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平等”概念:中英文差异及其生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16 次 更新时间:2015-01-09 19:34

进入专题: 平等   政治学概念  

李石  

作为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平等”是东西方共同追求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目标。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感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宋代农民起义更是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理想。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对同类事物要同等对待”的平等原则;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将“自由、平等、博爱”作为革命的目标和口号。然而,“平等”概念在中英文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似乎被大多数国内研究者所忽略,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规定性概念vs.描述性概念

我们先来看看“平等”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在第6版《辞海》(2009)中,“平等”的解释是:“1.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2.平常;一般。《聊斋志异·商三宫》:‘优人孙淳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王成,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这也是其他中文词典常见的解释,本文的讨论也重点在此。例如,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2011)对“平等”的解释是:“1.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2.泛指地位相等:~互利/男女~。”可见,在现代汉语中,“平等”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同等地位。

我们再来看看“平等”对应的英文翻译。根据《现代汉英词典》(1988),“平等,equal. Equality between the sexe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consultation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equal treatment/ treat others as equals”。可以看出,“平等”一词对应于形容词equal和名词equality。相应地,“不平等”则对应于形容词unequal和名词inequality。

那么,英文中equal的含义是什么呢?根据第7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9)的解释,“equal adj. 1.大小、数量、价值等相同的:There is an equal number of boys and girls in the class. 2.平等的;等同的:equal opportunities policy”。其他英汉词典也多采用这两种。例如,《麦克米伦英汉双解词典》(2005)对equal的解释是:“1.(价值、数量或尺寸)相等的,同样的。2.(权利、身份和机会)平等的。”

对比以上三类词典的解释,可以发现汉语的“平等”与英文的“equal”,含义并不对等。汉语“平等”只有“(权利、身份和机会)等同”的意思,没有“(价值、数量或尺寸)相等”的意思,而英文“equal”则两者兼有。含义的不同导致了用法的不同。在英语里,equal可以用来描述两种事物在任何一方面的相同,如高矮、长短、数量、大小;而在现代汉语中,“平等”只能用在表达人与人之间在地位、权利、对待、机会等方面的规定性判断。这一点在“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在线)”的“equality”词条中讲得非常清楚:“equality, equal 和equally指明一种数量关系,指的是不同对象(包括物体、人、过程或者境况)至少在一方面等同,但不是在所有方面等同。equality既可以用于描述(describe)也可以用于规定(prescribe),重要的是如何界定比较的标准。”(参见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11/entries/equality/)在此,“描述”指的是将事物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对应于系动词“be”,是对事物的“实然状态”的呈现,是一种事实判断;“规定”是把事物应该的样子呈现出来,对应于情态动词“ought to be”,是对事物的“应然状态”的呈现,是一种价值判断。了解了这一区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平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只能用于规定,而不能用于描述;只是用于价值判断,而不是用于事实判断。

译介偏差引发理解分歧

辨明中文“平等”与英文“equal”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区别,对于理解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举一个例子,汉语学界曾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在卢梭的理论中,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不平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平等,根据是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是“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状态下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根据是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结论:“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那么,自然状态下到底存不存在不平等呢?这涉及inequality的翻译问题,是由“不平等”和“inequality”的不对等造成的。在英文中,两段论述用的都是inequality,但含义和用法都是有区别的。简要地说,前一处论述中的inequality是描述性的,而后一处论述中的inequality则是规定性的。这样一来,卢梭的想法就很清楚了: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描述性的inequality,也就是“自然的inequality”,但不存在规定性的inequality,也就是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inequality,因为人们之间还没有形成规定性的比较标准。因此,要解决上述困惑或分歧,关键在于把“自然的inequality”译为“自然的差异”,而不是“自然的不平等”。

“平等”意涵的现代生成

“平等”和“equality”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差异使我们不得不追问现代汉语中“平等”一词的由来。“平等”一词原先并非中国本土词汇,而是来自佛教用语。《辞源》对“平等”的解释是:“平等,佛教语,佛教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涅槃经》:‘如来善修,如是平等’。”那么,“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是在什么意义上无差别呢?不可能是在描述性的特征上无差别,因为世界上连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世间万物无差别;也不可能是在规定性的尊卑贵贱上无差别,因为任何现实社会总是有贫有富,有贵有贱;因此只能是在“本质上”或者“精神上”无差别。这一形而上的思路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也有体现。例如,希腊化时期斯多葛学派的塞涅卡就认为,一切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即使奴隶在“精神上”也与主人是平等的。因为,奴役只涉及肉体,而人的精神是无法被奴役的。基督教则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这一平等不在于其描述性特征的一致,也不在于任何法则下的等同,而在于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嗣,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观中国文化,可能是由于中国人较多关注现实或较少形而上的思维,“平等”这一佛家用语在融入汉语之后,便逐渐失去了形而上的词义。

那“平等”是如何获得今天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的呢?按照学者对近代以来政治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平等”一词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逐渐获得今天的词义的。1895年严复介绍了西方的“平等”观念,并将其与中国的“三纲”对举。严复在《原强》中写道:“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东之教立纲,故以孝治天下而首尊亲。”因此,在1895年至1900年间,“平等”主要是与封建的等级制度相对。1900年至1915年间,“平等”的含义逐渐扩展为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平等,如“夫贵族政治,不平等之政治也”;并出现了“贫富平等”、“社会平等”等用法。1915年后,“平等”主要用于讨论不平等条约、男女平等、阶级平等等问题。可以说,“平等”一词是在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以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政治实践和革命斗争中逐步获得今天现代汉语中“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这一词义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equality的另一半词义——(价值、数量或尺寸)相等的——及其描述性用法被忽略了。这种文化传播中的偏差,必然造成中国人对西方平等思想在理解上的偏差。本文将这一区分澄清,希望能有所弥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进入专题: 平等   政治学概念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23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