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弢:中世纪大学之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7 次 更新时间:2015-02-04 13:20

进入专题: 欧洲中世纪   大学  

张弢  


在传统的大学史书写中,60余所起源于中世纪并延续至今的欧洲大学被施以浓重的笔墨。追溯各家老校数百年前的组建源头、梳理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继承悠久的学术传统,已然成为欧洲大学史的研究主流。


德国海德堡大学校徽

最古老的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14世纪时期的课堂图景


大学自西欧中世纪诞生之日起,实际上走上的是一条坎坷的前行之路。在延绵数个世纪的传承背后,大学史也有其断裂的一面。在大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即有一批大学没能维持住其生命力而作古于中世纪,它们在大学的正史中鲜被提及或者被边缘化了,即使对此有所涉猎的史书也只是一笔带过,未曾探讨过内中的究竟。这些算不上成功的中世纪大学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为消逝的大学,即大学在组建之后经历了衰落和消失,没能“活”过中世纪时期;另一类是未竟大学,虽然已经有了组建大学的计划却最终未能落实,即没有在中世纪真正地存在过,有些在近代才得以落成。

隶属这两种情况的大学均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录。前者包括阿雷佐大学、布达大学、格勒诺布尔大学、帕伦西亚大学、佩奇大学、皮亚琴察大学、帕塞尼大学、雷吉奥大学、塞维利亚大学、特里维索大学、维切利大学、维琴察大学、维尔茨堡大学等。已知的、有过组建大学计划的地点有:卡拉塔尤、奇维达勒、都柏林、费尔莫、日内瓦、赫罗纳、格雷、库尔姆、卢卡、吕讷堡、曼托瓦、奥尔维耶托、帕米耶、普福茨海姆、雷根斯堡、维罗纳等。细数起来,前后两者相加已有近30项,与成功组建的中世纪大学之比几乎达到了一比二。也就是说,平均每3所中世纪大学中,就有1所最终以失败告终。随着未来新史料的发现,未竟大学的名录可能还会扩充。这说明,中世纪大学已然分布在了欧洲各地,在中古时期,欧洲没有任何地域占据着组建大学的优势。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世纪如此多大学的消逝乃至夭折呢?根据现有史料进行分析,有如下几个主要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大学合法地位的获得问题。中世纪大学从其组织形式上看是一种社团,它与手工业者、匠人、技工所结成的行会并无二致。最初的大学不过是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人共同体,它对外保护共同体内成员的利益不受侵害,对内则实施业内的自治、维护本行会的秩序。随着学人社团的不断壮大,它不仅获得西欧各国王廷的眷顾,还得到曾经垄断了教育的罗马教会的认可。由教宗亲自签署并颁发给大学特许令,在确认了大学合法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使大学获得了向学人授予通行执教资格的特权,学人在获得了通行执教资格之后才能在欧洲各地任教。久而久之,获得教宗的特许令以及相应的权利成为每所中世纪大学不可或缺的建校前提。但是,当教宗自身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时候,教宗的特许令自然也就丧失了权威性。1378年的教会大分裂造成罗马与阿维尼翁两个教廷对峙的局面。而卡拉塔尤正是于1415年从阿维尼翁的对立教宗本尼迪克特十三世手中获得了组建大学的特许令。当本尼迪克特十三世在1417年被废黜之后,特许令随之失效,组建大学的计划也化为泡影。

有些大学在教宗签发特许令之前便已半途而废,政治环境的改变是一大主因。例如驻守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西南边疆的伯爵卡尔一世,曾经在1459年计划在伯爵宫邸所在的普福茨海姆组建一所大学,而且获得了教宗的首肯。但是,在1462年与邻邦的作战中,卡尔伯爵兵败被俘。为了换回自由之身,伯爵的家族付出了两万金币的赎金,卡尔一世就此一蹶不振,组建大学之事遂搁浅。时至中世纪晚期,大学对其所在地的领主来讲,是一种荣耀。如果能够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一所大学,这既是领主在政治权力、经济实力、社会声望上的强大象征,又可以让领主从学人中选拔能士辅佐执政。但是,当那些领主和诸侯风光不再时,大学也就对他们失去了意义,他们无力也无心再为大学提供支持。

不过,在中世纪时期,有意愿、有能力组建大学的并非只有国王和领主,随着城市的崛起,组建大学的新兴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由城市来牵头组建大学,要考虑到的因素更加繁复。作为一座中世纪的大学城,它要坐落在既便于交通往来又安全的地域,为教师与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提供基本的可能性;城中要有闲置的房间供给大批外来的教师和学生们租用,而且租金还要合理;要有繁荣的城中集市,提供充足的食品、衣物、日常用品、学习用具、人力劳动等等;同时,组建大学也是对市民的宽容度与忍耐力的考验,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年轻男性,其中的一些不羁分子与本地居民发生冲突乃是当时的常态,作为中世纪大学城的市民必须时刻做好与大学产生龃龉的心理准备;还有一点,就是要考虑周围其他城市中的大学在师资与生源上带来的竞争。除此之外,城市如何支付教师的薪金是首要解决的大问题。城市有独立的、充裕的财政可视为组建大学的关键所在,否则就是功亏一篑。例如意大利卢卡市的大学计划恰恰败于其财政上的捉襟见肘、负债累累。

也不单单是城市,当支持着大学的地方教会遇到财政危机之时,大学的命运便也命悬一线。例如帕伦西亚,它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在13世纪初通过对当地学校的改制组建而成。最初,教宗责令帕伦西亚当地的教会将其四分之一的收入用来支付大学教师的薪金。而从13世纪中叶开始,帕伦西亚教会身陷入不敷出的境地,其收入的一半要上缴到主教座堂,以偿还那里的债务。从此,帕伦西亚教会财力匮乏,已然无暇顾及大学的生存。不久,帕伦西亚大学便销声匿迹。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也遭受过同样的厄运。它由维尔茨堡的主教于15世纪初发起组建。由于当地教会无力负担大学的费用,主教将自己的所有收入注资给了大学,用于支付教师们的薪金,才使大学得以初步运转。而当这位慷慨的主教去世以后,大学的资金来源再无保障。存在了不过10年之后,维尔茨堡大学便黯然伤退。

探寻那些消逝的、未竟的中世纪大学的失败根源,是一个从逆向反观历史的过程。有了失败的大学作为参照,成功的大学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也就可以更清晰地透视在中世纪组建一所大学需要哪些必要条件。综上所述,在合法地位、当权者的支持、所在城市容纳、同行竞争这些因素之外,财力对于一所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中世纪大学财政中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来支付教师们的薪金的。国王、领主、地方教会、城市作为大学的组建者,在筹备大学之初必须要对此有周全且长远的考虑。只有在解决了大学的财政之后,才有稳定的师资,进而能吸引学子、开展教学,让大学运转起来。如此形成的联动关系是中世纪大学留下的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历史系)


    进入专题: 欧洲中世纪   大学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53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