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中国的成长有赖于对美国式秩序的认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25 次 更新时间:2005-07-16 23:30

进入专题: 中美  

薛涌  

本世纪,两个“世界”级的国家将在太平洋两岸崛起。一个是作为“世界帝国”的美国,一个是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毫无疑问,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帝国。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几乎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军费,不仅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超过排在它之后的15个军事 大国的军费总和。从伊拉克、南斯拉夫,到阿富汗,美军百战百胜,而且伤亡微不足道。更 重要的是,维持这样庞大的军事机器,只用了美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多一些。美国的军事 规模即使再扩大一倍,也对其国力无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可能有任何国家可以向这个 帝国挑战。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所有声称美国已经到达其权力的顶峰的人都错了。作为一个世界帝国,美国还处于将来时态。它攀上其权力的顶峰,还要有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据不久前的 《经济学人》的分析,1950年西欧的人口有3亿多,美国只有1.5亿。现在西欧的人口也比 美国多出1亿多。欧洲人一直夸口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并要求与 美国人平起平坐。但是,这样的地位维持不了几天。根据人口学上保守的预测,到2040年, 美国的人口将超过欧洲。而根据更大胆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的人口就会超过西欧。到了 2050年,欧洲人口将跌至3.6亿,美国人口将到达5.5亿。如今美国的国民平均收入比欧洲高 出三分之一。如果这一水平能够维持,那么即使中欧和东欧诸国加入了欧盟,美国的经济也 将比欧洲大出一倍多。  

不仅如此,美国将是本世纪最年轻的发达国家之一。如今美国的中位数年龄(median age)为3 5.5岁,欧洲为37.7岁,仅不过两岁之差。但到2050年,美国的中位数年龄预计为36.2岁, 欧洲则为?52.7?岁,双方相差17岁,基本上是两代人。年轻的人口,无疑将使美国在经济竞争中 处于有利地位。特别是被抚养人口比率的降低,会直接导致劳动力费用的降低。从1960年代到 1970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直接挑战美国的经济地位,一大原因就是其人口比美国年轻 。年轻的美国更愿意投资于国防,老迈的欧洲则无心扩张军力。到那时美国君临世界,将是个 不可避免的现实。 

在任何时代,任何一个世界帝国的崛起,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慌。因为帝国总与扩张、征服 联系在一起。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征服。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从阿富汗战争到如今的“倒萨 ”,从先发制人的战略,到伊拉克战后的国家建设以及在中东推行民主,美国似乎真的要征 服世界了。用美国著名的保守派政论家William Kristol的话来说,1990年代的美国如同一个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对突然长出来的一身肌肉不知所措。如今,应该是好好使用自己的力量、推进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了。布什的“单边主义”,也正是这一“当仁不让”思路的发展。 

然而,与过去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不同,美国与其说是一个征服性的帝国,不如说是一个 “不情愿的帝国”。美国的建国精神,以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的传统为主导。他们离开欧 洲是为了宗教自由,对美国人而言,能够躲开欧洲的是非之地正体现了上帝对他们的佑护。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不与任何世界强权结盟,除非到危急时刻万不得已。美国的建国之父们也预想到美国有朝一日会成长为一个杰弗逊所谓的“自由的帝国”。但用 潘恩的话来说,那将不是武力的结果,而是因为世界愿意效法美国的榜样。 

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个不愿在美洲大陆之外扩张的基因,美国的扩张常常是对外来威胁的被动的反应。当希特勒已经横扫欧洲大陆时,国会却警告罗斯福:你敢让国家卷入战争,我们就弹劾你!只有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才奋起反击,势力一下子遍及全球。但是,当美国打赢冷战后,烟尘未落,就宣布“历史终结”。年轻时逃过兵役的克林顿,一下子击败了二战时最年轻的飞行员、结束过冷战并打赢海湾战争的国家英雄老布什。2000年,同样躲过兵役的小布什,又击败了在越战中服过役并有广泛外交经验的戈尔。很明显,美国国内的政治动力是内敛,要关门过日子,而不是外扩。人们不应因为布什的“单边主义”而忘记 :布什在竞选时,明确提出美国在国际上要卑微一些,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那一套,少管闲事,尽可能从国际事务中脱身。是“9?11”彻底改变了这一切。美国在受到外来攻击后 再次激烈反弹,一个世界帝国,一下子从战火中诞生。 

