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4 次 更新时间:2014-07-21 16:47

胡鞍钢 (进入专栏)  

一、高校社科界的重大使命与发展机遇

中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担负了四大历史使命: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任务,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服务决策、咨政育人作用,在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5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有教育部负责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部分专家学者、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科学)、部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刘延东同志首先传达习近平同志关于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批示。从历史梳理的角度介绍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建设智库的论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的新要求。③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决策机制越来越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仅大大地增强了决策的信息透明度,还扩大了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同时这也表明决策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专业化知识、国际经验、政策评估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

刘延东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贡献。

在这次会议上,有八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发言,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专家学者们认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高校哲学社会学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党和国家决策科学化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④

这里我结合这次会议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些探讨。

二、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从国际竞争看,不止是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科技竞争,还包括思想竞争、文化竞争、话语权竞争。中国不缺硬实力,但是还缺少软实力,尤其是缺少国际舆论话语权、国际学术影响力。例如中国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崩溃论"已经没有太多的市场,但是对中国到底是什么仍有许多"奇谈怪论",是国家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加威权制?是不是民主国家?中国制度是不是有优势?本质上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不同看法,如何从学理上阐述?刘延东同志认为,中国缺少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智库。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跨越发展,早日登上"世界舞台",与他们"同台比武"。我们如何在中国问题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即"中国声音"),在世界的重大问题上有"中国主张"或"中国议案"。

从国内发展需求看,当前是各类矛盾凸显期,各种思想观点交锋期,"无奇不有"的社会现象,"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各方都在争夺"国内话语权"。社会需要大学智库提供准确信息,提供专业知识,提供正确观点,提供深刻思想。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又怎样引导社会舆论?《光明日报》评论部邀请我开辟"胡鞍钢专栏",就是为了在主流媒体发表主流观点,引导社会舆论。

从党和国家决策需求看,对智库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如何及时、适时提供战略思路、政策建议,更具有指导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刘延东同志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刘延东同志强调,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生力军和各学科人才聚集的高地,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的确要搞清楚,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般的智库,而是高端智库;也不是仅有国内影响的智库,而是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智库。

对清华大学而言,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世界一流智库,或者说,世界一流智库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3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位居世界第52位。实际上从第三方的评估来看,清华大学已经属于世界一流大学,但是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组年初发布的《2012年全球智库年度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世界排名第17位,在中国大学智库中,只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在世界排名第63位。尽管这一排名有许多缺陷,⑤但是也反映了清华大学虽有众多的智库,却未进入国际智库视野,更谈不上在世界的排名。

尽管从总体上看,我们不如世界一流智库,但是,在中国问题研究上,千万不要迷信西方的智库,我们作为他们的竞争对手,看得比较清楚,他们对中国的判断和未来的预测,常常是一错再错、错误百出。例如,以最著名的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为例,他们受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委托主持长达二十年的全球趋势研究,2004年12月发表《全球趋势2020:绘制全球报告》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中国国内产出总值将超过单个西方经济强国(除美国之外)。⑥2008年11月,该委员会发表《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该报告中的综合国力为GDP、国防支出、人口以及技术四大类战略资源占全球比重的加权平均。该预测认为美国的综合国力占世界比重将从2005年世界的四分之一下降到2025年的22%,略有下降,而中国则从2005年的11%上升到2025年的14%,略有上升。这意味着美国综合国力相当于中国的相对差距从2.27倍缩小至1.57倍。该报告再次预测:如按目前态势发展下去,中国到2025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际上,2010年中国GDP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该报告的预测提前了15年。从2002年我们就开始持续地研究中美综合国力,采用八大类战略性资源、18项主要指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美国综合国力相当于中国的4.32倍,到2000年缩小为2.75倍;到2010年进一步缩小为1.22倍。⑦

在智库建设上,我主张要讲究"名",所谓"名正言顺"。但我们不能徒有虚名,要讲究实效,有些"名",其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中看不中用",更经不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作为后来者,我们的确需要学习西方智库,还要追赶西方智库,更要超越西方智库。即使超越了西方智库,我们也不必骄傲自满,仍然要向对手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勇于与对手进行知识竞争、国际话语权竞争。

三、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什么是智者呢?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换言之,智者就是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曾说过,经济学家应该有"热情的心灵,冷静的大脑"。应当说,经济学家是智者之一,根据马歇尔的提法,至少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过人的追求和激情,二是有过人的知识和智慧。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热爱它,后者是擅长它。推而广之,无论你是做什么,只要你始终既热爱又擅长,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智者。这里"始终如一"是关键,当然成为智者最难的是"始终如一"。

所谓智库顾名思义就是智者之库,即智者集聚之处。我们国情研究院应当是国家智者集聚之地,思国家之所思,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所以在国内,我们是"国家智库",不是"私人智库";在国际上,我们是"中国智库",不是"美国智库",自觉代表中国核心利益,自主发出中国话语权。

