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负担重在哪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005 次 更新时间:2001-08-31 13:42

进入专题: 观点发布  

王祝汝  

说起农村问题,大家差不多都能想到农民负担。对此,中央三令五申务求减轻,地方政府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一句话,农民负担重了。笔者身为局中人,以平日的所观所想,试作浅析。

1、 农民支撑基层政府和地方事业发展成本过高。按目前体制,村级组织和乡镇人员工资都是由自己解决。在贫困农村就是演变为农民供给。按我们地区负担水平计算,每100农民要负担1名村干部,每40农民要负担1名乡干部。这是人头经费,还有办公费的支出等,仔细算起来,负担就不轻。我们地方人员编制控制较紧,据测定,许多地方远远超过这样的比率。象近期媒体报道西部某县9个农民供给1名财政人员,那么农民这方面的负担也比我们地方重。乡镇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一级政府一级财政,所需地方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农民的负担。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交通建设、民兵训练等等,上级政府和部门只能给予少量的补贴,投资主体还是农民,但往往其受益权又归部门占去了。所谓“人民公路人民建,建好公路为人民。”就是一例。公路建起来了,有了规费收入,公路局、交警队争先恐后拿去“以路养路”。政府的收入主要靠税收,农村经济基础普遍薄弱,税源有限,但又要运转和发展,客观上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我国实行分级办学体制,谁家的孩子由谁抱,乡镇政府为义务教育也是劳碌奔波。以我镇为例,每年仅教师工资需320万元,而每年的工商税收才102万元,教师的工资不能不发,社会公益事业不能不搞,余下的缺口只能从农民手里拿钱补。其实农村的工商税收大多也是农民中的从业人员交纳的。他们农闲时务工经商,农忙回家种地,为地方交纳两种税款。尽管如此,教师工资往往不能按时发放,教师有意见,农民负担重,更有意见。据统计,农民支付上述负担占到整个负担的80%左右。

2、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凸现农民负担不轻。按目前计算农民当年纯收入方法,农民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农业。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农业生产出现地区性、结构性矛盾,农产品相对过剩,导致销售不畅,如卖猪难,粮价贱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上交各种税费就有一种无奈的情绪。如果减轻了负担就意味着增加了收入。但政府各项支出并不能因为农民减收而减少,农民必须照样负担不误。象今年我们许多地方的农民辛辛苦苦种西瓜,到头来只卖0.1元/斤,仅够运费,西瓜也真是生不逢时。一个生产季节就这样白费力气地过去了,无钱可赚,负担却不能因此减轻。农业生产效益不好,直接导致粗放经营或农田抛荒。这样一来,农民上交税费,就靠外出打工或其他途径的收入来支付。农民工干的多是力气活,远离家乡和亲人挣得的辛苦钱还要弥补农业生产的亏损,即使负担不重农民也感觉重。

3、农民负担重所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负担不均。在农村,不管你是正在上学的小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只要你是农业户口,有了责任田,就有一份负担。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本来就是家庭的供养对象,他们却要上交农业税费。责任田你不想种,退也退不了,无人接收。这笔负担最后还是由家庭劳动力来担负,能说负担不重吗?负担不公还表现在税费均摊上。我们知道农业生产条件各个地方不同,农民投入产出比也不相同,但往往负担一样。我们把目光稍稍放远一点,就不难发现,离退休老人有退休金。农村的老人要为国家负担,城里的老人国家要为他们负担。这样就无法比较了。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农村超过劳动年龄的老人是否不用负担农业税费,供大家探讨。因此农民喊负担重不光是客观存在,而且还有一些复杂的主观情绪。

综上所述,农民负担重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更受制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减轻负担仅靠乡镇政府还远远不够。我们安徽进行的农税改革,初步遏制了农民负担上升的势头,并且总量上有所下降,这是一个好的探索,同时我省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乡镇干部分流、下岗、提前退休,力争减少财政供给人数。这些措施对减轻农民负担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为农民减负,要全社会的努力,也是全社会的期盼。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凉亭镇党政办

    进入专题: 观点发布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6.html
文章来源:本站首发(http;//bbs.beida-online.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