如此尖锐辛辣的问题,对国内媒体记者而言相当罕见。

3月3日,政协大会开场之前,解放军公布了14位落马高级将领,创造了“两会”前不制造热点新闻以免转移“两会”舆论焦点的历史惯例。

3月4日,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落马,这显示中纪委并不因为两会举行而推迟打虎进度。

3月5日,《人民日报》官微点醒“两会”代表:“你来北京是来监督政府、参政议政的,不是来聆听指示、汇报心得的;今天,你来到这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你不称职,就意味着人民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人民的沉黙;如果你只知道热烈鼓掌、点头赞是,人民民主就无法体现;质询政府,请动真格。会场讨论,莫惧交锋;政府工作报告,是用来审议批评的,不是用来‘学习领会’的”。人民日报的醒目短语,十分准确,每一则都是对代表履职的督促,这是人民日报最具正能量的点醒。每一个点醒,既尖锐,又有很强针对性。

3月15日中午12点56分,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刚刚结束,也宣告中国两会结束,新华网报道“中纪委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仇和在江苏宿迁曾以改革著名,但他所推行的那套强权改革一直存有质疑。他在今年3月13日上午在云南代表团发言时曾说,“我们这种体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应该是世界上最廉政”。如果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是因为贪腐,上述发言则表明此人严重的人格分裂。

3月15日下午17点56分,中纪委网站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中国两会结束的当天,有两位副部级领导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说明中国反腐没有因召开两会而停止打击的力度。

 

二、两会的成就盘点:正视问题,坦然应对

中国的两会,之所以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中国两会讨论的诸多国是,都与亿万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015年的中国的两会,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笔者粗略概括,大体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坦诚务实

每年的中国两会,要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上一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本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上一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本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通过两高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2015年的中国两会,除了通过上述文件之外,还要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

在上述诸多的文件中,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每年的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年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是每年两会审议通过的主要文件。2015年的政府的工作报告,将“四个全面”作为战略布局写入报告,重点突出:面对问题,坦诚务实,对策井然。

报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坦诚面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政府工作报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坦然应对,特别是对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压力,提出的对策措施扎实有效,说明本届政府的信心坚定。此份报告由于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30处修改,重大修改之处达17处之多,因而得到了人大代表高度认同,反对票仅18张,赞成率为99.13%。8年来赞成率排第二。

此外,每年全国人大代表对两高的工作报告的表决,都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这既与两高报告内容重要性有关,也与多年来两高报告始终保持“反对票”最多这一因素有关。2015年,全国人大代表对两高的报告的表决,仍保持较高的反对票,对高检和高法的反对票分别为284张和213张,但却是十年来反对票最低的一次,或者说是十年来投赞成票最高的一年。说明法治建设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问题依然严峻,18届4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两高工作作风向好的方向转变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同。

(二)代表和委员们履职水平有所提高

2015的中国的两会,就目前能够看到的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水平较之以往有所提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明星代表的会议以外的新闻明显减少。中国的两会,不应当是中国政治嘉年华,不应当是各界大佬的联谊会和明星们的学习会,而是来监督政府,参政议政的。2015年中国两会,是近几年最严肃的两会。明星代表会议以外的新闻明星减少,既反映了明星委员和代表们对自己的角色的认识的提升,也反映了媒体关注度的调整。而媒体关注度的调整,实际是中国两会会风变化的反映。

二是政协提案和人大议案的质量有所提升。2015年中国两会,仍不乏有雷人的提案,但雷人的提案和议案有所下降,代表和委员们的议案和提案和内容更有可操作性了。

三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履职表现较之以往也有所进步,较真的代表和委员越来越多了。例如,政协委员葛剑雄批评中国富人不该在政协大会上做广告;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围绕政府财政预算对财政部所作的较真,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较真的委员和代表愈多,两会的作用也就愈显著。

