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中国经济的病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5 次 更新时间:2014-09-01 18:48

鲍盛刚  


中国经济的病因


 

现代社会与经济主要是建立在私人投资基础上的,没有私人投资,现代社会与经济就无法生存。而私人投资是建立在利润基础上的,没有利润,私人投资就会亏损,由此结果是经济增长的下滑,失业率的上升与政府税收的下降。所以所谓中国经济的病因实际上是一种利润病,利润率是私人投资的驱动力,也是现代社会与经济的晴雨表。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于高利润率,但是目前随着成本的提升,利润的下降,那种投资什么,就赚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面临周期性下行的趋势。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活动迅速扩张,在这些问题中,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最紧迫的威胁是高借贷成本、非金融企业利润低下,以及企业杠杆率畸高的组合问题。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截至2012年末,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与GDP之比达113%。标准普尔公司认为,一年后,这些企业的总债务将达到14.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未偿还债务规模(13.1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企业债发行国。没有迹象表明,这一比率会在短时间内下降,而这尤其令人担忧,因为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着低盈利能力和高借贷成本。事实上,去年中国企业利润率仅为6%,前500大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利润率勉强超过2%。与此同时,尽管较去年略有下降,非金融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仍接近7%。此外,今年二季度,小型非金融企业贷款年化利率超过了25%。非金融企业没有足够多的利润用于投资,因而将日益依赖外部融资。随着它们的杠杆率的提高,风险溢价也会随之上升,导致他们的借贷成本升高,进一步制约利润率。这一恶性循环很难打破。比如,如果公司降低投资,就会危及增长,进一步增加杠杆率。尽管存在这些风险,预言中国发生企业债危机仍为时尚早,此外,中国尚未完成其市场改革,这意味着它可以在诸多领域,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一般认为繁荣与萧条是经济周期的表现形式,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繁荣必然导致萧条这是因为利润递减的规律,而萧条又自然会走向复苏与新一轮的繁荣,这是因为萧条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萧条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如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低迷之后正在走向复苏,这是因为工资与投资成本的下降,同时经济低迷加速了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岩页气为代表的能源革命,还有美国产业与资本的转移疏解了美国自身产能过剩的压力,从过剩正在转变为短缺经济体,这些变化预示投资回归与美国经济复苏的可能性。所以,尽管生产过剩是现代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因为过剩导致投资无法盈利,企业倒闭,失业巨增,经济陷入萧条与衰退,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生产过剩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发展自然不可能出现过剩,同时又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一是生产过剩必然导致过剩资本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即转型,这样自然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与需求的满足,使经济发展更趋于平衡,因为过剩往往是投资发展不均衡的结果。二是如果不转型,生产过剩必然迫使企业创新升级,以寻找投资利润,否则投资越多,亏损越多。所以,生产过剩从横向角度看将推动产业发展的更加平衡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满足,从纵向看它将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而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来看生产过剩是改朝换代的驱动力。当然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时,做到有序撤退,有序前进,对此如经济学家熊彼特讲的,虽然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没有必要,不过不让它们一下子崩毁却是必要的。反之,如果没有生产过剩,经济就不会有进步,社会需求的满足也不会趋于越来越多样化,技术也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也只能处于自给自足或者经济短缺的状态中。事实上,生产过剩与价格,利润都是一种信号,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一般面对生产过剩,第一反应是扩大消费,其次是转移过剩产业,还有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是从历史上看人们往往注重前二种方法,而忽视第三种方法,最终致使经济走向衰退和停滞,对此如经济学家哈耶克讲的,我经常觉得有点遗憾,过去没有足够的企业破产掉,如果有更多企业被清理而不是被人为地维持下去,英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会好得多。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一个从短缺,繁荣到过剩与下滑的变化趋势,其原因自然在于利润递减的规律,所以对策首先自然是将过剩产业转移到利润更高的地区与海外国家,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由此可以推动中国自身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发展一路一带构想,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还有加速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等等,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次,就是加速推动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所谓转型就是寻求新的利润与投资增长点,所谓升级就是以创新提高生产率,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由此可以避免产业转移后的产业空洞化危机。但是,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利润增长空间,这就是制度创新,因为目前中国利润低,企业难以盈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制度框架,人为地压抑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利润空间。如果能够释放这一空间,自然中国经济还有一个高速增长期。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国经济体远未达到饱和,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我们现在并不是过剩经济,而是老百姓没有钱消费。并不是投资机会已经枯竭,相反还有太多的项目需要投资。并不是已经没有投资利润空间,而是利润空间被人为压抑了。如果我们解决好分配问题,把需求拉起来,我们的经济也会高速发展。而且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环境整治、国土整治等等,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经济学家林毅夫与企业家宗庆后认为中国经济最起码还要有20年的高速发展期,这是对的。






 

本文责编:baoshengga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45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