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峰: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症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1 次 更新时间:2014-10-10 10:41

进入专题: 城乡教育  

陈旭峰  

乡村教育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象,也就是明显的乡村教育城市化发展趋势。    

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象   

乡村教育正在消失。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乡村教育被整合成城市教育。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潮流之下,乡村教育被预设为是落后的,城市教育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很多人认为,农村学生的学业成就不如城市学生,其原因正是在于乡村教育的落后性。因而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使乡村教育朝着城市教育的方向迈进,也就出现了乡村教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教育逐渐失去了其固有的乡村特性。乡村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承乡村文化,而乡村教育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使其丧失了这一功能。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政府与社会的张力所在。政府为乡村教育规划的是一条脱离农村社区的外生型的教育现代化道路,而没有把乡村教育作为一个主体来看待,这对于乡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理论,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乡村教育无疑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既存在相互认同的一面,也存在相互冲突的一面。因而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既不能一味地强调传播乡村文化,也不能一味地强调传播城市文化,而是要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乡村教育既要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发展提供有用人才,也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用人才。从当前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个平衡点显然是没有找好,乡村教育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教育发展趋向。这一发展趋向对于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其结果只能是乡村教育走向消亡。   

教育目的更加单一化。教育是带有目的的,不同的教育目的可以产生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单一化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反而使得乡村教育的目的变得更加单一化。对于乡村教育来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并不能如愿实现升学的目的,因而乡村教育的目的表现得更加多元化。乡村教育不仅要为部分学生顺利实现升学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使他们能够“跳出农门”;同时也要为不能顺利实现升学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成为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专门人才。但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反而使得乡村教育为城市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人才的教育目的越来越凸显,让大部分学生实现升学成为了乡村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说,教育目的的单一化对于乡村教育和农村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教育不公平并没有真正消除。从表面上看,上层社会向下层社会敞开了大门,但对于农村人来说,通过现行的教育制度进入上层社会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大部分农村人并不能通过现行的教育制度实现社会流动。当前,精英的产生往往是在精英群体内部再生产出来的,而不是从非精英群体进入精英群体。长期以来城市与农村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域,在城市和农村这两个场域中的人们各自共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城市一直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城市文化代表了整个社会的主文化,而乡村文化则成了亚文化。乡村的学校教育一直秉持服务于主文化的宗旨,很少包含反映乡村文化的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一方面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文化与他们生活中的文化基本上是脱离的,另一方面他们又别无选择,不得不接受学校灌输给他们的这些文化。可以说,农村学生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而只是实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策,是很难改变城乡之间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在这种状况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反而会固化甚至是扩大教育不公平现象。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偏离了原先的初衷。笔者认为,对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首先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虽然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想真正解决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共同努力。第二,如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真正是把乡村教育作为主体,其对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并没有把乡村作为主体,而是朝着乡村教育城市化这个方向发展,其对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带来的危害会更大,其结果是乡村教育的消失。第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不能仅仅从教育本身着手,还需要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层面进行着手。可以说,仅仅通过教育本身是很难真正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四,笔者提出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非均衡现象并非是局部地区所独有的,在我国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有效解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均衡现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未来乡村教育政策应该按照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导向来制定。可以说,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既不是城市化,也不是乡村化,只有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才是乡村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

    进入专题: 城乡教育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77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