智库也是思想库。什么是思想库?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因此,创新主意、创新理念、创新思想是思想库最重要的产出。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将中国发展和变革的实践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那么,党和国家对高校智库提出哪些要求呢?高校智库应当有什么样的定位呢?刘延东同志指出,高校要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努力做改革发展决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对此我们是怎么定位的呢?我们应当成为国家未来目标的"瞭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智库的"担当者",国家治理的"监督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看得更准。⑧

那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对此,刘延东同志提出了四条:一是"特",即中国特色;二是"专",专业化、精细化;三是"新",创新理念、组织方式;四是"优",质量高,效果好的思想产品。

我们是如何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呢?我们在许多做法上应当和世界一流的智库对标,就是要后来居上,缩小差距。另一方面,我们的确要有中国特色。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智库?我认为,一是国家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从智库的性质来看,是根本不同的,立场也是根本不同的;二是客户不同,我们最大的客户就是党中央、国务院,这就决定了我们一定是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想国家之未想;三是客户的价值与需求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所提供的决策支持一定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上述宗旨,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超越了西方国家传统智库。这是因为我们所产生的知识不仅有强烈的外溢性,关键是有举国规模效应,任何一个好主意都会使人民受益、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事实上,我们所提出的建议,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视角来看,已经比西方国家智库要高得多。例如我们直接参与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专",一是指专业化,二是指职业化。无论哪一种智库,最重要的特点都在于其专业化,还在于职业化。作为专业化,就是某一领域权威的专家,能够与同行对话,也能够为同行所认同。作为职业化,就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长期专题研究、深度研究、跟踪研究,做到融会贯通,不仅高人一筹,还要独树旗帜。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职业化,都是时间的增函数,需要不断积累、长期积累。

"新"是指创新理念、组织方式。

"优"就是产出质量高,效果好的思想产品,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产出有深度、有影响的优秀学术成果。

总之,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它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就是:服务国家和人民,世界一流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为中国提供思想,为人类提供智慧,做出重大(知识)贡献。

四、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刘延东同志提出,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智库发展新格局。要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研究,提升中国话语权,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从我们国情研究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这就包括四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学术影响力,这就逼得我们必须在国内外最好的学术刊物上特别是当代中国研究刊物上不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这可能是我们的弱点,也是我们的难点。这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组成团队,选择前沿课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是政策影响力,就是以《国情报告》为平台,持续扩大我们在高层决策界的声音。《国情报告》既是学术界与决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知识桥梁,更是"清华声音"、"清华建议"、"清华方案",在关键问题上为关键的人物提供关键的信息和建议。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强化这一优势。

三是社会影响力,就是要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成立各种形式的写作小组,有针对性地发表有深度、有影响力的评论文章。这次应《光明日报》评论部之邀,我们先后组织了9篇评论稿,已正式发表了6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观点鲜明,为下半年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造舆论,争夺话语权。这些评论稿到底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这不取决于我们的自我评估,而取决于其对该决定的实际影响。就像我们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所作出的知识贡献。

四是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在国际当代中国研究领域里独树旗帜,代表学术前沿,代表中国学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更重要的要立足中国,中国是最大的沃土。我们的学术是来源于、扎根于和成长于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的学术之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我们需要每天细细地吸收沃土的水分和营养,才能茁壮成长,日积月累,才能成长为学术参天大树。一旦我们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孤芳自赏,就离开了中国大地,就会干枯甚至枯竭,这就是创新的枯竭,思想的枯竭。

只有建立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组织,我们才能秉承学术、后继有人,不仅成为学术参天大树,还能茂密成林,我们才能称之为"中国学派"、"中国风格"。

收稿日期:2013-08-10

注释:

①此文系作者2013年6月1日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10-15.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④发挥高校优势 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贡献力量[N].光明日报,2013-05-31.

⑤该报告是根据四大类25个要点所作的综合排名。这包括:1.资源指标,包括机构人才数量、经费、关系网质量可靠性、资源调动能力等7项;2.效用指标,包括声誉、媒体文献引用数量和质量、学术水平等6项;3.输出指标,包括政策成果、出版成果、媒体成果、会议成果、人才成果5项;4.影响力指标,包括决策团体影响力、政党影响力、媒介网络影响力等7项。詹姆斯·G.麦甘.2012年全球智库年度报告[R].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组,2013-03-13.

⑥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Mapping the Global Future," 2004. http://www.foia.cia.gov/2020/2020/.pdf.

⑦胡鞍钢,高宇宁.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0)[R].国情报告,2013(24).

⑧胡鞍钢.国家未来与学者责任,2013年1月18日。^



进入 胡鞍钢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43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京)2013年5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