在3月15日上午通过的8项文件中,2015年预算报告取代以往两高报告,成为本次大会获得反对票最多的报告。2014年修订了《预算法》,今年的预算报告在框架上有所改进,财政部在对代表审议预算报告的服务亦有所改善。但在此次会议表决中,预决算报告获得的反对票最高。其获赞成2483票,反对304票,弃权87票。财政预决算报告用来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人大代表对政府的预算进行监督,是人大会的基本职能。纳税人的钱怎么花,如何保证每一笔钱都用于正途,这是代表们职责所系。反对票创新高,一些客观原因也不可忽视,没有给人大代表充足的时间看报告,代表们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实质性的内容。既然没有充足时间审阅,只有投反对票或弃权票。上述情形都说明代表素质的提高。

四是新闻发布会的质量有所提高。2015年的中国两会,前后有多场新闻发布会,应当说,大多数的新闻发布会质量较高,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的提问,回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得到了较高评价。王毅外长的外交新闻发布会,环保部长陈吉宁的环境问题新闻发布会,也都得到了人们很好的评价。即部长回答提问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角色定位准确。

政协和人大的新闻发言人,态度端正,工作也十分敬业。但由于长年从事外交工作,似乎底蕴略嫌不足。去年政协新闻发言人一句“你懂得”,用的恰到好处。但今年“大家都很任性”,则属于明显误用。

 

三、2015年中国两会,缺陷与不足

在充分肯定2015年中国两会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本届两会的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值得关注。

(一)委员和代表们的角色定位和履职意识仍需要强化

人民日报对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点醒,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看,代表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仍有待提升。例如,3月4号上午预备会。20多分钟的会议,主席团成员因为尚未选出,需要坐到台下的代表席中间,有些代表早早占据在预留座位周边,如追星般围着进场领导人,兴奋异常,让工作人员很有点紧张。代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来北京开会是替人民行使议事权、监督权,而不是来朝拜,更不宜有追星动作。

此外,领导人下团参会,很多代表和委员仍把与领导人接触看作是向领导汇报工作的好机会,而不是围绕会议议题进行讨论。当然,领导人的角色也应当有一清晰定位。参加两会的领导人,到各个代表团,主要是来倾听代表和委员们的发言,而不是来作报告的。当然可以讲话,但最好把控一下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代表和委员。

人大代表监应有强烈的监督意识,至少让自己首先不成为权力的追捧者。若人大代表都以仰视的姿态,率先成为权力的追星族,热衷与领导,也包括和电影、体育明星拍照合影,说明人大代表的角色远没有到位。

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履职意识也需要强化。3月8日,河北团第二组小组讨论会约有三分之一代表未到场,中途又有人陆续退场,剩下的代表仅有一半多一点。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痛批:“当人大代表不能浏览观光啊,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想当人大代表的时候是什么劲头啊!不能当上了就不负责任啊。”赵勇这一番“发飙”,赢得现场所有代表的掌声(3月9日《京华时报》)。我们不知道类似河北团的情形有多大代表面,但至少说明,一些两会代表和委员,履职的意识还有待强化。

(二)议案和提案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还不能知道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521件议案所涉及的内

容。但从全国政协公布的部分提案内容看,至少政协委员的提案内容存在一些明显不足。

截止到3月7日下午2时,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5857件,审查立案的4984件。这意味着,有871件提案没有进入立案阶段。占全部提案的14.87%。至于什么原因没有进入立案阶段,不清楚。但清楚的是,这些没有进入立案的提案,说明不具备可操作性,不具备现实性的品格。联想到为开好中国的两会,北京的公安和武警,全国各省区市的信访工作人员,北京各区县的领导全天候的高度戒备,为开好两会提供安全保障,而一些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都不能进入立案阶段,说明没有尽到责任。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协委员的提案也应当主要围绕三项职能展开。在已经立案的4984件提案中,属于政治建设方面的提案只有603件,占全部立案的提案12%。而政治建设方面的提案中,从目前公布的提案题目看,主要是党的18届4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所阐述的内容。有多少可监督、可采纳和可操作性空间,是存有疑问的。

