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参考文献】
[1]Gerry:《全球新闻自由排名 台湾居亚洲第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01645/,访问日期:2013年4月12日。
[2]《媒改社成立宣言》http://www.twmedia.org/modules/xoopsfaq/index.php?cat_id=3,访问日期:2013年4月10日。
[3]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4]杨秀菁:《台湾戒严时期的新闻管制政策》,台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第279页。
[5]刘舸、张美芬:《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及时代特征学理论》,《学理论》,2009年第17期。
[6][7][12][30]高雅:《台湾政党对媒体自主性的影响研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论文,2007年。
[8]《公共电视会变成“政府”电视台?》,台湾《财讯》,1991年2月。
[9][17][18]陈飞宝:《台湾大众媒体与政党权力之争》,《台湾研究》,1999年第4期。
[10]盈颖:《有线电视定频,玩的是大户游戏?》,台湾《商业周刊》,1999年1月。
[11]《筹设第四台成新热潮》,台湾《中国时报》,1990年1月12日,第4版;《第四台不能麻雀变凤凰》,台湾《财讯》,1991年2月。
[13]王茹:《民进党对媒体及民调的政治运作》,《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
[14]《选举战鼓声声催,地下电台“绿”意浓》,台湾《自由时报》,1994年11月5日,第4版。
[15]陈锋强、范玉周:《陈水扁与台湾民进党》,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16]《有线电视是新政商综合体》,台湾《财讯》,1993年8月。
[19]王洪钧:《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证言》,台北:新闻记者公会出版社,1998年,第39页。
[20]欧阳醇:《台湾媒体变迁见证——欧阳醇信函日记(1967-1996)》,台北:时英出版社,1999年,第91页。
[21][23]杨久华:《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表达自由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第114-115页。
[22]陈扬明等:《台湾新闻事业史》,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203页。
[24]谢清果、张汉丽:《台湾新闻自由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探析》,《台湾研究》,2011年第5期。
[25]林子仪:《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台北:月旦出版社,1993年,第73-74页。
[26]夏倩芳:《解严前后台湾广播观念之变迁》,《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2期。
[27]李金诠:《台湾的广播电视蓝图》,见郑瑞城等著:《解构广电媒体:建立广电新秩序》,台北:澄社,1993年,第521-553页。
[28]《陈水扁传播政策白皮书(精节版)》,台湾《目击者》,2000年第17期。
[29]王天滨:《新闻自由——被打压的媒体第四权》,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2005年,第373页。
[31]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04-105页。
[32]《台湾修正“广电三法”未来官方可间接投资媒体》,http://www.huaxia.com/xw/twxw/2011/03/2347361.html,访问日期:2012年12月20日。
[33]彭慧明:《通讯传播汇流法NCC明年提出》,台湾《联合报》,2013年7月18日,A15版/综合。
[34]张汉丽:《台湾新闻自由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传媒民众监督的视角》,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35][36]卓越新闻奖基金会主编:《关键力量的沉沦》,台湾:巨流图书公司,2008年,第67页,第45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 台海政治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7618.html 文章来源:《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