这种“不情愿的帝国”,除了美国的精神传统外,主要受制于美国的政治结构。如托克维尔早就指出的,美国的立国之基和政治的重心,在于基层的社区,而不在于旧大陆那类上层军 事贵族。社区的利益,社区的生活方式,而非贵族扩张的野心,才是美国国家目标的体现。 当政府让社区里的年轻人离开家人,到海外打仗时,所有人都会问:为什么?这与我们的 生 活有什么关系?当美国的高精度炸弹落到南斯拉夫时,美国街头的老百姓对电视记者说:“ 开什么玩笑!那种炸弹100万元一个,可我们社区学校的教室还长年得不到维修。政府怎么 可以这样把我们缴的税给大把大把地扔掉?”如果邻居的孩子死在外国战场上,政府要解释 的就更多了。所以,只有珍珠港和?“9?11”?这样的打击,才能说服美国人奋起一战。 

如今伊拉克战争迫在眉睫,大部分美国人还不能在地图上找到伊拉克。这不仅说明美国人的 教育问题,更说明美国人对外国毫无兴趣。十多年前,笔者的一位英语老师讲道,当她告诉一个纽约人她要去中国时,对方难以置信地睁大眼睛:“为什么?纽约什么没有?我们各种各样的中餐馆都有呀!”2000年笔者房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曾去欧洲一个国家旅行,看到街上出了点事情,有不少警察。她急忙问是怎么回事。警察说没有她的事,别打听。她一听大怒,发誓再也不去那个国家了。我问她到底是哪个国家,她说她也记不住。这就是美国人 !当一个动不动就要贪婪地抱住地球仪咆哮的狂人控制一个国家时,这个国家就会有侵犯性 。但是,当从来也懒得看世界地图的人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时,这个国家想扩张也难。 

美国所追求的,是一个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宰的世界秩序,因为这样的世界秩序,能够保证 他们社区中的生活方式。当年海湾战争时,老布什倡导“国际新秩序”,正是反映了这一点 。 如今美国大举兴兵,并不是要攻城略地,是因为“9?11”证明既有的秩序已经破产,美国 必须将之修复。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问的是:这一秩序是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20世纪初,日本 对 美国的扩张充满了恐惧,最后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但战败后,日本的政客发现:自己当年 打 了半天,原来美国要建立的秩序,正是自己需要的!结果,日本战后自动解除武装,借美国 的军力维持和平,自己一门心思赚钱,终于有了战后空前的繁荣。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世界工厂,需要世界的原料和市场。保证和平的国际环境、贸易航路的 畅通、能源供应的稳定以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正好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在某种意义上 说,美国目前拼命要维持的,正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所必需而中国本身尚无力维持的国际秩 序。 

不久前,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Jeffrey Garten在《商业周刊》上撰文指出:中国正在变为制造业的超级大国。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位置,很快就会相当于沙特阿拉伯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他甚至认为,世界经济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依赖,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一旦中国经济受到战争、恐怖袭击、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的打击,美国经济的“生命线”就可 能被掐断。他建议:布什政府应成立一个政府与商界的联合研究小组来审视这一问题,并 通 过税收与关税等措施,使加勒比海地区成为对外国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生产基地,并要求中 国加强对其工业带的安全保护,等等。 

然而,当今海地的贫困和动乱已经表明,即使美国出兵,加勒比地区也不可能成为国际制造业的基地。Jeffrey Garten的担心反而说明,只要中国能够继续改革,并且不卷入战争,中 国就将变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哪怕是美国这样的世界帝国,也离不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服务。保证中国的安全,是美国的根本利益所在。如果目前的趋势能够继续,到本世纪下半期,作为世界帝国的美国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 将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帝国与世界工厂之间,才应该加强了 解和交流,避免冲突,进行理性的合作。许多美国人担心,中国的崛起将直接挑战美国的利益。但他们忽视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成长,有赖于对美国所主 导的世界秩序的认同。  

最近P.J.Cain和A.G.Hopkins对大英帝国的研究表明:虽然英国的工业革命汹涌澎湃,但是因工业革命而崛起的制造业并没有成为政治的主导。相反,传统的绅士阶级及其相关人员,通过 控制政治、军事、司法、金融等“服务部门”,组织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和市场,成为政治 上和经济上的最大受益者。结果,曼彻斯特、伯明翰这类制造业中心,并没有挑战伦敦作为 资本主义神经中枢的地位。这一“绅士帝国主义”的本质,也不会因为美国而根本改变。在本世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的军事力量将继续为全球市场经济提供安全上的保障。华尔街将 继续主导国际资本的流动,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美国在高科技、教育等方面,仍然是 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美国将从组织全球生产和市场的“服务业”上,保持其优势。 

    进入专题: 中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