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垣:正确理解发展和改革关系 端正失衡的社会心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3 次 更新时间:2014-07-28 22:02

进入专题: 社会心态  

刘福垣  


如果排除各种空想思潮的干扰,平心静气地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看问题,人们就会发现,现阶段实际上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最繁荣、政治最民主的历史时期。当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分配不公、贪污腐败、掺假使坏现象时有发生,但这也是这个阶段不可避免的伴生现象,是现代化固有的阵痛。


人们的不满情绪是随着精神负担的减少而不断增加的,这是社会进步加快的一种标志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同时,也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日益民主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了。人们言论的自由度变大了,眼界更开阔了;同时,看不惯的事情也更多了,人们对坏事物的容忍度也就更低了。这就是说,人们的不满情绪是随着精神负担的减少而不断增加的。其实,一定程度上说,这种情绪不满、思想多样的状态,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加快的一种标志,是转轨时期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现象。

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那些善良而浮躁的人们,忽视了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也没有准确地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性质。他们甚至没有搞清楚谁是改革的对象,谁是改革的主体,但却指望任何问题都靠变革来解决。这难免会让他们一再失望。相当多的人对现状不满意,是可以理解的。


人们不能期望经济社会发展能跨越式的突变,不能指望落实一个新的改革方案就会发生立竿见影皆大欢喜的变化

辩证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在这个时空转换过程中,空间的问题要靠时间去解决。人们不能期望经济社会发展能跨越式的突变,不能指望落实一个新的改革方案就会发生立竿见影皆大欢喜的变化。如果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即使发现了金山,也会捧着金碗要饭吃!发展本身产生的阶段性现象,只有靠发展来解决。改革都是为发展扫除体制性障碍,都不能代替发展,本质上都是对发展的追认。

在早期现代化时期,所谓发展,就是瓦解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旧私有制,建立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新私有制的过程。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时代生产方式转化的过程中,只要全社会综合剩余价值率达不到100%,这个阶段就没有结束,剥削率将一直高于剩余价值率,即使改变了政权,也改变不了社会的封建资本主义性质。即使是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生产方式的基本现代化,也至少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至于要实现社会结构的基本现代化,没有几代人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改革和革命的领域是上层建筑,目的是为发展开辟道路,即为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转变扫清体制性和思想性障碍。改革所能解决的是非对抗性矛盾,是利益关系自上而下的局部调整。改革就好像是为长大了的孩子更换衣服和鞋帽。改革是顺应发展的要求不断放宽尺寸,是局部更新。


在改革上出现的急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懂得发展和改革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之所以面对如此高速的发展,人们却感觉它慢得不得了,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发展为何物,把发展等同于发财,不知道现代化是把什么化成什么。这就像一个刚愎自用的家长,不断给小朋友换上越来越大的服装一样可笑。人们在改革上出现的急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懂得发展和改革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陷入了空想主义泥潭。

只有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经济基础的转变,才需要改革,也才有改革的动力;只有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改革,才需要革命性改革。中国近几十年来,两个时代生产方式的转化,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呈现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这充分说明,发展的势能还是大于发展的阻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变了分工角色的农业劳动者已经达到2.6亿之多,现代化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新的生产方式处于上升时期,即使是分配上吃了亏的人们,也趋之若鹜,热烈欢迎。规模宏大的农民工潮正是中国这种发展态势的生动写照。这样一种发展的态势充分说明,社会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现代化的加速期正在到来。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

来源:北京日报


    进入专题: 社会心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64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