也不乏有一些雷人的提案。例如,改公历为农历的提案。此外,一些政协委员,在准备参加两会后,才想到要交提案,所谓半夜写提案,似乎很忙。很难设想,平时不关注,临时抱佛角,会有高质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提案,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关键点上。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提案目录看,提案内容相对集中。这也是政协提案的重要特征。所谓重要,就一窝蜂上,围绕同样内容提内容相似提案,例如,环境污染的治理、法治建设、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等。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内容却没有人关注。例如,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布阵,几乎没有这方面提案;中国的国防安全,包括中国的邻居,缅北发生的冲突,也几乎没有人涉及。居住在缅北的果敢人,同样是炎黄子孙,虽然缅北冲突属于缅甸内政,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对居住在外的炎黄子孙,如果仅仅用他国内政,我们不应干涉的说法似乎有不作为之嫌。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对印尼迫害华人的做法采取默不作声做法难道不值得反思?但如何应对,是否也可以有所应对,我们几乎看不到政协委员提案中有任何关注。

此外,中国目前的严峻的腐败形势,执政党的强力反腐是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着。此轮反腐思路明确,即先治标后治本,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惩戒、教育、预防的“三位一体”,使官员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反腐的制度建设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制度建设是针对一切公权力和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促进公民参与、信息公开、预算民主、简政放权等相关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已经超越了反腐范畴,但对遏制腐败有预防作用。狭义的制度建设是针对腐败行为和反腐机构的,它包括重组反腐机构,加强中纪委对反腐的主导地位,强化办案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及利益回避机制等。要使反腐不出现反复,在制度革新的同时,需要开放外部对权力和对腐败的监督,调动公民反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民政协,如何发挥好民主监督的作用,为此轮反腐,包括推进制度反腐做一些贡献,我们从此次两会的报道中,似乎也看不到政协委员在这方面提交有价值的提案。

(三)权力任性时有发生

2015年中国两会,政府官员的权力任性也时有发生。仅举一例。

3月6日上午的财政部长的新闻发布会,这个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长严厉斥责三公经费3000亿元是“胡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财政部长语言有个性,值得肯定。如果财政部长能够说出全国三公经费的具体数据,这里用“胡扯”就较为确切。问题是,部长并不清楚全国三公经费的情况,也说不出全国三公经费的具体数据,“胡扯”用在这里,似乎就有点任性。因为你说不清楚,那你怎么有理由说是“胡扯”呢?几年前,就有多位专家计算出中国三公经费超过9000万。2012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就曾刊登对两教授的访谈,仅仅公款吃喝,当时所得出的结论就是3000亿。这还不包括公车消费和公费旅游。更何况,大量的三公经费,特别是在地方,很多并没有纳入政府财政清单,而是来自种种收费等。既然不清楚,财政部长的“胡扯”,只能看作是权力任性的一种表现。

二是财政部长回应财政部在短短2个月内3次上涨燃油税的行为,其回答也反映了权力任性。在国际油价大跌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却未得到多少好处,完全源于财政部对燃油消费税任性的大幅“三连涨”。因此,两会上有媒体质疑财政部违法随意加税的行为。面对这一质疑,回答是,财政部“也征求了各方意见,征求了有关部门意见,最后报国务院批准才出台政策的”。问题是所谓的“征求了各方意见”也并未言明究竟是征求谁的意见,即使是征求了意见,是否就有权威性也是一个问题。事实上,除去年11月28日那次明确提到了“经国务院批准”之外,其余两次涨税中,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均未提及“经国务院批准”。至于中国燃油税为何要在短时间内上涨超过50%?本应经过反复博弈、论证的税收调整为何能在2个月之内上涨3次?增加的税收究竟用在哪里?统统含糊不清。

此外,财政部长说财政部建议2020年完成税收法定,即由全国人大而不是财政部,决定征收怎样的税种,这是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本次人大通过修改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重要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生效日期是通过之日,那税收法定为何要等到五年后呢?是否可以再缩短一些时间,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解答。

 

四、政治改革,从中国两会开始

2012年中国两会召开期间,笔者撰文,“改革,从中国的两会开始”,并提出推进中国两会改革的十大建议。认真盘点2015年中国两会,可以看出,中国两会改革十分必要和紧迫。中国政治改革,应当从中国两会开始,既可以减少震荡,又有利于形成共识,取得成效,推进中国整体进步。

