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君:安倍与“美丽的国家”日本何去何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0 次 更新时间:2014-08-20 16:36

进入专题: 安倍   日本  

杨丽君  


在刚刚过去的八一五日本“终战”纪念日,对《朝日新闻》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声讨,令日本朝野沸沸扬扬。而纵观海外媒体,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媒体聚焦于几位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安倍首相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这些议题,却忽略了《朝日新闻》与慰安妇这个在日本发生的更为重要的政治议题。

尽管慰安妇问题以及相关的二战历史问题一直是东亚政治冲突和历史争议的焦点,而正在发生的日本国内围绕慰安妇问题的争议对日本国内政治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其直接涉及到日本试图篡改和美化历史的问题。这件事情在日本之外却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令人遗憾。实际上,在这件事情上,日本的处理手法与钓鱼岛中日国土争端如出一辙,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今后将成为困扰东亚政治安宁的棘手问题。

1945年8月14日,日本向联合国通告了天皇诏书,决定接受波茨坦联合公告,无条件投降。次日的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通过广播向国民和军队宣读《大东亚战争终结诏书》,史称“玉音放送”。这一天为日本投降日,不愿承认败战的日本将这一天称之为终战日,1982年日本政府正式定8月15日为“追思战殁者及祈祷和平纪念日”。每年这一天日本的政府和民间都会举行相关的追思纪念活动,这一天也成了日本国内各种战争认识观的角逐场、日本政府对战争认识的检测仪。今年的八一五围绕《朝日新闻》的慰安妇报道问题,日本朝野异常的喧嚣,令日本国内的良知人士不安,也令周边国家震惊和担忧。

8月5日和6日《朝日新闻》连续两天刊登主题为慰安妇问题的特辑。5日内容主要是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基础知识介绍,包括如何定义慰安妇,慰安妇的来源以及数量等知识;以及针对《朝日新闻》关于慰安妇问题过去报道的答疑。因为至6月份安倍政府就《河野谈话》做成过程调查报告出台以来,《朝日新闻》饱受右翼人士的抨击,认为《朝日新闻》过去三十年对慰安妇问题的报告是建立在虚构事实的基础上,《河野谈话》是受《朝日新闻》关于慰安妇问题报道误导后的一个政治交易。

特辑导言中也提到,右翼的攻击不仅针对报社,曾报道该事件的新闻记者也受到骚扰。6月以来来自右翼人士的质疑主要聚焦在《朝日新闻》关于韩国济州岛慰安妇问题的报道上。因为济州岛慰安妇问题是在1982年由《朝日新闻》率先向国人揭露,加上90年代之后韩国方面的压力,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面对国际舆论,于是有1992年时任首相的宫泽喜一在日韩首脑会谈中就慰安妇问题的道歉,1993年时任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发表《河野谈话》,承认慰安妇问题与战时日本军部有关,并向受害者表示道歉。

《河野谈话》至今依然代表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官方立场。对于《河野谈话》,中韩两国看重的是道歉部分,而日本右翼政客等看重的是河野洋平代表政府承认了慰安妇问题与战时日本政府有关,这是让试图美化战争史的日本右翼无法接受的,也正是今天安倍想要否定《河野谈话》的原因之所在。

《朝日新闻》关于济州岛慰安妇问题的取材来源于战争期间负责慰安妇工作的亲历者吉田清治的回忆录,据吉田回忆,他曾经在济州岛分十多次,共计强行带走950名慰安妇。90年代初就有人公开质疑济州岛慰安妇问题报道的真实性, 但是亲历者吉田清治坚称他只是忠实叙述了他所经历的事情,吉田已于2000年去世。《朝日新闻》关于济州岛事件取材的真实性再次受到质疑。5日的特辑可以看作是《朝日新闻》社的事实澄清和自我辩护。

特辑中《朝日新闻》以答疑的方式对慰安妇问题以及该社的报道进行逐项澄清的基础上,承认过去关于日军在济州岛强征慰安妇问题的“吉田证言”失实,该证言所提供的事实在后来的核实调查中并没有得到相关证据的证实,决定撤回相关报道;同时也承认在过去的报道中有知识不足将“慰安妇”和以劳动力征召的“挺身队”混同的问题。但也明确指出,不能因为没有相关资料证明军队有直接涉及慰安妇问题,不存在政府主导的强制,国家就不需要在慰安妇问题上负责;问题的本质在于即便国家没有直接参与慰安妇的问题,被强迫的慰安行为同样对女性的身心造成了重大创伤。

