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良 邢顺福:言心哲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设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4 次 更新时间:2014-11-06 17:21

进入专题: 社会工作  

彭秀良   邢顺福  

在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学界,言心哲可以算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做出系统论述的唯一一位学者。他认为,“欧美各国社会事业的办理,得以井井有条,似乎要归功于各社会事业教育机关对于人才训练的努力。”“社会事业”是言心哲对英文“Social Work”的中译词,这有别于当时其他学者的译法——多数人将“Social Work”翻译为“社会工作”,钮长耀主编的《社会工作(初稿)》(1940年初版)、蒋旨昂的《社会工作导论》(1944年初版)均以“社会工作”指称这门学科。

正是因为认识到欧美各国社会工作的兴盛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密切关系,言心哲才对社会工作教育倾注巨大精力,在国内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工作教育的目标、方向与具体设想。言心哲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设想,与他的社会工作人才层次观分不开。基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言心哲把社会工作人才划分为四个层次,并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专业知识构成和训练方法做了界定:(1)社会事业领袖人才,须众望所归,对于社会事业的部门不必有其专精,但亦须略知其梗概。此种行政领袖恐非学校所能造成,大半由于个人资质的特异及时势的影响而成就。(2)社会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社会事业的专门技术,且须有研究实验的本领和监督管理的能力。此类人才纯赖高等教育机关之培养。(3)社会事业的中等技术人才,须具有普通科学的知识与社会事业的各种普通技能,如调查统计、个案访问等,对于管理工人及记录各种事业的常识亦甚需要。(4)社会事业的低级普通人才,对于社会事业上的常识须略知其大要,并须善于劝导民众,通晓民情风俗。

在言心哲的四层次社会工作人才观里,前两个层次的人才都应该是通才,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其中第二个层次的人才还需要有社会工作某个实务领域的专门知识;后两个层次的人才是具体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负责实务操作的社会工作人员,但他们之间也有区别,第三个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社会工作某个实务领域的专门知识。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种类做出明确划分后,言心哲提出了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设想,即将社会工作专业划分为几个专业方向,以培养实用性更强、专门化程度更高的人才。换句话说,言心哲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设想,是为培养专才服务的。

基于对当时社会需求的分析和各高校社会学系的实际情况,言心哲设计了五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分别是“劳工福利事业组”、“儿童福利及妇女工作组”、“社会服务及社会救济组”、“犯人救助与监狱改良事业组”和“社会保健与医院社会工作组”。言心哲不反对培养通才,因而他为这五个专业方向设计了共同的基础课程,计10门: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事业概论、社会事业史、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会机关行政。在这10门基础课程之外,才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计的课程,分别为:(1)劳工福利事业组:社会立法、社会政策、劳工问题、劳工立法、工厂检查、社会保险、失业问题;(2)儿童福利及妇女工作组:社会立法、教育通论、儿童心理学、儿童福利问题、妇女问题或妇女工作、教育心理学、家庭个案工作;(3)社会服务及社会救济组:贫穷与救济、职业指导与介绍、职业心理学、劳工问题、娱乐问题、社会运动、社区组织、公共救助;(4)犯人救助与监狱改良事业组:社会立法、犯罪学、监狱改良事业、犯罪心理学、贫穷与救济、儿童法庭;(5)社会保健与医院社会工作组:社会立法或社会政策、公共卫生、心理卫生、营养学、医药知识、医院社会工作、精神病治疗知识。

言心哲关于专业课程设置的高明之处不止于此,他还很清楚地提醒人们:“他如社会保险、社会教育及合作事业等组,亦可视其需要,酌量分设,他日如可能,设一社会事业学院,内设上述各系,更易收分工合作之效。”建立专门的社会工作学院,培养不同实务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是言心哲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设想的最诱人之处。

在言心哲提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设想的时代,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还很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都不大认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为了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言心哲提出分设专业方向的教育设想,无疑具有极其鲜明的实用考量。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进入专题: 社会工作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973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