(一)减少两会人数,增加两会专职人员的比重

作为一国协商共是的议事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无论是政协或人大,都应当科学合理的设置委员或代表人数,委员或代表数量过多,特别是人数超过千人,虽然场面气势宏大,但真正议事效率不高,甚至降低议事效率。人数太多,耗费的纳税人的过多财物不说,两会的作用并没有随着人数增长而相应增长。代表过多难以发挥作用,效率明显降低!当一个议会人数超过2000人以上,除了更多的形式上的意义外,实际意义显然是下降的。

要充分发挥两会的实际效用,几乎是一个铁定的标准,就必须大幅度缩减两会委员或代表的数量,并将总人数控制在千人以下,800人左右。

无论是政协或人大,都应当设一批专职委员。道理很简单,专业和业余的区别,直接影响到参政议政的质量。层级越高,专职委员比例应当越高。国家应当为每位专职政协委员至少提供1名工作助手,以及必要的办公条件。只有这样,专职委员才有时间和精力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例如,对政府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查和监督,这是一分很专业的工件。此次编制预算仅资料就已经有九大本了。根据人大代表蒋洪根据厚度估计,平均每本有200页。他所在的小组32人,一共两套材料,一共有4小时可以看,每个人大约能看15分钟。15分钟看9本材料,平均每本材料才能看两分钟,在此情形下,大部分代表是难以看懂看明白的,这也许是今年预算报告获得反对票最多的原因之一,既然没有时间看明白,只有投反对票了。

要真正做到负责任的预算审查,需要安排专职人员,改变审查的时间安排,审查人员应在预算执行之前至少一个月前拿到材料。不然,是难以对预算审查发表意见的。国外的议员也审查预算,他们也并不一定是专家。但会组成一些专门委员会,每个专门委员里有会计师、估价师,律师等专门的技术性人才,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审查目的。而我们代表绝大部分是兼职,真正专职的也就几个人。在大量代表是业余的情况下,在绝大多数的代表们还没有看懂或没有时间搞清楚政府预算报告时,代表就已经投下自己的一票。这也使得各级人大难以很好起到监督政府控钱的作用,这与专职委员比例太少密切相关。

(二)改变人大代表产生的形式

虽然我们一在段期间还难以改变指定代表候选人的做法,但是否也可以放开一点空间,或者给一点比例,让一些希望参政议政的人自由参选人大代表.让出一些比例让公民自由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十九条中的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但实际上,候选人的产生都是上级圈定的,不是上级圈定的候选人,其当选的几率接近于零。更有甚者,在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为了使组织圈定的候选人当选,便千方百计动用掌控的资源,打压那些非其圈定的候选人。

实际上,让出一些代表名额,允许非其圈定的候选人参选,天塌不下来,既扩大了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又会极大提升人民代表大会的生机和活力,进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只有当代表真正是选民选举出来的,人民代表才会对选民负责,并充分反映选民的诉求,而在代表是上级领导机构圏定下产生的,代表也只能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难以对选民负责.

即使不能扩大代表的参选名额,至少也应当把好代表关,不能降低标准。全国人大代表、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在3月10日表示,人大代表非荣誉称号,必须要从源头把好代表关。近年来,不少代表因违纪违法而落马,意味着这并非某个地区的个别现象。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差额选举省人大代表中,发生了严重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经调查,共有56名当选的省人大代表存在送钱拉票的行为。在这些案件中,存在着代表结构失衡、代表身份失真等问题,如个别地方企业负责人占了提名代表总数近一半,基层工人农民代表难以得到提名。因此,在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应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组织、纪检、人大等相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严把人大代表的提名关”。要从严审定人大代表资格,强化包括政治素质、廉洁自律作风形象等,同时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实行责任追究。

(三)改革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

完全通过协商产生的委员,其缺陷是十分显然的,就是相当一部分没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通过协商担任了政协委员,使得相当多数的政协委员,把政协当作学习班,成了“许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应对差事,写几个笼而统之几乎难有价值的提案。其结果,不仅影响了政协组织作用的发挥,也使得人民政协这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打了折扣。

政协委员产生,其改革的办法,可以协商与选举并举,就是在第一道程序中引入选举程序,即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界别向政协组织提出的推荐名单,不是内部通过协商产生,而是通过选举产生,然后再向政协组织提出推荐名单,最后由政协组织通过协商决定各机构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名单。在政协委员产生过程中,引入选举元素,即竞争机制,既可弥补协商民主的缺陷,又充分吸收了选举民主的优势,进而形成以选举民主推动协商民主,以协商民主巩固选举民主的良性循环。