在特辑的导言中强调,不能因为个别报道的失实来否定慰安妇问题的存在。次日的内容则为对慰安妇问题立场的再次重申,主张正视慰安妇问题,呼吁政府妥善解决慰安妇问题来改善与邻国关系,为日本拓展国际空间。

 

《朝日新闻》特辑受到围攻的原因

特辑发表后,引来了日本朝野右翼人士和团体的猛烈围攻。所有的矛头都指向《朝日新闻》关于济州岛事件的不实报道。尽管特辑中《朝日新闻》也较为详尽地指出其他几家日本报社,包括率先抨击《朝日新闻》的《产经新闻》也同样报道了济州岛事件,但是《朝日新闻》依然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被右翼人士指责为破坏日韩关系,使国家在世界上蒙羞的罪魁。

从表面看来,这只是一个新闻报道取材的问题,所以除了存在大量慰安妇受害者的韩国之外,这件令日本朝野沸腾的事件并没有引起外媒的重视。而中国媒体则强烈谴责了当日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人物以及首相安倍的奉祭祀费行为,完全忽略了这件可能引发更大政治动向的重大事件。

《朝日新闻》事件至少显示了以下两个不容忽视的政治信号:其一,日本政府正在以不动声色,蚕食般的做法否认慰安妇问题,其最终目的是否认《河野谈话》,篡改历史,《朝日新闻》事件只是开端和一个突破口。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右翼的最终目标在于否认和篡改历史事实。如何做到这点?第一,否定当时日本政府直接参与了慰安妇问题这一历史事实。因为在日本右翼人士看来,如果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当时日本政府有参与慰安妇问题,那么战时的慰安妇与慰安所就是一个民间行为,可以转化为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找到的妓院或红灯区,政府当然不必为其负责更无须道歉。

第二,如果没有足够证据显示慰安妇是被强行带走、被强迫提供性服务,那么慰安妇问题就可能转化为一个穷家女迫于生计的卖淫行为,是不得已的自愿而非被迫,政府当然无须道歉和负责。在这两个点上抹掉或篡改历史证据,是试图美化历史的日本右翼人士和组织在慰安妇问题上向来的努力。《朝日新闻》的特辑之所以受到围攻,在于在这两点上犯了忌。

在《朝日新闻》承认济州岛报道失实之后,马上就有政治人物表示要尽快恢复日本名誉,并向媒体表示要向河野洋平了解《河野谈话》出台的背景。因为如果河野谈话是受《朝日新闻》报道内容的影响,那么《河野谈话》就是建立在一个虚构故事的基础上,政府当然有理由撤销《河野谈话》或对其内容进行更正。而互联网上,非理性民众更是群起声讨《朝日新闻》的“虚报”令自己为国家蒙羞多年。

第三,如果《朝日新闻》关于慰安妇问题的报道有误,那么就有理由将慰安妇问题从教科书中删除,并且在国际上为日本正名。因为将慰安妇问题记入中学教科书是在1996年,在《河野谈话》出台之后,而日本右翼人士认为日本之所以因慰安妇问题招致国际组织谴责,1996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发表的关于日本慰安妇问题的调查报告,都是受吉田证言和《河野谈话》影响。

第二个政治信号在于《朝日新闻》事件标志着战后日本建立的自由民主体制的倒退。永远不战的和平宪法、多党制衡、言论自由的民主政体一直支撑着战后的日本,即便是在两极对垒的冷战时代,日本共产党及其党刊《赤旗》依然有其生存空间。无论世界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或左或右的各种媒体都可以秉承其一贯的报道姿态,无须被政治形势左右。自安倍再次拜相以来,民间右翼组织就多次对以批评和监督政府为己任的《朝日新闻》进行围攻和抗议,这次慰安妇问题事件中可以看到,右翼政客、右翼媒体,右翼民间组织力量的大集结。

换句话说,政治权力正在吞蚀言论自由的空间。这也正是这一两年来,一些日本人士担忧安倍再把日本带回到战前体制的原因所在。否认历史的声音一直存在于日本,但是这种非主流历史观能够从边缘走到中心,对于日本和国际社会都是一个值得警觉的信号。

毋庸质疑,安倍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政治人物,所以西方媒体漫画中安倍有时是现代“超人”,有时是传统“武士”。带领日本走出经济困境,走出战后阴影是安倍的“美丽的国家”构想,但是历史的痕迹是不可能会被擦干净的,时间终究会恢复其本来面目。美丽的国家,不是一个把劣迹洗刷掩盖的国家,而是一个敢于正视过去勇于面对的国家。安倍将把他的“美丽的国家”日本带向哪里,拭目以待。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安倍   日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1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