(四)改革政协的界别设置,增加“普罗”比重

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中国人民的政治协商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典型的精英政治的色彩,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情形决定的,十分必要。那时的人民政协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共是的平台,需要精英政治的推进,才有共和国的产生。但历史演进到今天,65年过去了,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精英色彩仍十分浓厚。从全国政协到地方的各级政协,政协委员多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也即精英人物,全国政协34个界别,界别中基本没有普通群众。这样一种精英政治,是否仍适合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一个问题。道理很简单,这种精英政治,在利益协调和表达诉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即,“普罗”大众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而精英的利益得到了过于充分的表达。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在人民政协成立初期是形势所然,十分必要。在今天,随着形势和任务变化,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就可能是一个问题了。

从世界范围看,从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转变已成为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的人民政协是否也应当吸收世界民主潮流的时代精神,为更多“普罗”阶层提供更多利益表达的对话平台,这实际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此次政协会上,来自上海的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批评中国富人利用政协这个平台为自己做广告,可以作一个经典案例说明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3月10日下午,政协委员李河君,一位做新能源产业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他发言的内容是谈他做的两样产品,一个是薄膜电池,一个是移动能源,两个产品如何好,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他的发言,实际是在为他自己的上市公司做免费广告,发言内容跟他的利益关系太密切。他发言后,11号,李河君公司的汉能股票价格大涨。因为李河君在政协大会上的发言已经给股民们产生了一个“中国政府力挺他”,“他有强硬的后台”,或者“他这个产品、公司前途无量”这样的印象,才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李河君的案例说明,当下的这种精英政治,有可能是导致中国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协委员既然有代表性,就有利益倾向。精英们在政协这个参政议政的平台上带有过多的精英的利益倾向,就会拉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公正。正因为此,为推进社会公平,应当加大改革力度。中国人民政协及各级组织,其政协委员的结构应作重大调整,“普罗”阶层的政协委员,其比重应当有大幅度提高,而官员、老板、明星等委员的比重应有大幅度下降。人民政协将从精英俱乐部,真正变成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协商对话、反映诉求的平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各级人民政协,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国委员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就只能是一种占中国社会人数很少的精英民主的一种形式。如果不能构成一个较为公正的利益表达和诉求的平台,其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必然受到很大影响。有可能不是推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而是影响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

如果说,人民政协从精英组织向大众组织转变这一表述是正确的话,具体改革的实施,就是调整政协界别设置,增加“普罗”比重.特别是应对农民、工人群体予以重点考虑,在尽早恢复独立的农民界别的同时,工会界别应有相当数量的普通工人委员。农民、工人原本是中国社会的主流群体,现在已经演变为中国最大的两大弱势群体,这与当下的中国政治架构的设置没有关系?

人民政协的改革,需要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扩大农民、工人有序的政治参与,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同时应当针对中国社会出现的新阶层设置新的界别,以使界别设置与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

(五)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增设参政频道

在中央电视台增设参政频道,包括对每年两会的全方位的报道,如全体大会实况,各个代表团的讨论情况,两会各项会议内容,新闻发布会的实况以及代表表决投票情况。

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政治公开。代表是由选民选举出来的,选民当然希望知道各位代表如何代表选民的意志,如何很好行使自身职责,发挥好代表的作用。将代表在会议上的作用公开,让中国公民都知道两会所要讨论的内容。知道这些内容哪些是与自己密切相关,就会对会议内容给予很高的关注。

增设中央电视台的参政频道,日常工作则是将关注点关注到党的政府推进的改革,包括落实情况,地方的积极探索;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的上马,地方立法进展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情况,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共政策的制定、重大工程项目上马的意见,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意见,等等。

设立中央电视台的参政频道,将会推进公民对政治的有序参与,有利于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改革中国的两会,实际是涉及到,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经实行多年的政治协商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使这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潜力得到更好发挥,以与变化的中国相适应。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进入 陈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两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45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